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成德,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實驗學校副校長,高級教師,教育碩士,江陰市首批名教師,無錫市語文學科帶頭人,江陰市蔡成德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領銜人,無錫市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無錫市初中語文學科基地主持人。曾獲無錫市優(yōu)秀工作者、全國初中語文教師基本功展評一等獎等榮譽。曾受邀到山西、廣東、新疆等地做講座,在《語文建設》《語文教學通訊》等專業(yè)雜志發(fā)表論文十余篇。主編出版了《名著可以這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和《好課的足跡》(南京大學出版社)等書籍。
【摘 要】教學之初,珍惜自己的直覺勇敢地去試一試;教學成長期,一定要與書為伴,要嘗試開發(fā)屬于自己的課程;教學的“高原期”,及時進修和拜師學藝,都是教師專業(yè)成長很不錯的選擇。
【關鍵詞】直覺;閱讀;課程開發(fā);進修;名師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67-0076-03
【作者簡介】蔡成德,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實驗學校(江蘇江陰,214400)副校長,高級教師,江陰市首批名師,無錫市學科帶頭人。
大學畢業(yè)后,我在一所農(nóng)村職業(yè)學校執(zhí)教了7年。后因鄉(xiāng)鎮(zhèn)撤并,我進了同鎮(zhèn)的鄉(xiāng)村中學,由此開始了我的初中語文教學生涯。一路走來,就走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回首這段過往,我總覺得自己很幸運,趕上了很多的好機遇。
一、跟著直覺走
我是一個很有自知之明的人,自己相貌平平,身無所長,如何才能獲得學生的喜愛?如何才能站穩(wěn)初中語文課的講臺?那我只有自己多付出,力爭讓學生在自己的課堂上能得到其他教師的課堂上所沒有的收獲。
我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我的語文教學就是帶著學生讀書開始。
首先是帶著學生讀教材。我剛到中學教學時,課堂上還比較流行“搬運教參”的教學方式,對于這一教學方式我內(nèi)心總有一些抵觸,于是我將這一“搬運工作”交給了學生,我將教參放在學生身邊(教參只有一本),讓學生輪流上講臺講述他們自己認為重要的內(nèi)容,并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解釋,其他同學可以質(zhì)疑,也可以幫助講臺上的同學解釋。我主要在下面巡視,觀察學生的反應,進行課堂管理。只有當學生無法達成共識時,我才會走上講臺,進行解答與小結(jié)。這樣解答結(jié)束后,課堂還會有很多剩余時間,我就利用這些時間分享我的閱讀經(jīng)驗,大聲地為學生讀課文、美文或是名家小說。
說實話,當時的我,并沒有教改的意識,也沒有覺得這就是落實“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理念。因為這只是我憑直覺在模仿魏書生先生的一些做法。后來由于各種原因,這種學生自己上課的方式?jīng)]能堅持下來,還是改成我自己講課。唯一保留下來的就是,我會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為那些農(nóng)村學生讀書,我發(fā)現(xiàn)在我讀書給學生聽的時候,學生比任何時候都要安靜、專注,在朗讀時我也毫不掩飾自己朗讀的感受,或激動,或沉郁,或歡笑,或啜泣。這種最簡單最原始的聽讀訓練,對很多學生產(chǎn)生了良好影響,他們會找我來借書,有的甚至會自己去買一本。這大概算是我最早的名作導讀吧!雖然當時我只是憑著感覺做著。
就這樣跟著直覺走,我居然就站穩(wěn)了講臺,一年后就做了備課組長。這段經(jīng)歷也為我后來的課程開發(fā)與教學改革嘗試奠定了感性基礎。
二、跟著書刊走
新課改的春風終于吹到江南大地。教材換成了課標版,教參變薄了??荚囈膊辉倏颊n內(nèi)閱讀了。世界一下真的變了。
語文課到底該怎么上?
很幸運,就在這時,余映潮老師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開設“閱讀教學藝術50講”專欄。我愛讀書,尤其愛用抄書的方式讀自己認為重要的書。于是,我就在學校圖書館每個月花上幾天時間一筆一畫地抄寫余老師當月發(fā)表的文章。另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是劉國正先生主編的《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學語文卷》,這本書讓我眼界大開,原來語文課可以上得那么精彩。于是我開始關注“怎么教”的問題,開始廣泛搜索語文名師教學方面的書,開始大量閱讀報紙雜志上刊載的名師的教學設計或教學實錄。
對于所閱讀的教學理念式教學設計,凡是課內(nèi)夠得著的,我都會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演繹,然后再慢慢模仿著寫教學設計。在短短的3年時間里,像錢夢龍、于漪、張富、寧鴻彬、蔡澄清等老一輩名師的教學實錄,我都演繹過;像余映潮、黃厚江等中生代老師的文章,我都抄寫過;像竇桂梅、王崧舟等小學語文老師的著作,我也拜讀過……我享受著跟未曾謀面的名師學習教語文的快樂。
我的課也慢慢上得有點像樣子了。我執(zhí)教的校內(nèi)公開課《珍珠鳥》,根據(jù)教學實際撰寫的文章《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珍珠鳥〉教學札記》,2003年10月20日在《語文報》(初中教師版)發(fā)表。我第一次寫這類文章,沒想到就變成了鉛字。隨后,我參加無錫市教學新秀評比獲得優(yōu)異成績,參加縣市的教學比賽,均獲一等獎。我成了江陰市語文中心組成員,也評上了高級教師。
跟著書刊走,我走出了那所鄉(xiāng)村中學,走進了自己向往已久的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初中部,并且不久就做了教研組長。
書籍墊高了我的起點,開闊了我的視野,增強了我的內(nèi)力。但是書籍是所有人的財富,只要我們愿意,每一個人都可以獲得。
三、跟著課程走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外閱讀的地位越來越被看重。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名著閱讀?
