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喜愛游戲是每個學齡前幼兒的天性,而游戲獲得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在幼兒園的課程教學中利用開展游戲活動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形成。本文圍繞如何在幼兒園教學中開展各類游戲活動,旨在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區(qū)域有效;設置;教學;材料;活動
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游戲是智力發(fā)展的刺激物,是意識的偉大培養(yǎng)者,是指揮的創(chuàng)造者。”我們知道,在幼兒園課程教學中開展游戲活動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形成。所以,在幼兒園課程教學中開展各種游戲活動來幫助幼兒認識未知事物、探索未知世界。基于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制定各種游戲方案來促進幼兒認知活動的開展。
一、 指導游戲開展,促進幼兒的認知發(fā)展
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兒童是在游戲中開始認知這個世界的,游戲教學可以提高兒童的思維認知能力。”幼兒有喜愛游戲的天性,所以幼兒教育中的游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幼兒智力的發(fā)展。幼兒的認知能力來自對事物的認知和他們的親身體驗具有緊密的聯系。所以,幼兒總是結合自身的經歷與體驗參與游戲。在建構游戲中幼兒總是先觀察事物的顏色、形狀、大小,并通過聯想和觀察、記憶,最后讓游戲開展下去。根據幼兒的認知特征,我們應該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與思維想象力,從而達到促進幼兒的認知發(fā)展的目的。例如:在“尋找春天”游戲中,因為這個游戲內容與自然關系有關,游戲內容在教室內受到限制。于是,就帶幼兒們去學校附近的公園游覽,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顒又凶層變簜兏惺艽禾斓拿篮茫^察小草、樹木、小河、鳥兒等?;氐接變簣@后讓幼兒用一段話來談談自己的所見所聞。這樣,幼兒們盡情地展開自己的想象力。此時,再來進行“尋找春天”的游戲時就能通過特定的物體說明這是春天。當教師出示冰山、海豹等圖片時,幼兒們立即反應出這應該是冬天才能看到的。由此可見,幼兒的認知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二、 開展生活游戲,激活幼兒的認知體驗
我們知道,生活是教學的源泉,是一切認知活動的基礎。游戲活動內容是生活的濃縮,是激活幼兒生活經歷的載體。所以,教師應該設計一些游戲讓幼兒在生活活動中學習相關的數學知識。如當孩子吃餅干的時候幼兒們最關注的是“吃”這一活動。此時,教師就啟發(fā)幼兒動腦筋讓餅干如何變成三角形,如何變成圓形,如何變成正方形。這樣,就利用他們在吃餅干這一生活環(huán)節(jié)中了解數學知識。這樣的引導,幼兒們關注的就不僅是吃,而是考慮如何對圖形的認識,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動腦筋思考的習慣。眾所周知,幼兒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尤其對于枯燥的數學來說他們的注意力更是難以集中。這就需要設計生活化的游戲來開展教學。例如,剛上中班的孩子在教室看動畫片,放學了他媽媽來接他回家。這時,還有的幼兒正高度集中注意力,正有滋有味地觀看《西游記》呢。他媽媽一連喊了他幾聲,他都沒有聽到。這足以說明年齡小的幼兒不是不能相對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視內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兒的內容和形式就能讓幼兒保持長時間的注意。
三、 利用傳統(tǒng)游戲,促進幼兒思維的發(fā)展
有研究表明,傳統(tǒng)游戲是幼兒園中開展最多的活動,也是幼兒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我們知道,我國傳統(tǒng)的幼兒認知活動是從游戲開始的。從古代的“捉迷藏”,到現代的“過家家”無不是傳統(tǒng)游戲的表現形式。在幼兒園課程教學中,利用傳統(tǒng)游戲可以讓幼兒在動手的過程中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開展“七巧板”這個傳統(tǒng)游戲時,就讓幼兒利用板塊去拼出不同的造型和形狀,讓他們在動手操作時提高自身的想象和判斷能力,從而啟發(fā)幼兒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我們知道,我國傳統(tǒng)游戲內容眾多,尤其是一些民間傳統(tǒng)的游戲可以激活幼兒的生活體驗,從而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如拔蘿卜、丟手絹等傳統(tǒng)游戲,在游戲過程中還可以讓幼兒唱一些兒歌、童謠等。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既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也能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對啟迪幼兒的智慧與創(chuàng)新意識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外,在傳統(tǒng)游戲過程中還能夠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傳統(tǒng)游戲《老鷹捉小雞》中,游戲中幼兒通過扮演兇猛的老鷹,善良的雞媽媽,乖巧的小雞等不同角色與伙伴形成了團結互助的習慣。還可以讓他們在游戲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如何認識到了好與壞、善與惡等。
四、 游戲強化實踐,體驗游戲的應用價值
有幼兒教育專家指出:幼兒游戲實質上是一種幼兒實踐活動,因為它可以把課本中知識的與生活聯系起來。實踐證明,在幼兒教育中的數學課程教學就需要通過實踐活動來檢驗。這樣,才能加深幼兒對數學知識的深刻認知。同時,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因此,我們要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把課本中靜態(tài)的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這樣設計出來的游戲就能讓幼兒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從而更加體現游戲的教育價值。例如:在教學“減法”時,就通過開展游戲活動來強化幼兒的思維:老師扮演成媽媽帶“我”買衣服,先買了一條30元錢的裙子,媽媽該如何付款呢?收銀員又該怎樣找錢呢?為了強化幼兒的認知,就開展了這樣的“購物”實踐游戲活動,讓幾個小朋友扮演售貨員。許多幼兒都有相似的購物經歷,于是產生這樣的解題思路:媽媽拿著50元,收銀員要找會20元。這樣的游戲實踐活動,因為能夠聯系課本中內容,從而激發(fā)幼兒游戲的興趣。而且這樣的游戲把這樣的認知活動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從而讓幼兒切實地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
總之,游戲是培養(yǎng)幼兒認知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一方面要探索與實踐游戲化教學在幼兒課程教學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大膽地探索游戲化教學策略的實施,力爭通過游戲化教學來促進幼兒參與認知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游戲在幼兒園課程教學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韓冬梅.幼兒園教育游戲化教學探析[J].中國幼兒教育,2017(07).
[2]陳瑞雪.幼兒園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對策分析[J].青年文學家,2016(03).
[3]王婷婷.淺談幼兒動手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J].科技教育創(chuàng)新,2017(10).
[4]黃智鶯.淺談幼兒認知習慣養(yǎng)成的有效策略[J].當代學前教育,2016(04).
作者簡介:
陳麗婷,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紅峰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