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益平
微電影拍攝門檻低的特點,使大學生有機會成為導演,讓他們有平臺展現(xiàn)自我并通過影片表達自己的想法。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比較突出,既有集體意識,又想突出自我,比較注重自我認同和個體價值實現(xiàn)。當學校和老師讓大學生在特定的題目下自主發(fā)揮、自主拍攝,他們就會從身邊的事情入手,將自身的經歷與影片主題相貼合,拍攝出的微電影就可以引起大學生群體的共鳴和心理認同,一旦心理認同產生,大學生就會將自身投入到影片的情境中,從而對主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大學生拍攝并在校園中傳播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微電影,讓大學生在實踐中對思想政治教育有更深的理解。如果課堂上老師講解傳授是直接教育,這種通過實踐的方法進行教育活動可以算是一種隱性教育。隱性教育的特點是對學生從心理上進行潛移默化的滲透,這種滲透是在受教育主體不知不覺的情況下進行,隱性教育可以作為一種補充式教育,在課堂外以及生活中進行。微電影正式利用這一點,通過碎片化的時間,抓住大學生感興趣的熱點拍成微電影,并在影片中逐步回歸并升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讓大學生在觀看過程中產生心理認同。
目前大學課堂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還拘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大部分教學形式仍是課堂上由老師傳授,這種課堂教學固化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中缺乏體驗感和參與度,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而微電影的特點是制作成本低,拍攝專業(yè)度要求不高,所以大學生在規(guī)定范圍內可以自主命題、自主組織、自主拍攝。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制作出符合自身年齡特點、時代特征的正能量微電影,再利用移動網絡簡單、快捷、迅速的傳播方式進行傳播,既能夠從心理上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作積極性,也拓寬了校園文化的維度。
微電影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聯(lián)系緊密,開展教育活動和受教育的主體都是大學生。每個大學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育對象是大學生,創(chuàng)作、拍攝微電影的主體也是大學生,最后傳播、宣傳微電影也離不開大學生的積極響應。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大學生的踴躍參與,所以說二者有相同的作用對象。
微電影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為大學生服務的。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尤其當今社會網絡信息龐多復雜,各種思潮激烈碰撞,此時正能量的微電影在校園網上傳播,不僅有利于校園文化建設,還可以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風氣,同時對大學生的思想進行隱性教育。微電影的拍攝主體和觀看主體都是大學生,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策劃創(chuàng)作,拍攝出符合大學生興趣特點的教育性質的微電影,再由大學生在校園內進行傳播,形成“從大學生中來,到大學生中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微電影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都是隨著時代發(fā)展不斷演變。微電影是微媒體環(huán)境下的新興產物,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潮流,符合年輕人的生活節(jié)奏,微電影的主題也會隨著青年人關注的熱點而變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這門學科從成立之日起,不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育方式都在不斷豐富和改進?,F(xiàn)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在一步步從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改革到現(xiàn)在的寓教于樂,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目前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微電影相結合,正是體現(xiàn)了二者與時俱進、不斷革新的共同特點。
任課老師對學生進行引導,提出指導意見。任課老師首先應當就主題規(guī)定一個范圍,提出一些要求,如拍攝內容必須健康向上,需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等,以免學生在把握拍攝主題時出現(xiàn)偏差或者過于個性化。學生們在老師限定的范圍內自主選材,合理安排經費。學生們經過研究討論可以先擬出一份劇本,思政課任課教師可以邀請藝術系的老師一起提出指導意見,修改后再開始拍攝。拍攝過程中學生自己選擇飾演的角色,表演時自主發(fā)揮,任課教師在此過程中持續(xù)關注,必要的時候予以引導。拍攝后剪輯成一部微電影,由學校、老師審核通過后在校園中傳播。
學校宣傳部、團委、各二級學院積極配合宣傳。由宣傳部和負責學生工作的團委做好后期策劃工作,包括研究微電影何時在校園內推廣,如何組織二級學院做好宣傳工作,可以在校園官網、學校的微博、微信公共號上進行傳播。大學生們不僅可以在線觀看,還可以集中留言、抒發(fā)感想、互相討論,內容可以是對微電影的評價、意見,也可以是觀后感以及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建議,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們的參與度,學校也可以及時掌握學生們的思想動向。學校宣傳部門也可以就此機會向學生們征集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方式的意見,不斷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
做好反饋總結工作。微電影在校園內傳播一段時間后,綜合學生們的留言,對微電影的整體優(yōu)缺點進行總結,看看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通過學生的反饋,總結影片的教育效果。如果學生們普遍認可通過微電影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學校以后可以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多展開此類活動,讓主流思想占據校園文化的主要陣地。微電影既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互補,又豐富了學生們的課余生活,作為學生們的“第二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形成良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