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興礦 胡惠利
【摘 要】 公證機構依法行使公證權,這既是國家賦予的神圣法律職責,也是依法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應盡的義務。本文以兩個案例為例,指出在這兩起官司中,公證人員由于注意義務不夠或違反公證程序違法或違規(guī)出具了公證書,造成對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侵害,從而為公證機關和其工作人員敲響警鐘。
【關鍵詞】 公證書;違法;公正
2007年,李某的公公王某某以兒子王某的名義向當?shù)毓C處申請公證,將王某與兒媳李某婚后購買收藏、價值800萬元的烏木贈與自己。鑒于王某一次車禍后成為了植物人臥床多年,且生活不能自理,并經法醫(yī)鑒定為無民事訴訟行為能力人。然而,當?shù)毓C機構到王某家作了談話筆錄并摁上王某手印,但沒有王某簽字。隨后,當?shù)毓C處出具公證書,證明王某在《贈與合同》上摁印真實,贈與行為合法。2009年,王某的妻子李某以王某沒有民事行為能力為由,申請當?shù)毓C處依法撤銷前述公證書。然而該公證處卻維持了原公證書的效力。同年,李某一紙訴狀將當?shù)毓C處告上法庭,法庭作出撤銷前述公證書的判決。2010年,烏木收藏市場異?;鸨?,李某的公公王某某以自己兒子王某的名義賣掉烏木獲利1000萬元并做生意賠個精光。2011年,李某代理王某某將公公王某某告上法庭,法院判決王某某返還賣掉烏木的1000萬元。判決生效后,經查由于王某某沒有可供執(zhí)行的財產,致使判決無法執(zhí)行。2012年,李某將當?shù)毓C處再次告上法庭,要求其賠償損失,法院最終判決當?shù)毓C處賠償李某經濟損失800萬元。
分析此案,我們認為:公證機構審查不嚴,沒有盡到合理注意義務是導致該案官司纏身的主要原因。依照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相關規(guī)定,公證機構辦理公證應當審查申請人下列事項:本案作為當事人之一的王某某在沒有征得其子王某的同意下(實際上也沒有王某同意的證明材料或王某委托其父親王某某辦理的委托書)去申請辦理烏木贈與公證合同,并且王某某私自賣掉了烏木得款1000萬元。該案中針對事務公證的資格以及相應的權利有:當事人王某某提供的其子王某《贈與合同》文書內容是否完備,含義是否清晰,王某的簽名、印鑒是否齊全;王某某提供給公證機關其子王某的證明材料是否真實、合法、充分;王某某替代其子王某申請公證的事項是否真實、合法。
《公證法》還規(guī)定,對于有下列事項,公證機關不得辦理公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監(jiān)護人代理申請辦理公證的;當事人與申請公證的事項沒有利害關系的;申請公證的事項屬專業(yè)技術鑒定、評估事項的;當事人之間對申請公證的事項有爭議的;當事人虛構、隱瞞事實,或者提供虛假證明材料的;當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不充分或者拒絕補充證明材料的;申請公證的事項不真實、不合法的;申請公證的事項違背社會公德的;當事人拒絕按照規(guī)定支付公證費的。
本案中,王某因車禍喪失了民事行為能力,其父親王某某隱瞞這一事實,而公證機關辦案人員在辦案中又沒有盡到其合理注意義務。具體來講:第一,當?shù)毓C機構沒有審查王某行為能力(沒有王某本人親自簽名)就辦理了公證事宜,存在主觀上過錯;第二,對《贈與合同》的合法性沒有審慎審查做出了公證,促成當事人王某的財產損失;第三,公證機關的公證行為成為了本案當事人王某財產損失的次要原因。
基于以上三方面原因,在此基礎上當?shù)胤ㄔ核熳鞒雠袥Q公證機構適當賠償當事人是合法、準確、正當?shù)模婪ňS護了法律的尊嚴和當事人的合法權利。無獨有偶,廣西南寧的一起類似的官司也讓當?shù)毓C機關飽嘗痛苦。
莫某水有4兄妹,莫某水是家中老三,老大是姐姐莫某寧,老二是哥哥莫某華,還有個小妹莫某心。莫某水的父母在南寧市衡陽路有一棟樓房,1990年之前是棟兩層小樓,1990年后,新蓋成一棟5層半252平方米的樓房。該棟樓房房產一直登記在莫某水母親黃某的名下。莫某水父母在世時,幾兄妹一起贍養(yǎng)父母,莫某水一直與父母居住在一起。
1993年莫某水的母親去世,2009年10月,父親也去世。2010年初,這棟樓房的繼承擺上了4兄妹的日程。為了方便辦理繼承,幾兄妹一起全權委托小妹莫某心負責辦理該棟樓房的繼承公證事宜。2011年5月20日,莫某水拿到了妹妹莫某心已辦好的該棟樓房的房產證,以及《公證書》。房產證上寫著4兄妹共有的名字,這讓他很詫異。因為后來新蓋的樓房是由他一人出資所建,當時為了家庭和睦,房產證就登記在母親名下。他認為,除去父母原有的兩層,該棟樓房他應該獨享3層半產權。而姐姐莫某寧和妹妹莫某心則根據(jù)辦好的房產證,也搬來該棟樓房居住,這讓莫某水無法接受。雙方出現(xiàn)矛盾,莫某水甚至更換了門鎖,不給姐姐和妹妹進屋。氣憤的兩姐妹,2011年10月,將莫某水和莫某華兩兄弟一起告上法院,要求分家析產。西鄉(xiāng)塘區(qū)法院依據(jù)幾兄妹的繼承《公證書》,判定4兄妹各得一層樓。莫某水不服上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判。到此時,莫某水兩兄弟開始意識到《公證書》的重要性。2013年2月22日,兩兄弟向南寧市德芳公證處提出異議,認為之前的《公證書》有錯誤,要求撤銷。而該公證處駁回了他們的要求。于是,莫某水將德芳公證處推上法庭,其他3兄妹作為第三人應訴。
此案中,莫某水認為,在辦理該份公證時,德芳公證處在未查明他們真實意思,而且未上門實地勘察,未進行實質性審查的情況下,就出具了公證書,導致這份公證書事實不清。該公證處,違反了繼承公證審慎處理的義務。這也最終導致他失去了兩層半樓房的產權,公證處應該為此承擔賠償責任。
綜上所述,公證機構依法行使公證權,這既是國家賦予的神圣法律職責,也是依法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應盡的義務。但在辦案中,如果公證人員由于注意義務不夠或違反公證程序違法或違規(guī)出具了公證書,這既是對法律的褻瀆,也是對黨和政府形象的莫大的損害。要警鐘長鳴!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28條、第31條、第42條.
【作者簡介】
宋興礦(1966—),延安大學西安創(chuàng)新學院主任記者,新聞副高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