艾瓊
云南省羅平縣人民醫(yī)院呼吸科,云南羅平 655800
支原體是常見的感染病原體,這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最小微生物,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苛刻,常呈季節(jié)性流行,約占小兒呼吸道感染的5%~20%,且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1]。支原體感染感染控制難度較大,早期特征不明顯,容易導致診療延誤,進展為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嚴重者會造成永久性的肺功能損害甚至死亡[2]。紅霉素與阿奇霉素是治療呼吸道支原體感染的兩種主要藥物,該文采用對比研究,以2017年2—9月,醫(yī)院收治的呼吸道支原體感染患者90例入組,評價口服阿奇霉素、口服及靜脈紅霉素治療療效與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以該院收治的90例呼吸道支原體感染患者入組。納入標準:①近期呼吸道感染病史;②首次檢測MP特異性抗體陽性;③血常規(guī)檢查無明顯的異常,X線片排除先天性支氣管發(fā)育不良、氣道異物、肺部腫瘤等疾病;④年齡≥18歲;⑤未合并其它重大疾病,如慢性腎臟?。虎薹沁^敏體質(zhì);⑦近3個月無使用抗生素史、感染史;⑧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不能明確診斷;②合并其他類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重大器質(zhì)性系統(tǒng)性疾病;③合并變應性鼻炎、哮喘、胃食管反流疾病,可能影響療效觀察;④年齡<18歲;⑤對實驗藥物過敏;⑥已經(jīng)接受過抗感染治療。退出標準:①無法堅持用藥;②中途不愿意隨訪、復診;③依從性差,未能獲得隨訪;④嚴重的過敏反應;⑤聯(lián)合其他藥物治療。入選對象90例,每收集1例對象便隨機編號分組。A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43.5±8.6)歲。平均病程(3.1±1.1)d?;颊叨家钥人?、全身乏力與酸痛、咽喉充血為主要癥狀表現(xiàn),其中重度咳嗽4例,咳痰23例,鼻塞15例。B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 例,平均年齡(43.2±8.1)歲。 平均病程(3.3±1.2)日?;颊叨家钥人?、全身乏力與酸痛、咽喉充血為主要癥狀表現(xiàn),其中重度咳嗽5例,咳痰24例,鼻塞14例。C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43.1±7.8)歲。平均病程(3.2±1.2)日?;颊叨家钥人?、全身乏力與酸痛、咽喉充血為主要癥狀表現(xiàn),其中重度咳嗽5例,咳痰24例,鼻塞16例。3組對象年齡、性別、癥狀表現(xiàn)、病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A組:口服阿奇霉素(國藥準字H20020502,0.1 g/10萬U)10 mg/kg,1次/d,用3 d停 4 d。B 組:紅霉素緩釋片(國藥準字 H20041710)治療,30~50 mg/kg,1次/d,連續(xù)2周。C組:靜脈用藥,紅霉素(國藥準字H51023236,紅霉素計 0.25 g/25 萬 U)30~50 mg/kg,以生理鹽水500 mL為溶媒,1次/d,持續(xù)1周。
咳嗽、咳痰、鼻塞癥狀、全身酸痛等癥狀控制時間、痊愈時間。1周后,3組對象的MP轉(zhuǎn)陰率,肺炎發(fā)生率。
痊愈:MP轉(zhuǎn)陰,咳嗽、咳痰等癥狀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無明顯增長;顯效:咳嗽、咳痰等癥狀明顯改善,生活工作未受到影響;有效:咳嗽、咳痰等癥狀有所減輕,生活工作仍然受到影響;無效:咳嗽、咳痰等癥狀加重,或并發(fā)肺炎[3]。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愈顯率高于B組、C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A組、B組、C組臨床療效對比[n(%)]
A組咳嗽、咳痰、鼻塞、全身癥狀、痊愈時間低于B組、C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 2 A 組、B 組、C 組癥狀改善時間對比[(±s),d]
表 2 A 組、B 組、C 組癥狀改善時間對比[(±s),d]
