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星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肝硬化是由一種或多種因素長期反復作用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害,常見誘因是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營養(yǎng)障礙等[1]。該病遷延不愈,臨床表現(xiàn)為疲倦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常并發(fā)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可導致患者胃腸道出血,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目前臨床尚無特效療法,常采用普萘洛爾、硝酸酯類藥物阻止病程進展,但因多數(shù)患者對該疾病認識不足,缺乏預防意識,導致1年內二次出血率高達60%[2]。因此,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合理膳食,提高自身免疫力,對促進康復進程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筆者對5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探討集束化護理干預對患者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及康復進程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普外一科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58例,按照入院時間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9例。觀察組男17例,女12例;年齡31~56歲,平均(45.67±7.34)歲。對照組男16例,女13例;年齡31~55歲,平均(46.52±7.41)歲。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入院評估、遵醫(yī)囑用藥等。
2.2 觀察組 采用集束化護理干預。①入院評估:入院后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了解其身體狀況、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等。②出血期護理:快速建立2~3條靜脈通道,遵醫(yī)囑準確實施擴容,泵入抑酸藥物。密切監(jiān)測患者意識及生命體征變化,為避免血壓升高再次引發(fā)出血,將血壓維持在稍低于正常水平。若患者嘔血,則將其頭偏向一側,并及時清理口鼻腔積血,保證呼吸暢通。準確記錄出血性狀及次數(shù),為醫(yī)生提供準確信息。③壓迫止血護理: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病情緊急,給予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為首選。置管前向患者講解置管目的、作用及置管方法,消除其恐懼心理。置管后密切觀察止血效果,抽吸胃內容物,并詳細記錄胃內容物的性質、顏色。若抽吸液呈鮮紅色,說明有出血,需立即報告醫(yī)生處理。置管12 h后無出血癥狀可放氣減壓,半小時后再充氣,同時給予患者口服液狀石蠟20 mL,預防氣囊與食管、胃壁粘連。觀察48 h后確定無出血,可完全減壓。再觀察24 h,無出血,可拔管。置管期密切注意三腔二囊管牽引壓力,做好口腔護理。拔管后患者因不適癥狀消除,加大活動量,易引起再次出血,醫(yī)護人員應加強巡視。④用藥護理:向患者詳細介紹藥物作用、方法,指導患者做好不良反應觀察,提高用藥依從性。⑤心理干預:患者突發(fā)出血,易導致其出現(xiàn)悲觀、恐懼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積極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耐心講解誘發(fā)因素及治療情況,消除其不良情緒。⑥飲食指導:食物粗糙刺激易導致患者再次破裂出血,出血期應強調禁食的重要性,待病情好轉后,以半流食逐步過渡至普食。日常少食辛辣刺激、粗糙食物,戒煙戒酒等。
3.1 觀察指標 用藥情況、飲食要求、對肝硬化概念、住院時間、出院后注意事項。
3.3 結果
(1)相關知識掌握情況 觀察組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0.35±2.34)d,短于對照組(15.56±2.29)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569,P=0.01<0.05)。
相關研究指出,約30%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因誘發(fā)二次出血致死[3]。而患者出血次數(shù)與病死率密切相關,因此促進其掌握疾病相關知識,對減少二次出血、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義。
常規(guī)護理多以臨床經驗為依據(jù),工作中缺乏系統(tǒng)性,難以達到臨床預期效果。集束化護理干預是將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治療及護理措施,包括入院評估、出血期護理、壓迫止血護理、用藥護理、心理干預等,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更具完整性、系統(tǒng)性[4]。患者入院后準確評估失血量,便于采取及時有效的搶救措施,且能清楚了解其生理及心理變化,幫助其消除不良情緒,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同時急性失血易導致血液濃縮,通過出血期護理及時給予其輸血、輸液,能有效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huán)及缺氧缺血狀態(tài),抑制并發(fā)癥發(fā)生。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量大,病情危急,因此采取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能縮短治療時間,降低致死風險。另外,給予患者用藥護理及心理干預,積極與患者溝通,通過詳細講解藥物作用、日常飲食注意事項等,增強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消除其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從而促進康復。張寶珍等[5]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實行集束化護理干預,讓家屬及患者積極參與到臨床治療、護理中,促進患者深入了解自身疾病,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集束化護理干預應用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能有效提高相關知識掌握度,縮短康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