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利娟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孔田中心小學
語文文言文的知識博大精深,具有言文分離、歷久不變、行文簡練以及古奧難懂的特點,在學習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一詞多義或者是通假字的情況,這就造成學生難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掌握不了文言文的知識,因此,在小學語文的階段就要對學生文言文的學習奠定一個很好的基礎,打下堅實的文言文語言基礎,并結合該年齡段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學習理解能力,結合教學的規(guī)律進行合理有效地教學,才能做到讓教學更加有效,營造出一個更加活躍的學習課堂,讓原本枯燥的課堂學習更加的生動吸引學生,以下就是對于小學學生更好的學習文言文的技巧與方法: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所具有的認知能力以及理解和接受能力都是有限的,而在小學階段,學生還是對新事物充滿著好奇心,對于文言文的學習還處于充滿濃厚興趣的階段,因此,教師更要借助這個很好的機會,適當?shù)脑谥v解文言文的時候拓展延伸一個故事、寓言或者典故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保持學生內心對文言文學習的熱情。
例如小學文言文的教學篇章《學弈》、《兩小兒辨日》、《矛與盾》、《鄭人買履》、《關尹子教射》等都是教育者為學生精心挑選的幾個小故事,而在這幾篇中,《學奕》與學生非常熟悉的童話故事《小貓釣魚》所講的內容情節(jié)以及闡述的道理都是相差無幾的,《兩小兒辯日》中的孔子也是大家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古代圣賢,而《矛與盾》中提煉出的成語“自相矛盾”也是學生非常熟悉的,所以從這些就能夠看出,在小學階段,學生所能夠接受和理解的范圍都是在學生所能夠接受的范圍之內,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如此,按照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利用學生的認知能力引導學生更好地接受文言文知識的學習,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當中教師知識對著教材照本宣科,對文言文中的文字進行逐字的翻譯,而缺少了學生發(fā)揮的自由空間,對于學生的學習進程的了解也是知之甚少,因此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為此,要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注重教學過程中教材的教學對學生的體驗與感受、理解以及賞析等方面的培養(yǎng),不僅如此,還要結合文言文特殊的閱讀方式進行教學才能更加有效:
在閱讀文言文之前,由于文言文中有些新的字詞學生難免會不認識,因此,教師需要進行示范,一句一句的為學生示范一遍,最好是融入教師的情感,要有情感的誦讀,才能夠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要注意誦讀時的停頓與輕重音,然后讓學生與教師跟讀,讀完一遍后讓學生自由的練習與朗讀,并在朗讀的過程中結合注釋,相對文章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對文言文有一個大概的把握。
在學生閱讀相對熟悉之后,就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要求,并為學生演示朗讀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情感、停頓、語調等等方面,然后讓學生自由的發(fā)揮與嘗試,在各種朗讀的條件之下融入朗讀之中,使得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文言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在熟讀文言文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講述一個自身經(jīng)歷的與之相關的故事,通過這個方式就可以了解到學生是否真正的理解到文言文的內容。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難看出古人讀書所住求的是讀書后所明白的道理,所以朗讀的重要性不僅僅是認識每一個文字,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到文章中所講的道理,文言文的學習更是如此,博大精深的文言文文字中更是蘊含著人生哲理,因此,學生在閱讀結束后,或者是在教學完后,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經(jīng)歷來講述所學習到的道理與他人分享,這使得學生在文言文學習的過程中還能夠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這也是文言文學習的一大重要的特點。
漢語言教學是語文教學內容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它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組成的一部分,所以重要性是不可否認的,并且有具有現(xiàn)代閱讀的一些特點與聯(lián)系,但卻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文言文、古詩詞等漢語言文學作品與生活相結合,并凸顯漢語言的特點,靈活的采用多種教學模式,活躍教學氛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加入到漢語言的學習中,并使得學習更加的有效,打下更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