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滸東 嚴婷婷 艾羅燕 周 超 王 爭 湯佳音#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消化內科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1(200001)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胃腸外科2
背景:CBX3屬于異染色質蛋白家族成員之一,近年研究發(fā)現CBX3與肺癌、骨肉瘤、胃癌等多種人類癌癥密切相關。目的:探討CBX3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并探索可能的作用機制。方法:選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30例結直腸癌組織及其相應癌旁正常組織。以實時定量PCR和免疫組化法分別檢測CBX3 mRNA和蛋白表達。將CBX3過表達質粒和CBX3 siRNA轉染人結直腸癌細胞株RKO,以CCK-8法檢測細胞增殖,蛋白質印跡法檢測CBX3、p53蛋白表達。結果:結直腸癌組織中CBX3 mRNA和蛋白表達均顯著高于相應癌旁正常組織,且CBX3蛋白表達與腫瘤大小(P=0.025)、淋巴結轉移(P=0.013)和TNM分期(P=0.020)相關。過表達CBX3可有效上調RKO細胞中CBX3 mRNA和蛋白表達,促進細胞增殖,同時上調p53蛋白表達;敲低CBX3可有效下調CBX3 mRNA和蛋白表達,抑制細胞增殖,同時下調p53蛋白表達。結論:CBX3可能通過影響p53表達來促進結直腸癌細胞增殖,進而影響結直腸癌疾病進程,提示CBX3有望成為診斷和治療結直腸癌的新靶點。
結直腸癌是目前全球第三大常見的惡性腫瘤,2012年全球結直腸癌新發(fā)病例超過136萬,位居所有惡性腫瘤的第3位(其中男性位居第3位,女性位居第2位),死亡人數超過69萬,位居第4位(其中男性位居第4位,女性位居第3位)[1]。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結構的改變,我國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對2012年全國惡性腫瘤發(fā)病和死亡的分析發(fā)現,結直腸癌發(fā)病率位居第4位(其中男性位居第5位,女性位居第3位),死亡率位居第5位(其中男性位居第5位,女性位居第4位)[3]。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涉及多種基因調控失常和信號通路轉導異常,其機制一直是研究的熱點,對結直腸癌的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染色盒3(chromobox 3, CBX3)屬于異染色質蛋白家族成員之一,其染色質結構域能在組蛋白甲基轉移酶uv339H1的協(xié)助下識別甲基化組蛋白H3K9,從而調控基因的表達[4-6]。CBX3與甲基化H3K9結合能招募各種協(xié)同因子參與細胞內多種生物學過程,包括端粒代謝、DNA損傷修復、RNA剪接、轉錄延伸、轉錄抑制和激活等[7-10]。近年研究發(fā)現CBX3與肺癌、舌癌、骨肉瘤、前列腺癌等多種人類癌癥密切相關[11-14],但具體的分子機制目前尚不清楚。
p53是迄今發(fā)現與人類腫瘤相關性最高也是最重要的基因。野生型p53是一種抑癌基因,編碼的p53蛋白是一種轉錄因子,可控制細胞周期的啟動,對細胞分裂起減慢或監(jiān)視的作用,如細胞受損而又未得到修復,p53將誘導細胞凋亡[15-18]。
本研究通過檢測結直腸癌患者中CBX3表達,并以CBX3過表達質粒和siRNA轉染人結直腸癌細胞株RKO(RKO為p53野生型細胞株),檢測細胞增殖情況以及p53蛋白表達,旨在探討CBX3在結直腸癌中的可能作用機制,從而為結直腸癌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選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30例結直腸癌患者,診斷經術后病理檢查證實。同時選取距病變邊緣5 cm以上的癌旁組織作為對照。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31~90歲,平均67歲;腫瘤長徑<5 cm者12例,≥5 cm者18例;中-高分化5例,低分化25例;根據美國癌癥聯合委員會(AJCC)TNM分期,Ⅰ~Ⅱ期20例,Ⅲ~Ⅳ期10例;浸潤局限于黏膜層或肌層者5例,漿膜或全層者25例;有淋巴結轉移8例,無淋巴結轉移22例;有遠處轉移2例,無遠處轉移28例。入選者住院前未接受過手術、放化療或免疫抑制劑治療。所有入選者均取得知情同意,本研究方案通過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
