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劍
公文美學主要研究公文的美學價值和表現(xiàn)規(guī)律。它由公文和美學相交而成,包括公文的自然美、社會美及形式美等方面的內容[1]。其核心就是公文的審美。
公文寫作美就是寫作主體認識美和寫作客體真理美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公文內在美與外在美高度融合的體現(xiàn)。
一、公文寫作的內在美
公文寫作的內在美包括實用美和社會美兩個方面。
1.實用美
實用是公文最重要最本質的功能,是公文內在美的直接體現(xiàn)。公文寫作講究實用性,因為公文是為解決實際問題而制發(fā)的。一篇公文,它的主旨單一,目的明確,指向性強,告訴人們一件什么事情,該如何做,該注意什么,非常明晰清楚。公文正是合目的性的、實用的,因而才是美的。格羅皮烏斯在《藝術家與技術家在何處相會》中指出,一件東西必須在各個方面都同它的目的性相配合才是美的[2]。黨政公文寫作的目的就是規(guī)范社會、管理社會,使社會朝著有序化運行,朝著人們追求的審美理想,即整齊、平衡、和諧、統(tǒng)一、進步等方面發(fā)展,使人類歷史不斷向前推進。
2.社會美
公文寫作總是有一定目的的。這種目的就是規(guī)范人們朝著理想的生活境界前行。不管是法定公文,還是事務文書、法律文書、經濟文書、醫(yī)學文書等,其功能是規(guī)范和制約人們的社會行為,使社會生活按照人們自身設計的理想目標發(fā)展,也就是人們期待的和諧、整范、有序和統(tǒng)一等生活境界,從而實現(xiàn)其價值,構筑一種人人期待的社會美。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學生守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其就是為構建和諧、文明、有序的社會生活而制定的。
二、公文寫作的外在美
公文寫作的外在美是指它的表層形式的美。它是可以通過視覺形式傳遞出來的一種美。它包括文面、格式、句法、篇章等構筑出來的外在的形式美。這種外在美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文面的整肅美
公文的外在形式即行款格式是人們在擬定和使用過程中約定形成的。公文由于長期使用而呈現(xiàn)出一種定型化的傾向。這種定型化特點是為實用性而產生的,也是人們約定俗成或法定形成的。其最終目的就是醒目、整齊、和諧、好看,形成一種整肅美,從而體現(xiàn)人們的審美意識。比如,公文的版頭要套紅,發(fā)文機關標志要大號字,版頭、主體、版記三部分之間要加分隔線,目的就是為了莊重、醒目、美觀。發(fā)文機關標志、發(fā)文字號、題目、正文之間要空行,也是為了醒目而定的。尤其是公文的標題的編排,要求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要做到詞意完整、排列對稱、長短適宜、間距恰當,統(tǒng)一使用梯形或菱形。這樣排布就顯得美觀、對稱、醒目。對發(fā)文機關標志、發(fā)文字號、標題、正文的條款劃分、版記等格式的設計處理,從色彩、形狀、字體、字號大小等方面規(guī)范排布,使公文擬定印制出來后,給人整齊一律、和諧對稱、節(jié)奏分明的感覺,從而帶給人們美的享受。
2.結構的規(guī)范美
公文在擬制中,其結構形成較為穩(wěn)定,體現(xiàn)出程式化的傾向。黨政機關公文的結構,除少數(shù)文種(議案、紀要),絕大多數(shù)文種的結構簡潔明快,大體是三段式:開頭(簡單說明依據(jù)、目的等)、主體(主要內容)、結尾(大多數(shù)用一句慣用語作結,有的干脆無結尾)。事務公文與黨政公文相比,結構的主要區(qū)別在主體方面。主體可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可由幾個段落構成。層次、段落主要有并列式和遞進式結構[3]。報請類公文一般按照提出、分析、解決問題劃分層次;陳述類公文主體一般以開端、發(fā)展、結果為線索;指揮性公文往往以目的、依據(jù)、任務、做法、要求組織全文。這種規(guī)整程式化特點,使公文擬制更加規(guī)范、簡便,也使受眾者便于接受,便于領會發(fā)文意圖,有利于達成實用目的,從而充分發(fā)揮公文在社會生活與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3.語言的獨特美
公文的語言同其他文體一樣,都要求準確、簡潔、生動、明白。符合這一要求的就是美的語言。但公文的語言又不同于文學作品,它以實用為目的,但又不能寫得死板、呆滯,應該極力寫得新穎、活潑一些。它不像文學作品語言那樣生動、形象,注重修辭的選用,使語言典雅蘊藉,以情感人,公文的語言一般以敘述、說明、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不用抒情、描寫,極力使語言莊重、樸素、準確、簡明,使公文語言呈現(xiàn)出一種獨特的美。
(1)公文語言以莊重為美。所謂莊重,就是要求語言要做到嚴肅、端莊、凝重,符合普通話的基本規(guī)范。公文是黨政機關表達意志、傳遞政令法規(guī)、具有法定效力和規(guī)范體式的公務文書,因而它在語言的選用上就顯得十分莊重。它要求采用書面語,慎用口語俗語;用標準語,忌用方言土語;用公文語,慎用文學語言;用專門語,慎用隨便語言。這樣就能充分體現(xiàn)出公文的莊重、威嚴和規(guī)整。
(2)公文語言以準確為美。所謂準確,就是能恰到好處地表達作者的思想、觀點和要求,正確地傳遞所欲傳達的信息,不出現(xiàn)歧義。這是公文語言的基本要求。要達到此要求,需要撰寫者有扎實的文字基本功,不犯語法邏輯錯誤,精心辨析詞義,不生造詞語,選擇最恰當?shù)脑~語構成文句。特別是模糊語言的選用,如“一定成績”“適當時機”“按有關規(guī)定”“相應措施”等,具有特殊的表現(xiàn)功能。恰切選用,可增強文章的嚴密性和靈活性,使語言產生美。
(3)公文語言以樸素為美。所謂樸素,即質樸,不奢侈,無文飾,也就是專一純粹。它是天下至純至精、至簡至美之道。公文往往把理論與說明結合起來,具有直接性和可操作性。如果語言華麗玄虛,文縐縐,修飾成分很多,知曉者難以理解領會,自然就達不到實用的目的。公文語言要求文句不拖泥帶水,不用歐化句式,要濃縮信息,做到言簡意賅,清晰明暢,自然就達到淺中見深、表中見里、平中見奇的效果。
(4)公文語言以簡明為美。公文寫作不像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及其他文學作品,常常要鋪排、渲染,講究情節(jié)曲折,形象生動,以情感人。正如朱光潛說,簡潔是文章一個極可珍視的美德。公文的實用性特點決定了其表現(xiàn)形式——語言要十分簡短精當,文句要簡明清晰,讓人一看就懂。它要求語言運用明白易懂,不堆砌辭藻,不造冗長句子,少用“之”“乎”“者”“也”這些文言詞語,盡量讓語句精練生動,不用夸張、象征、雙關等修辭手法,不采用抒情、描寫表達方式,以最少的語句傳達深邃的思想內涵,抓住事物本質,突出重點,兼顧全局,因事論理,讓人們在簡短文章中領會其意圖,明曉道理,從而達到公文寫作的目的。
公文既有實用價值,同時也有審美價值。我國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說過,實用性與藝術性是相輔相成的,實用性的文章也要求能產生美感。縱觀古今中外的典范公文,無不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
參考文獻:
[1]岳海翔.最新公文寫作培訓教程[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7.
[2]曾躍林.現(xiàn)代公文寫作[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劉宏彬.新編應用文寫作教程[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