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振玲
《第一次做面包》是日本著名兒童文學(xué)作家神澤利子和繪本畫家林明子的作品,講述了三個小朋友第一次做面包的故事。
作者:(日)神澤利子著 (日)林明子 繪,唐橙橙譯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姐弟三個在面包房看到各式各樣誘人的面包,有吐司面包、法式面包、葡萄干面包、奶黃餡面包和奶油面包卷等等。羨慕和贊嘆之下,他們決定回家自己做面包!
面包是用什么做的呢?有面粉、鹽和砂糖,再加些水。當(dāng)然,不能忘記最最重要的原料--酵母!如果用牛奶代替水,再加點黃油和雞蛋,那就更好吃啦。
說干就干,三個小朋友找齊材料后,就開始做面包。
首先是準備工作,用溫開水化開酵母,用篩子篩好面粉,小心地磕開雞蛋打散成蛋液。他們分工合作,逐一加入各種原料,然后揉面、發(fā)酵、整形、烤面包。
……
就像書名所示,這本書仿佛真的要教人第一次做面包,不但詳細介紹了做面包需要的原料,還詳細描述了三個孩子做面包的每一個步驟和要點。
日本著名兒童文學(xué)作家神澤利子創(chuàng)作的故事,文字當(dāng)然是簡潔生動;而繪本畫家林明子的畫,則是可愛又傳神。比如姐弟三個揉面時黏糊糊的“痛苦”和“呯呯”、“咣咣”摔面團的熱火朝天,如果你做過面包,讀的時候一定會感同身受。還有,注意到畫面左上方的鐘表了嗎?仔細看看,時刻提示著各個步驟需要的時間呢。
除了善于捕捉傳神的細節(jié),林明子最擅長的還有對孩子心理和情緒的準確把握。比如磕雞蛋,一個簡單的動作,卻占了一頁畫面。仔細想想,感覺實在是巧妙。因為我們大人習(xí)以為常到可以忽視的小小動作,對孩子來說卻是要嘗試很多次才能習(xí)得的一項技能呢。
原料:高筋面粉300克,酵母粉3克,鹽3克,細砂糖50克,溫水50克,牛奶90克,全蛋液30克,黃油30克;葡萄干適量。
工具:烤箱和電子秤等
做法:
1. 溫水中加入5克細砂糖,攪拌均勻后加入酵母,再次攪拌均勻,放置20分鐘,等酵母吸收糖的養(yǎng)分后冒出泡泡、體積變大。
2. 在等待時間里,稱量好其它材料的份量,黃油置于室溫軟化。
3. 開始揉面嘍!往盆里加入除黃油以外的原料,先用鏟子混合均勻,再用手揉成面團。
4. 揉5~10分鐘后,加入黃油。先加一點,揉到黃油融入面團后再加一點,就這樣邊揉邊加。全部加好后,就可以摔面團啦!用力摔、揉、搓,讓孩子充分釋放精力!不過要注意衛(wèi)生哦,不要把面團甩到地上了。
5. 再揉15分鐘就差不多啦,揉好的面團表面光滑,切一小塊揉圓壓扁后用手指慢慢向四周抻開,可拉出半透明的膜。
6. 將面團放入盆里、蓋上保鮮膜或濕布,放溫暖濕潤處進行基礎(chǔ)發(fā)酵。
7. 等待發(fā)酵的過程中,讓孩子想一想做什么面包。等面團發(fā)酵到原來的2~2.5倍大,就可以分割整形了。先將發(fā)酵好的面團平均分成6份,逐一滾圓后蓋上保鮮膜,松弛10分鐘。
8. 和孩子一起整形時,可以盡情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力,比如面團搓成長條,頭部切一下就是小蛇面包,圍一圍就是甜甜圈面包;壓扁后切一切,可以做成花朵面包或手掌面包。
9. 將烤盤放在溫暖濕潤處進行最后發(fā)酵大約40分鐘,發(fā)至兩倍大。
10. 預(yù)熱烤箱,上下火180度。面團表面刷上全蛋液,放上葡萄干做裝飾,放入烤箱中層,烤10~15分鐘,至表面上色。
11. 待面包放涼后,就可以一起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啦!
1. 書中第一次發(fā)酵完成后將面團排氣后進行了二次醒發(fā),這個步驟可以省略。但分割好后最好松弛10分鐘再整形,這樣面團的延展性比較好。整形過程中感覺不好操作時可以先放置幾分鐘,待面團恢復(fù)彈力再繼續(xù)。
2. 因為各種面包形狀和大小不一,烤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必要時可以把上色好的先取出來。
【親子活動延伸】
1.說說你的第一次:成長中有很多難忘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單獨睡覺、第一次騎單車、第一次上幼兒園……和孩子聊一聊,請孩子說說當(dāng)時的感受。林明子有幾本關(guān)于“第一次”的作品,比如《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第一次野營》,找來書和孩子一起讀一讀。
2. 探尋麥子的生長過程:書的最后寫道,“我們吃下去的不僅是面包,還有麥田的風(fēng),和云雀的歌聲”。搜索相關(guān)的資料和圖片,和孩子一起了解小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