實時熒光定量PCR儀(ABI公司);RNAiso Plus總RNA提取試劑、逆轉錄試劑盒和Real-Time PCR試劑盒(日本TaKaRa公司);CBX3特異性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序列見表1);人結直腸癌細胞株RKO(ATCC);DMEM培養(yǎng)基(美國Gibco公司);胎牛血清(美國Gibco公司);CBX3 siRNA(由上海吉瑪制藥技術有限公司構建)(序 列見表1);FuGENE HD轉染試劑(美國Promega);DharmaFECT 1轉染試劑(美國GE Healthcare);CCK-8試劑盒(日本株式會社同仁化學研究所);RIPA蛋白裂解液(美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CBX3抗體(美國Proteintech公司)、p53抗體(美國Santa Cruz公司)、GAPDH抗體(美國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HRP標記的IgG抗體(美國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ECL發(fā)光試劑盒(美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表1 CBX3序列
1. 實時定量PCR法:取結腸組織充分研磨后裂解細胞,提取RNA,逆轉錄合成cDNA。行實時PCR,具體步驟參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以2-△△Ct法計算樣本目的基因mRNA相對表達量,每組設立3個復孔。
2. 免疫組化染色法:將組織切片以3% H2O2處理15 min,消除內源性過氧化物酶活性;以PBS微波加熱修復抗原15 min后自然冷卻至室溫;滴加非免疫性羊血清,室溫封閉30 min;滴加CBX3抗體(工作濃度為1∶200),4 ℃濕盒過夜后復溫 30 min,PBS漂洗3次;滴加HRP標記的二抗,DAB顯色,蘇木精復染,自然晾干后中性樹膠封片。
結果判斷:光學顯微鏡下,細胞質呈淡黃色或黃褐色顆粒定義為陽性細胞。采用Formwitz半定量積分法。于200倍視野下隨機觀察5個視野,計數陽性細胞,并觀察染色強度。陽性細胞率:≤5%,0分;6%~25%,1分;26%~50%,2分;51%~75%,3分;>75%,4分。染色強度:無染色,0分;淡黃色,1分;黃色,2分;黃褐色,3分。兩項評分之積為染色總分:0分為陰性(-),1~4分為弱陽性(+),5~8分為中等陽性(++),9~12分為強陽性(+++)。陰性和弱陽性為低表達,中等陽性和強陽性為高表達。采用雙盲法由兩名醫(yī)師獨立評分,不一致時取均值。
3. 細胞培養(yǎng)和轉染:將RKO細胞培養(yǎng)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完全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至對數生長期后,以2×105個/孔的密度接種于6孔板。待細胞貼壁后進行轉染。具體操作步驟參照FuGENE HD和DharmaFECT 1轉染試劑說明書進行,轉染后繼續(xù)孵育24~72 h。
4. 細胞增殖實驗:RKO細胞按2 500個/孔的密度接種于96孔板上,每組設6個復孔,待細胞貼壁后轉染。分別于培養(yǎng)24 h、48 h、72 h、96 h后加入CCK-8試劑(以無血清培養(yǎng)基按照1∶10的體積比稀釋)。使用酶標儀讀取450 nm波長處的吸光度(A)值,繪制細胞增殖圖。
5. 蛋白質印跡法:RKO細胞轉染CBX3 siRNA 48~72 h后,收集細胞,以預冷的PBS洗滌,加入蛋白裂解液裂解10 min,4 ℃ 12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BCA法定量蛋白濃度。取40 μg總蛋白上樣,行10% SDS-PAGE電泳分離后轉移至NC膜,經5%脫脂奶粉封閉1 h。分別加入CBX3、p53、GAPDH一抗(工作濃度分別為1∶1 000、1∶500、1∶2 000)4 ℃孵育過夜。TBST洗膜5 min×5次,加入二抗(工作濃度1∶3 000),常溫孵育1 h。計算目的蛋白的相對表達量。
在30例結直腸癌患者中,實時定量PCR結果顯示結直腸癌組織中CBX3 mRNA表達顯著高于癌旁正常組織(P<0.001)(圖1A),免疫組化結果顯示結直腸癌組織中CBX3蛋白表達顯著高于相應癌旁正常組織(P<0.001)(圖1B、圖2)。CBX3蛋白高表達與腫瘤大小(P=0.025)、淋巴結轉移(P=0.013)和TNM分期(P=0.020)相關,而與患者的性別、年齡、分化程度、浸潤深度和遠處轉移無關(P>0.05)(表2)。