組別 咳嗽 咳痰 鼻塞 全身癥狀 痊愈A 組(n=30)B 組(n=30)C 組(n=30)t值/P值(A組與B組)t值/P值(A組與C組)8.4±1.1 11.5±1.3 12.7±1.4 9.971/0.000 13.228/0.000 2.6±1.4 4.0±1.2 4.2±1.3 4.159/0.000 4.587/0.000 5.4±1.5 6.9±1.5 7.0±1.3 3.873/0.000 4.415/0.000 6.4±1.6 8.6±2.3 8.0±2.0 4.301/0.000 3.422/0.001 15.4±0.6 18.7±3.6 18.5±3.2 4.952/0.000 5.215/0.000
A組MP轉(zhuǎn)陰率高于B組、C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對象肺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A組、B組、C組MP轉(zhuǎn)陰、肺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n(%)]
支原體感染非常常見,以慢性咳嗽的主要癥狀表現(xiàn),若久治不愈,可能會進展為肺炎,支原體也是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體之一,有報道[4]顯示其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可以達到60%~70%,可還是在任何年齡段,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呼吸道支原體感染進展為肺炎,則可能會導致肺損傷,及早控制感染風險必要。支原體對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耐藥,耐藥率可以達到90%,特別是在中國,耐藥率越高于歐美等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達國家[5]。若患者為慢性咳嗽,則出現(xiàn)支原體感染的風險較高,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MP缺乏細胞壁,因此對作用于細胞壁的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耐藥,而大環(huán)內(nèi)酯類、喹諾酮類、四環(huán)素類、氨基糖苷等抑制蛋白質(zhì)合成的抗生素敏感。阿奇霉素與紅霉素是呼吸道支原體感染的主要藥物,耐藥率較低。是新一代的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體內(nèi)代謝半衰期常,組織中藥物濃度高,且1次/d,耐受好。該次研究顯示,相較于B組、C組,A組的臨床療效更好,愈顯率達到 100.0%(P<0.05)。 一項基于 8篇文獻的Meta分析顯示,阿奇霉素治療支氣管肺炎臨床療效優(yōu)于其它藥物[OR=5.93,95%(3.19,11.01),P<0.05],總有效率再90%以上,愈顯率在80%以上[6]。與該次研究結果相近,從癥狀的控制來看,A組的咳嗽等癥狀的改善時間也明顯短于B組、C組,再次證實阿奇霉素在抗感染方面有明顯的療效。從具體的去除MP轉(zhuǎn)陰來看,A組MP轉(zhuǎn)陰率83.3%高于高于B組53.3%、C組50.0%(P<0.05),明顯證實MP的清除MP療效更好。前文報道顯示MP4周轉(zhuǎn)陰率50%~70%之間,與該文B組與C組相近,低于A組,這可能與嚴格的納入、排除標準有關。
目前對于MP伴發(fā)熱的患者治療上,有學者認為持續(xù)發(fā)熱,患者會出現(xiàn)支原體血癥,紅霉素有效濃度顯著更高,更有助于控制感染相關發(fā)熱,待退熱之后再選擇組織滲透性更好地阿奇霉素[7]。也有學者持不同的意見,認為阿奇霉素的耐受性更好,可以增進療效。該組對象均為慢性咳嗽、門診對象患者,排除了發(fā)熱對象,對于發(fā)熱對象使用兩種藥物的療效有待進一步分析。
近年來已有肺炎支原體耐阿奇霉素的報道,若患者治療阿奇霉素后療效較差,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考慮可能為耐藥。除此之外,支原體會破壞呼吸道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導致呼吸道分泌推積,引起機體免疫紊亂,為繼發(fā)感染創(chuàng)造了條件,長病程對象容易合并其他病原體感染,若為混合感染,需要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避免出現(xiàn)混合感染耐藥[8]。
該次研究入選對象為普通的慢性咳嗽的對象,對于住院已并發(fā)肺炎的支原體感染對象,已出現(xiàn)免疫紊亂,混合感染風險較高,同時耐受較差[9]。先靜脈應用阿奇霉素,而后序貫使用,或聯(lián)合紅霉素等其他治療,以控制支原體感染。與此同時,該文入選對象主要為成人,在實踐過程中,單純的支原體感染多見兒童,小兒對紅霉素的耐受較差,首選阿奇霉素,同時常聯(lián)合糖皮質(zhì)激素、丙種球蛋白等其他藥物輔助治療,可以增進療效[10]。
綜上所述,口服阿奇霉素治療呼吸道支原體感染療效更好,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