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科技大學醫(yī)學院
組織文化是指組織在長期發(fā)展中形成的、對組織的發(fā)展和存在起重大作用的、以價值觀念為核心內容的組織精神、行為方式和組織文化網絡等的集合體[1]。高校團組織文化建設,就是在團組織中形成一種正確的價值取向,通過團的系列活動及教師的直接影響,把組織文化滲透于班風、教風、學風中,真正實現(xiàn)“立德樹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隨著國家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也進入了新時代,而作為團建工作中的重要一環(huán)——組織文化建設在新時期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高校基層團組織文化建設需要從學生、教師、制度入手,規(guī)范隊伍建設,轉變服務理念,從而加強團自身的組織建設。
(1)有利于營造良好班風。團組織文化建設是班級團支部集體精神風貌和價值取向的外在體現(xiàn),而這種體現(xiàn)對于學生的教育管理和成長成才發(fā)揮了重要的導向作用。青年學生有活力、有干勁,通過團組織文化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使他們思想上碰撞出火花,行為上相互協(xié)作,充分發(fā)揮團組織的凝聚作用,增強集體榮譽感,從而營造出積極向上的班風。
(2)有利于提高教師教風。教學是高校各項工作的核心重要內容,良好的團組織文化建設可以促進師生間和諧關系的形成。例如:舒適的授課環(huán)境、良好的教學秩序、學生的勤學好問,都可以營造一種融洽的教學氛圍,使教師教學質量提高的同時,也為教師科研能力提高奠定良好基礎,而這無疑也意味著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
(3)有利于促進優(yōu)良學風。高校學風建設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yǎng)質量,而團組織文化建設可以直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積極文化氛圍。例如文明宿舍評比、早晚自習考勤、誠信感恩教育、無手機課堂創(chuàng)建、考研宿舍、優(yōu)秀學生評比表彰等,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學習,加強學風建設。
(1)團組織干部模范帶頭作用發(fā)揮不充分。“火車快不快,全看車頭帶”,在團組織文化建設中,團干部是開展好每項工作的重要抓手?!陡咝9睬鄨F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要構建黨領導下的“一心雙環(huán)”團學組織格局,以團委為核心和樞紐。”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共青團工作內容不斷增加,范圍不斷擴大,使得團干部價值取向出現(xiàn)偏離,工作作風不扎實,服務意識削減,動搖了團組織的核心地位,從而使得組織文化建設效果不明顯。
(2)教師引導幫扶作用發(fā)揮不明顯。這里的教師既指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輔導員”,也包含第一課堂的專任教師。團組織文化建設的各項工作活動,是促進良好班風學風形成的主要載體,教師應在其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代青年學生思維活躍,考慮問題不全面,情緒波動大,自律主動意識欠缺,當在學習工作活動中出現(xiàn)困難疑惑時,教師不能第一時間給予指導幫助,致使團的各項文化建設活動只停留在“面上”,走形式化,而沒有真正做到依托團組織文化建設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3)服務學生成長成才作用發(fā)揮不全面?!秷F章》指出,“團的建設要堅持把竭誠服務青年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團組織文化建設在促進實現(xiàn)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服務青年成長成才中,應該突顯其服務功能。然而,目前高校團組織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設不完善,如交流場所不固定、團支部工作制度流于形式、監(jiān)督評價體系不建立等,都制約了團組織文化的發(fā)展。同時,在開展組織文化建設各項工作中,不能準確把握當代青年特點,活動形式不夠新穎,內容不夠豐富,也直接影響支部成員對組織文化的認可,削弱了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的功能。
(1)建立思想專、作風硬的團干部隊伍,凝聚集體力量。團干部隊伍的建設是團組織建設的重點,直接影響團的凝聚力和影響力。擁有一支思想覺悟高、業(yè)務能力強的學生團干部隊伍,是加強高校團組織文化建設的制勝法寶,因此,團干隊伍建設,從一進門就要把關,遵循“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通過報名、面試、答辯、考核、民意調查等環(huán)節(jié),確?!盎疖囶^”不偏道。入門后,要對新干部進行系統(tǒng)培訓,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作風建設,提高責任意識;加強業(yè)務學習,提高服務水平。
(2)打造覺悟高、業(yè)務精的教師隊伍,建立聯(lián)動機制。輔導員、專任教師是團組織文化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必須形成聯(lián)動機制。輔導員既要做好學生的“知心朋友”,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困惑,也要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了解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在思想上、行為上為學生樹立榜樣,使其明確人生目標。專任教師要立足本崗,幫助學生系統(tǒng)認識所學專業(yè),指導學生組織參加各類學科競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同時,除了針對學生個人發(fā)展給予的幫助外,教師也應對團組織開展的如干部選拔、班團活動開展等文化項目進行指導,以此增強集體凝聚力,也使團組織文化建設效果更加明顯,事半功倍。
(3)完善覆蓋廣、功能全的服務體系,促進學生成才。服務青年是共青團四項基本職能之一,高?;鶎訄F組織必須緊緊圍繞“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宗旨,以學生為本,結合青年特點,充分發(fā)揮團組織的凝聚作用,把日常工作活動貫穿于組織文化建設中。同時還要完善反饋機制,對支部成員反饋的信息及時處理;加強師生聯(lián)動,教師需密切關注學生思想學習動態(tài),并與院校學工、后勤、保衛(wèi)等相關部門保持聯(lián)系,加強監(jiān)督管理;完善評價體系,對學生干部、教師在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的各項工作中,進行階段性測評,通過滿意度了解服務對象所需所求,從而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擴大團組織的影響力,促進組織文化建設。
新時期下的高?;鶎訄F組織建設,是共青團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團組織的文化建設則是團建工作的重要板塊,通過在干部隊伍建設、服務體系完善等方面找準切入點,充分發(fā)揮團組織優(yōu)勢,進而增強共青團在廣大青年中的吸引力、影響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