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忠明 編輯/易可
現(xiàn)代人葷腥不斷,雞鴨魚肉吃得多了,不少人健康狀況也越來越差,“三高”危險降臨,于是改吃素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其實,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有人注意到多吃葷對健康不利,提倡吃素,于是許多有識之士便到素菜館、寺廟里吃素。上海素菜館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歡迎,1949年前滬上素菜館就有數(shù)十家之多,上海素菜館的發(fā)展與寺廟道觀里的素食風氣有關。老上海名醫(yī)陳存仁先生說:“菠菜、莧菜、甜菜、白菜、花椰菜、芹菜、茄子、洋蔥、青椒、苦瓜、蘿卜等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吃素能夠養(yǎng)生……”
佛門凈素菜的原料以香菇、草菇、蘑菇,黑耳、白耳、云耳、地耳、石耳、銀耳等山野叢林中野生食用菌類、野菜類為主。這些菌菇、野菜在大山、江河、湖海里吸收了春、夏、秋、冬二十四個節(jié)氣的天地之精華、日月之精氣,制作成菜有清神、養(yǎng)胃、強筋骨,補中益氣或清熱解毒之功效。還有山家、農家種植的新鮮果蔬、豆類,大都是佛門常用之菜。蔥、姜、蒜、韭菜等帶有辛辣的也是絕不能進入佛廚的!其實,佛門素齋與素食是兩回事。素齋是由寺僧、僧姑們自己烹制的食品;素食是寺廟以外菜館為吃素人員做的素菜素食點心。
清代,上海城隍廟、老城廂一帶有隆順館、六露軒、春風松月樓、施炳記等幾家百年老店素菜館,還有多家有名氣的老店,如功德林、慈林素菜館、菜根香、樂意樓、供養(yǎng)齋、玉佛寺、龍華寺、長興樓、隆興齋、香積廚等都是香客居士、市民經常光顧的地方。
上海素菜館基本上分本幫、揚幫,本幫燒法濃油赤醬,揚幫比較清淡,用油較少。有的則是素菜葷燒,素油、香油用得多。油水足,味道濃、吃口爽、回味好的素菜有奶油菜心、扣麻豆腐、炒什錦、蘑菇湯、炒香菇、蜜汁烤夫、香菇面筋、八寶蓮心、羅漢全齋等幾十款。用葷菜命名的可以亂真,白斬雞、素鵝、素雞、素鴨、炒鱔絲、炒榆肉、炒蝦仁、炒蟹粉、醋溜黃魚、八寶金雞、鴛鴦肉絲等……老上海狄平子、王一亭、丁福寶、豐子愷等文化名人,以及一些名流居士都是上海灘素菜館的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