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有一句諺語:鞋子在哪兒硌腳,只有自己才知道。為孩子買一雙適合的鞋子,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而穿鞋不當?shù)暮蠊€是有點嚴重的哦——鞋子過大會影響寶寶走路,不利大動作的發(fā)育,鞋子過小除了穿起來不舒服,還會嚴重影響寶貝們的腳部發(fā)育健康,造成腳部畸形。那么問題來了,為寶貝們選購一雙正確的童鞋有哪些衡量標準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買童鞋一定要選擇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質量不合格的鞋子除了會損害孩子的足部發(fā)育健康,還會通過呼吸和與腳部皮膚的接觸使有害物質進入孩子體內,導致孩子的身體受到更嚴重的侵害。
其次,購買的鞋子絕對不能有銳利的附件,或是任何可能存在割破、劃破孩子等安全隱患的附件,最好不要選有裝飾物的鞋子。
從孩子的足部發(fā)育規(guī)律及步態(tài)特征來看,一雙鞋走天下的想法不可取。新手爸媽為孩子選鞋,起碼要經(jīng)歷學步初期、學步期、穩(wěn)步初期、穩(wěn)步期這四個階段。
這四個階段的選鞋標準各不相同。
學步初期——月齡15前
建議選擇鞋底薄、鞋身軟的步前鞋,這個時期的鞋子只是為了輔助寶寶在戶外學步而添置的,其余時候比較建議多讓寶寶光腳走路來保持足底抓地感。
學步期——月齡15后
建議選擇鞋幫高,鞋臉深,鞋底厚5毫米左右的學步鞋,這個時期的鞋子是為了鍛煉寶貝的腳部肌肉,刺激腳底神經(jīng)發(fā)育,所以鞋子除了要輕要軟,還要有彈性,前足容易曲折。
穩(wěn)步初期——2歲后
建議選擇鞋底有摩擦力的鞋子,這個時期的鞋子是為了幫助寶寶更穩(wěn)地走路,降低孩子摔倒的概率,所以選鞋除了輕軟、舒適、合腳外,鞋底要稍微厚一點,彈性好一點。
穩(wěn)步期——4歲后
建議選擇防滑性好、透氣性佳,鞋底硬度適中的鞋子,這個時期的寶貝運動量前所未有地增大,而且喜歡跑跑跳跳,所以選的鞋要能起到保護足弓的作用,所以穩(wěn)定性、舒適性尤為重要。
總結:購買童鞋要輕便、柔軟、透氣,最好鞋的前三分之一可彎曲,后三分之二稍硬不易彎折。
4歲之前都建議買鞋子以孩子的腳長為基準進行選購!因為不同的廠牌標的尺碼不一樣,也就是說童鞋的尺碼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所以,購買童鞋,千萬不能以鞋碼為標準,而應該以孩子的實時腳長為準。
腳長測量方法
要么直接購買寶寶量腳器,要么就用最傳統(tǒng)的“紙筆量腳”法。
紙筆量腳法,顧名思義,就是準備一張A4紙和筆,請寶寶赤腳站在白紙上,后腳跟垂直靠墻,腳拇指與腳后跟之間的垂直直線就是寶寶的腳長啦!拿著寶寶的腳長記錄去買鞋,就不會出現(xiàn)鞋大鞋小的問題啦!
鞋子松緊測量方法
請以寶貝試穿上鞋子后能插進一小指為標準。但絕不能為了讓寶貝下個季度或明年還能穿,故意買大一兩個碼!一定要及時更換新鞋,寶貝的腳部發(fā)育遠比鞋子重要。
不要系帶款
很多人認為給孩子買鞋就要買系帶款式的,原因很簡單,鞋帶可以調節(jié)鞋子的松緊。但其實系帶款對孩子來講特別麻煩,既要學會系鞋帶還要學會解鞋帶,特別是上幼兒園的孩子每天幾乎要獨自面對這個難題。
比如我家馨寶,由于精細動作發(fā)育未完善,她每次穿系帶鞋都要請求老師幫忙系鞋帶,這對學齡前孩子是很傷自尊和自信心的一件事。后來在她的請求下,我把系帶鞋換成了粘貼式的,或是拉鏈式的。之后老師反饋說她每次午睡后穿鞋都是第一個完成的,表現(xiàn)特別好,而且也自信多了。
不要高跟款
另外,為寶寶買鞋不要為了好看或追求潮流買高跟的鞋款。因為高跟會使孩子的身體重心前移,特別容易令孩子在日復一日的穿鞋中不知不覺地產(chǎn)生體形變異,那些走路喜歡屈膝、翹臀或是弓腰的孩子,都可能和家長喜歡買高跟款式的童鞋有很大關系。
建議購買鞋跟比足弓部略高一些的鞋款,這樣的童鞋有利于維持孩子的正常腳弓,不容易引起腳部肌肉和韌帶勞損。
總結:給孩子買鞋時,要根據(jù)他的年齡段和腳長購買,切忌購買穿鞋方式復雜的、高跟的童鞋,以致在無形中傷害寶貝的自信心和足部發(fā)育健康還不自知。
在什么場合穿什么鞋子這個問題上,有些奶奶或媽媽會認為孩子還小不需要講究。但其實,這是個大問題。
在恰當?shù)膱龊洗┣‘數(shù)男芷鸬奖Wo孩子足部健康的作用。
打個比方,在幼兒園親子運動會上,如果穿高鞋筒運動鞋就比布鞋或皮鞋更能很好地保護孩子的足踝部,因為高筒運動鞋的穩(wěn)定性更高;皮鞋則會束縛腳部肌肉以及韌帶的高活動,會影響孩子的行走和活動;至于布鞋,則容易因為較軟的鞋底,起不到必要的緩沖作用,走路或跑步容易對膝蓋產(chǎn)生損傷。
根據(jù)場合為寶貝穿搭適合的鞋子,能影響孩子的審美形成。
吳冠中先生曾說,“文盲不多,美盲很多?!蹦拘南壬舱f過,“沒有審美力是絕癥,知識也救不了?!焙⒆拥膶徝榔肺徊皇且货矶傻氖?,是在爸爸媽媽日復一日的熏陶下培養(yǎng)出來的。這種審美熏陶會漸漸內化成寶貝對生活的品質要求。所以根據(jù)場合為寶貝穿搭相對應的鞋子不是鋪張浪費,也不是可有可無的一件事,可以讓其成為一種習慣。
陳秋妤,親子雜志撰稿人,女性菁英公益項目撰稿人。用文字記錄女兒的成長,用陪伴傾聽女兒的小內心。認為不是每位父母都天生就很能干,主張規(guī)則與平等育兒,積極探索新母親的自我完善與情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