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鯤
近幾年隨著鐵路、過境高速等建設,以及新農村試點工程的開展,使得冕寧得到一定的發(fā)展,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了,對健康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業(yè)余休閑健身也成為一種潮流。與此同時暴露出的就是社會群眾體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冕寧縣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使農村多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等特殊人群,從而導致了農村勞動力缺乏、農民生活質量下降、留守人群活動時間減少、居民體質下降等問題。種種現狀給中國新農村建設中各項事業(yè)的改革與發(fā)展帶來一定的影響。
利用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的機會對留守人群的體質狀況進行調查,并把研究對象的體質狀況與2010年中國國民體質監(jiān)測公報中居民體質指標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分析發(fā)現,冕寧縣留守老人的健康體質檢測各項指標中肺活量、座位體前屈、握力等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10%,再從3~6歲幼兒的體質檢測來看,幼兒的力量、速度、靈敏等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85%。這說明冕寧縣老齡化程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幼兒身體素質發(fā)展緩慢,肥胖或者豆芽的出現已成為社會常見現象,這嚴重影響幼兒和青少年的生長發(fā)育。
據調查了解,冕寧縣部分鄉(xiāng)鎮(zhèn)的體育健身設施存在不健全、損壞、缺乏等現象。有的行政村連一個健身路徑也沒有,在調查的幾個鄉(xiāng)鎮(zhèn)的行政村中健身路徑普及率僅僅23.82%,缺乏率高、損壞率高是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的現狀。而且現在農村青壯年多進城務工導致出現留守老人照顧留守兒童的現象,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體育活動時間的可行性。
據調查分析冕寧縣部分鄉(xiāng)鎮(zhèn)留守人群體育活動情況,可以看出領導對體育的重視程度和體育工作人員的管理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地區(qū)群眾體育的發(fā)展,也制約著特殊人群的體育活動的進行。
同時群眾自身對體育的認識多少和健身意識強弱也影響了其健身活動的進行。根據調查部分地區(qū)特殊人群對體育活動的觀點和表現情況來看,有65.8%的特殊人群認為體育健身沒有什么用處,有25.30%的特殊人群在空閑時間會進行一些簡單的體育活動,如跑步、籃球等,而僅有11.5%左右的人群基本固定在每天早上、下午進行體育活動。由此可見,在農村地區(qū),群眾的健身意識依然不容樂觀,這是影響全民健身開展的關鍵因素。
在體育活動項目形式方面,籃球、武術、乒乓球是冕寧縣的傳統(tǒng)項目。根據訪問調查和實地觀察顯示,冕寧縣特殊人群中,中老年人、殘疾人和部分弱勢群體中的主要體育活動表現為一個鄉(xiāng)鎮(zhèn)一種體育活動的現象,并且各個體育項目開展的平均水平相對全國而言較低,青少年和幼兒則主要集中在乒乓球上,缺乏對其它方面,如田徑、籃球、足球、羽毛球、武術等項目的開展,從而導致青少年的身體素質不能平衡發(fā)展的現象,損害了青少年及幼兒的身體健康和身體素質的發(fā)展。
(1)健全體育相關部門,組織多樣化、特色化群眾體育活動。在全縣范圍內以干部、領導為帶頭人,以鄉(xiāng)鎮(zhèn)或者行政村為單位組織具有地方特色、民俗個性、多樣化的群眾性體育活動,還應該定期專門舉辦一些適合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體育活動,促進特殊人群體育健身的發(fā)展,從而使冕寧地區(qū)的體育得到平衡發(fā)展。(2)健全群眾體質監(jiān)測體系、加大體育健身宣傳。以衛(wèi)生局的居民健康檔案建設為依托,認真對全縣留守人群進行全面、仔細的健康體檢,了解全縣居民特別是特殊人群的健康體質狀況。時刻關注特殊人群的體育健身活動和身體狀況,可在每一個鄉(xiāng)鎮(zhèn)或者行政村設立“居民體質監(jiān)測小組”,專門負責對該地區(qū)每位居民的狀況進行檢測。(3)選擇在道路交匯或居民集中地完善健身路徑設施。冕寧縣有70%以上的人處在農村,居民大多在勞動,而青少年和老年人一般不會離開家,到很遠的地方進行體育活動。所以完善體育健身設施的項目可選擇在居民集中地區(qū)建設或者在集會人群多的地方建設。同時在修建健身路徑時可在健身器材旁樹立公示牌以介紹各種健身器具的科學使用方法,使人們在得到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起到健身應有的效果。
[1]2010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公報[Z].2011-09-02.
[2]冕寧縣衛(wèi)生局.關于冕寧縣居民體質監(jiān)測的報告[R].2011-12-15.
[3]全國人名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一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R].2006-03-14.
[4]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培訓教材一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17~25,39~48,93~132.
[5]王凱珍,趙立.社區(qū)體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100~108.
[6]胡慶山,王健.新農村建設中發(fā)展“新農村體育”的必要性、制約因素及對策[J].體育科學,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