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蘭
[摘 要]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反饋語言起到總結、評價、點撥和引導的作用,能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深度探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反饋語言進行反復推敲斟酌,做到點評時能鼓勵學生、補充時能精確傳達知識、總結時能合理深刻,這樣才能成功調動課堂積極因素,發(fā)揮教學反饋的應有作用。
[關鍵詞]閱讀教學;反饋語;設計;點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31-0032-01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教材解讀進行補充、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對課堂教學進行總結。這些都涉及教學反饋語言的問題。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教師要有優(yōu)化整合意識,對教學反饋語言進行精化設計,以提升教學反饋信息的精確性,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一、點評與表揚反饋語
課堂教學展開后,教師要時時與學生保持良性互動。無論學生表現好壞,教師都要進行評價和反饋。當學生表現良好時,教師要進行肯定、表揚、引導,使學生向更高、更深的方向探究,主動學習;當學生表現不理想時,教師需要進行鼓勵性、點撥性反饋,特別要進行一定的方法指導,讓學生樹立信心。這樣的反饋才是最科學的。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最為頻繁。教師對學生的表現展開評價也是最常見的。在評價時,語言設計能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智慧。如,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草蟲的村落》一文,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語言鑒賞活動。學生對文本進行解讀鑒賞:“從這位勇敢的黑甲蟲身上,我們體會到一種成功的喜悅,說明它是快樂的。甲蟲和人類一樣,用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好生活,這樣的生命便綻放出光彩?!苯處熯M行點評:“能夠聯系人類展開問題探究,說明你的思維是靈動的,對問題的看法是正確的,能夠深度解析問題。老師為你的表現點贊!”聽到教師這樣評價,學生參與問題探究的熱情更高了,課堂教學進入新階段。
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不能簡單地進行判斷,更不能用老套的話去應付。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專業(yè)的評價,指出學生思維的特點,點出其表現的亮點,這樣的點評才具有激發(fā)興趣的作用。
二、補充與矯正反饋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文本展開精準解讀,對學生的認知偏差進行矯正,對學生的思維問題進行引導,以便讓學生沿著正確的思路進行探究。教與學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如何使互動處在積極、和諧的狀態(tài),教師的表現是關鍵。教師的教學反饋語言的品質,決定著課堂互動的品質。因此,教師要講究策略和方法,通過有效的反饋語言,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
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并展開質疑,提出問題。深入閱讀文本之后,大多數學生從保護地球的角度提出問題。教師在反饋時,說道:“地球是每一個人的家,愛惜家園,建設家園,應該是每一個地球人的神圣職責。我們要從生活的點滴小事做起?!甭牻處熯@樣點撥,學生很快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向,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
教師對學生問題的反饋,成功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反饋語言要體現親切感和啟迪性,就要求教師進行深入思考。教師占據認知的制高點,給學生更多的啟迪,這應該成為教師的自覺意識。
三、總結與激勵反饋語
課堂教學總結時,教師要有統(tǒng)籌意識,觀照學生的學力基礎,引導學生展開定向思維,給學生指明實踐的方向。在拓展性閱讀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力基礎,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目標,展開總結反饋,以突破學生的思維局限。課堂教學有多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轉換時,都需要有總結和過渡。教師要注重對教學反饋語言的設計,以促進學生的深入學習。
在學習《金色的腳印》時,教師為學生設計閱讀思考問題:“課文主要寫了哪幾個角色?老狐貍為救出小狐貍做了哪些事情?正太郎做了哪些事情?”學生對此展開討論,并逐漸達成共識。教師最后總結:“文本寫老狐貍救小狐貍的過程,同時也寫了正太郎這樣的人物。從老狐貍救助小狐貍的行動中,正太郎受到了心靈的觸動?!睂W生聽教師這樣總結引導,再次展開熱議,對文本進行深入思考,對人物精神世界展開深度挖掘。這樣,使課堂教學品質得以升華。
教師對學生的認知進行歸結和評價,使學生的認知視角更廣,給學生帶來更為深刻的啟迪。學生解讀文本存在認知短板,這是極為正常的事情。教師在具體引導時,要從更廣泛的視角展開,以給學生帶來思想的觸動,有效激活學生學習思維,使他們獲得正確、全面的認知。
在設計課堂教學反饋語言時,教師要進行多重篩選,以提升反饋語言的匹配性。只有對學生表現的反饋客觀、鼓勵,對課堂學習情況的反饋真實、自然,對文本解讀的總結拓展貼切、精準,才能成功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使他們形成語文學習的能力。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