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初中部在2006年就開始了自己的探索。我原先在鄉(xiāng)村中學所進行的聽讀嘗試,就成了一個有效的切入。但如何做到在全校推廣,就需要探索一種更加有效的方式,于是我們開始了對閱讀課程的開發(fā)。在江陰市初中語文教研員徐杰老師的幫助下,我們開發(fā)出了名著導讀的四大課型——“陌生化狀態(tài)下的導讀”“初讀指導課”“交流分享課”“重讀深化課”,讓原本玄妙的名著導讀,可操作性變得更強,更加具有可推廣性。同時我們還制訂出一份三年一貫的書單。全教研組教師合力編寫了第一本校本教材——《名著新讀》,這本書后來榮獲了江蘇省校本課程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懊鴮ёx課”也因此成了學校的特色校本課程,先后榮獲無錫市義務教育學校特色課程一等獎,江蘇省優(yōu)秀校本課程二等獎。我在江蘇省名著導讀專題研討會上的論壇發(fā)言《名著導讀的校本課程建設》,受到與會者的好評,榮獲一等獎。為了進一步將我們的名著導讀經(jīng)驗加以總結(jié)推廣,我主持編寫了《名著可以這樣讀》,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這段長達10年的名著導讀課程開發(fā)歷程,不僅僅為學生提供了好的課程,為學校爭得了榮譽,也為我個人帶來了成長和發(fā)展,助力我評上“江陰市首批名教師”。我先后在江陰市和無錫市為教師做名著導讀課的專題講座,介紹名著導讀的做法,我本人因此被評為了“江陰市首屆最美閱讀推廣人”。
課程開發(fā)類似于任務驅(qū)動,它可以有效助推我們的成長,可以使我們的教學理性得到充分的提升,可以促進我們知識結(jié)構(gòu)的優(yōu)化,甚至可以使我們的工作方式發(fā)生轉(zhuǎn)變,促使我們從學生學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教學。
四、跟著專家走
一個人的成長之路只靠自我摸索總是不夠的。為了給自己充電,我報考了蘇州大學文學院的教育碩士,并選擇了文本解讀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很幸運,我遇到了劉祥安、王家倫、陳國安等老師,在跟著這些老師學習的日子,我感覺到了有專家指導的學習是多么的快樂,可以與這些專家教授零距離請教問題,真是人生的一種幸福。
為了突破自己在文本解讀方面的瓶頸,我開始撰寫課文文本解讀稿,每一個假期就寫好下一個學期教材中主要文章的文本解讀稿,然后向?qū)<覀冋埥?。這種專家教授指導下的專項式訓練,與自我摸索的閱讀學習不同,這既是一種備課,也是一種訓練,更是一種研磨。正是這種研磨,讓我的內(nèi)心越來越充實,讓我對教材越來越熟稔,對類似于“作者心有境,入境始與親。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這類名言有了切身的體驗,對朝著“語文教師要成為文本作者的‘知音”的目標邁進越來越有信心。
3年的教育碩士學習,我的文本解讀能力有了極大的提升,教學內(nèi)容選擇的能力也大大增強。專家的指導,可以使我們的教學研究變得更加規(guī)范,使我們的教育教學理論素養(yǎng)有明顯提升,也可以讓我們的視野投射到學科的最前沿。
五、跟著名師走
隨著教學探索的不斷深入,想要尋求與“尺碼相同的人”同行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黃厚江老師到江陰設立工作站,我有幸成了首批學員。與一群熱愛語文的人一起前行,我不僅可以與同伴切磋琢磨,還可以得到黃老師的指導點撥。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充實。
帶著滿腦子的問題,我開始了在工作站的學習。聽了黃老師“本色語文共生教學”的講座,我從“言意共生”中,領略到了黃老師是如何將“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落實到課堂之中。從他“教什么和怎么教同樣重要的”論斷中,我參悟到黃老師對語文“綜合性與實踐性”深層次的思考。
黃老師要求我們每人申報一個研究方向。我針對自己的弱點,申報了“語文課堂活動研究”,為了便于操作,實際的切入點選了兩個:“追求真實的語文學習活動”和“探求語文知識與語文活動的共生”。針對上述兩點的思考與實踐,在工作站的一年半里,我利用一切機會提升自己。2015年5月中旬,我代表江蘇省到武漢去參加全國中語會舉行的“全國語文教師教學基本功展評”。我采取了立足“知識與活動的共生”來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和實施。最終拿到了一等獎。當然,如果沒有黃厚江老師的悉心指導,這一切都不可能。更難忘的是,黃老師曾經(jīng)為修改我的一篇文章,電話指導我8次。黃老師不僅僅教會了我如何教語文,更是用身教教會我如何做一名高品質(zhì)的教師,如何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
在名師面前,我深深感受到什么叫作優(yōu)秀的教師,我也深深知道自己距離“優(yōu)秀”還有著很長的路要走。
不管前面的路多么漫長,我都義無反顧,一路向前,因為我愛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