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題考您:“北京人常掛嘴邊兒的一句北京土話是什么?”您肯定會說是“您”字”。
確實,北京人說話,“您”字不離嘴。當然,“您”字早已經(jīng)成了普通話,只不過北京話里的用法,跟普通話有所不同罷了。比如北京話說:“來了您。”“吃了嗎您?”普通話一定要說:“您來了?!薄澳粤藛幔俊?/p>
您可能會說:還有兩句北京土話北京人不離嘴兒,那就是“你丫的”和“我 X”。
沒錯兒,北京人確實愛說這倆詞兒,甚至成了口頭語。但這都屬于“下三路”,上不了臺面的話,如同天津人愛說“介你馬”一樣。
其實,北京人經(jīng)常掛在嘴邊兒上的土話很多,這些土話也許只有北京人能說能懂,外地人聽著費勁,屬于北京所獨有,其他地方不可能有的。
先列舉幾個詞兒,看您懂不懂吧。
大概齊(大約)。
鬧了歸齊(原來如此)。
側(cè)來(也有說“錯來”和“側(cè)其來”的。轉(zhuǎn)折語,但是、可是的意思)。
二來來(來不來)。
二意思思(猶豫不決)。
不吃勁(不頂勁)。
壓根兒(原來是、根本就……)。
起根兒(從一開始)。
輕時(輕易)。點卯(露個面)。說出大天來(說到頭了)。
念秧兒(嘮叨)。
犯嘀咕(拿不定主意)。
熬頭(郁悶)。
夠范兒(顯得與眾不同)。
派頭兒(有風度)。
擺譜兒(端架子)。
勞駕、勞您駕(客氣話)。
靠譜兒(可信)。
有點兒二乎(舉棋不定)。
攀大(攀附于有勢力的人)。賠不是(賠禮道歉)等等。
怎么樣?估計多一半讀者能看懂,因為這些土話北京人經(jīng)常說,而且隨著北京話在應用過程中的普及,有些土話已經(jīng)納入普通話的范疇,如:“壓根”、“嘀咕、“范兒”、“派頭”、“靠譜”、“擺譜”、“勞駕”等等。
由此可見一些常用的北京話,經(jīng)過時間的打磨,逐漸被普通話所“招安”,也是一種趨勢。
這些被北京人常掛在嘴邊兒上的土話,由于常說常用,被更多的人,尤其是外地人逐漸明白它的字意,覺得有意思,也隨著一起說,說的人越來越多,自然也就“普通”了。
但也有一些常掛在北京人嘴邊的土話,由于意思難懂,或語音繞口,說的人越來越少,最后說沒了,如“錯來”、“側(cè)來”、“起根兒”、“攀大”等等。
有人以說出的話里有沒有北京土話,作為衡量是不是老北京人的標志。其實這是片面的,辨別他是不是老北京人,不看他吐字里的土話多少,主要聽他說話是不是京腔兒和京味兒語言。許多北京人掛在嘴邊兒的北京話,并不是刻意說出來的,而是不知不覺帶出來的??桃馊フf某些土話,反倒不是地道的京味兒了。
《北京話》作者劉一達
有一次,跟幾個朋友聊天,在談到某件事能不能做成的時候,其中一個北京人說:“我腳著成?!?/p>
席間,一位四川朋友皺著眉頭,看了看他的腳,問道:“你的腳怎么啦?”
這句話把大伙兒都逗樂了。
原來,人們在發(fā)表個人觀點時,愛說“我覺得”,在老北京話里是說:“我腳著”。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您會發(fā)現(xiàn)許多掛在北京人嘴邊兒上的話,有不少變音現(xiàn)象,比如:
【“就這樣了”,北京人會說成:“就這央了”。
【“多會兒”,北京人會說“多贊”。
【“一點點”,北京人會說“一丟丟”。
【“好多”,北京人會說“豪多”。
【“在家里”,北京人會說“跟家漏”。
【“看不見”,北京人會說“看不“jian”二聲”。
【“這事還得你去”,北京人會說“這事還‘dei’你去”。
【“得啦”,北京人會說“得嘞”,等等。
這些口語上的音變是細微的,也是北京話的一大特點,但您現(xiàn)在只能在“60后”之前的北京人嘴里聽到,“70后”的北京人,幾乎聽不到這種音變了。
插圖李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