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劼
“二”為什么要換成“兩”
某期《江南時報》上的文章《學開車竟練出“黑踵病”》中有一句話說:“張先生已經學開車二個多月,最近為了突擊考試,幾乎每天下午都在練車。”
從書面上看,這個句子似乎無大毛病。但是如果朗讀一下,讀出聲音來,就會覺得這句話聽來很別扭。因為口頭上誰也不說“二個多月”,都是說“兩個多月”?!岸焙汀皟伞彼硎镜臄?shù)目是相同的,都是“一個加一個”,但在用法上有很大區(qū)別。在一般量詞前,一位數(shù)用“兩”不用“二”,多位數(shù)中個、十、百位數(shù)用“二”不用“兩”;在傳統(tǒng)的度量衡單位前,“二”“兩”都可用,只是在質量單位幾斤幾兩的“兩”前用“二”不用“兩”,例如“二兩油”不能說“兩兩油”(《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在詞條“兩”中有詳細提示,可參看)。上面那句話中,“月”前的“二”是一位數(shù),所以要換成“兩”;如果說“十二個月”,那就要用“二”了。
在該用“兩”的地方常常誤寫作“二”,一個重要原因是圖省事,因為“二”的筆畫少。只要記住,在口頭上說“兩”的時候,筆下就不要寫作“二”,這樣就不會出錯了,因為中國人在口頭上“二”和“兩”一般是不會說錯的。
過時的就是“陳詞濫調”嗎
“如不抓住時機,及時見報,這則消息將成為陳詞濫調?!边@是某報一個領導對編輯的訓示。可惜這個領導把“陳詞濫調”用錯了。
“陳詞濫調”的意思是陳舊空泛、不切實際的話。陳,陳舊;濫,浮泛而不切實際。沒有抓住時機及時見報的消息,只是過時的消息,還談不上陳舊,更不能說它浮泛而不切實際。其實目前某些報刊上的文章,特別是某些領導講話,確實不乏空話套話,充滿陳詞濫調,讀來令人生厭;然而過時的消息不在此列,如果說它“將成為明日黃花”倒還可以,說它“將成為陳詞濫調”恐怕就言過其實了。
下面舉幾條使用正確的例子。吳晗《朱元璋》第七章:“逢年過節(jié)和皇帝生日以及皇家有喜慶時所上的表箋,照例由學校教官代筆,雖然都是陳詞濫調,因為說的都是頌揚話,朱元璋很喜歡閱讀。”蕭乾《老報人馀筆·隨想錄》:“倫敦一家報社的編輯部發(fā)給每個工作人員一部《本報禁用詞匯》,里邊開列了記者經常使用的一些陳詞濫調,諸如‘眾所周知?!蓖醭劇墩擑P姐》:“寶玉所題的對額,和他那反對陳詞濫調的藝術見解,賈政聽了不得不心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