A:mRNA相對表達量(實時定量PCR法);B:蛋白表達(免疫組化評分)
表2結直腸癌患者中CBX3蛋白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n)
臨床病理例數CBX3表達高(n=15)低(n=15)P值性別 男171070.269 女1358年齡(歲) <6513580.269 ≥6517107腫瘤大小(cm) <512390.025 ≥518126分化程度 中-高分化5320.624 低分化251213浸潤深度 T1~T25230.624 T3~T4251312淋巴結轉移 N0228140.013 N1~N2871遠處轉移 M02814141.000 M1211TNM分期 Ⅰ~Ⅱ207130.020 Ⅲ~Ⅳ1082
實時定量PCR結果顯示,以質粒過表達CBX3后,其mRNA表達顯著增高;以siRNA敲低CBX3后, 其mRNA表達顯著降低(圖3)。蛋白質印跡法亦顯示過表達或敲低CBX3表達后,CBX3蛋白表達顯著增高或降低(圖4)。提示過表達質粒和siRNA可有效調控RKO細胞中CBX3 mRNA和蛋白表達。
1 Da=0.992 1 u
圖4過表達和敲低CBX3表達后RKO細胞中CBX3和p53蛋白表達變化(蛋白質印跡法)
與對照組相比,過表達CBX3可促進RKO細胞增殖,敲低CBX3表達可抑制RKO細胞增殖,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圖5)。說明CBX3能影響結直腸癌細胞的增殖能力。
蛋白質印跡法結果顯示,轉染72 h后,過表達CBX3的RKO細胞中p53蛋白表達較對照組顯著降低;敲低CBX3表達后,RKO細胞中p53蛋白表達較對照組顯著升高(圖4)。說明CBX3對p53蛋白表達有一定的調控作用。
作為異染色質蛋白家族成員,CBX3能結合基因啟動子區(qū)2甲基化或3甲基化的H3K9,從而起沉默基因的作用[19]。有文獻報道CBX3可負調控p53下游的p21基因,從而促進腫瘤生長[20]。目前尚不清楚CBX3對p53是否具有調控作用。p53自1979年被首次報道以來,已被認為是最重要的腫瘤抑制基因之一,對細胞生長、凋亡和 DNA 修復起調控作用[21]。但起初p53一度被認為是癌基因,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發(fā)現其在人類50%以上的腫瘤組織中均發(fā)生突變,突變后由于其空間構象發(fā)生了改變,失去了應有的抑癌功能,故由抑癌基因轉變?yōu)榘┗騕22-24]。有鑒于此,本研究選用RKO細胞株進行實驗,其是p53野生型結直腸癌細胞株。
圖2 結直腸癌和癌旁正常組織中CBX3蛋白表達(免疫組化染色,×200)
圖3 過表達和敲低CBX3表達后RKO細胞中CBX3 mRNA表達變化(實時定量PCR法)
圖5 過表達和敲低CBX3后RKO細胞增殖情況(CCK-8法)
本研究檢測了30例結直腸癌患者中CBX3的表達,發(fā)現癌組織中CBX3 mRNA和蛋白表達均明顯高于癌旁正常組織,且蛋白表達與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和TNM分期相關(P<0.05)。提示CBX3表達可能與結直腸癌患者的惡性程度有關。但本研究樣本量偏少,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未來需行大樣本、多中心臨床研究進一步證實。此外,本研究未對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存情況進行隨訪,因此無法明確CBX3表達能否預測患者的預后以及是否能作為預測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本研究進一步將CBX3過表達質粒和siRNA轉染人結直腸癌細胞株RKO,發(fā)現其能明顯促進或抑制細胞增殖能力,下調或上調p53蛋白表達,從細胞生物學的角度支持了CBX3表達與腫瘤大小等相關的臨床意義。但本課題尚未進行動物實驗,無法明確體內復雜的微環(huán)境是否會對CBX3的作用產生一定的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結直腸癌患者CBX3表達水平升高,且與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和TNM分期相關,可能在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有一定的作用。CBX3發(fā)揮作用的機制可能是通過調控野生型p53表達而實現的,因此有望成為診斷和治療結直腸癌的新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