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
父母的教育影響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承擔著十分重要的部分。父母的教育行為多數表現(xiàn)為對兒童的控制,具體可以分為行為控制和心理控制這些控制會讓兒童產生心理壓力從而影響兒童成長。我們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當父母處在社會的壓力下或是因家庭原因所造成的壓力中時,有極大概率對兒童進行心理控制,父母潛意識的通過對兒童的心理控制來緩解自己的壓力。這樣的壓力傳遞極大地影響了兒童心理社會功能。這種影響所產生的結果就是兒童的問題行為,這種行為可以分為內在問題和外在問題兩種,內在問題多數表現(xiàn)為父母對兒童過度的心理控制造成兒童的心理問題,直接體現(xiàn)在兒童的性格上,例如不自信、自閉、焦慮抑郁等。
而外在問題則是父母則是父母忽略兒童的教育和對其心理控制不足所產生的問題,造成兒童的性格影響來源于社會,表現(xiàn)出叛逆和具有攻擊行為的性格。兒童心理上的自主性是兒童獨立思考和成長的重要標志。根據理論研究認為,父母的心理控制限強制兒童聽話,迫使兒童按照父母自己的意愿來行事。這種行為嚴重的影響了兒童自我意志的發(fā)展,受到影響的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表現(xiàn)出懦弱、自卑、沒有主見等方面習慣性的會去服從別人的意志,無法正常的表達自己的意志。兒童的人際關系是兒童心理社會功能的重要媒介,也是兒童在成長中體驗社會系統(tǒng)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形式。研究表明家庭和朋友是兒童成長時期兩個重要的環(huán)境。我們在研究兒童心理社會功能的時不能只關注父母心理控制對其的影響同時也要注意兒童成長時的同伴環(huán)境。父母過度度的心理控制會造成兒童拒絕和自己溝通從而更加依賴外在的同伴,我們可以通過同伴意識的影響來來緩解父母過度心理控制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父母對兒童心理控制的概率與父母所受到壓力有直接的關系,一些父母在社會生活中會不太如意,然后產生壓力,會直接對兒童產生影響。他們通常會表現(xiàn)更強的心理控制,要求兒童聽話,強制兒童去學習成才,直接的磨滅掉的兒童的自主性,而有些父母則會因為生活壓力而忽略對兒童的心理控制。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家庭原因也是影響兒童心理社會功能的原因,多數因父母性格不和造成的家庭原因會對孩子的心理控制欲望表現(xiàn)的更強,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雙方不和,父母則會希望孩子成為自己眼中完美的人,同時也會給孩子造成對方不好的心理印象。這樣的情況會使得兒童與父母之間缺乏信任,并且對父母產生畏懼感是兒童成長的養(yǎng)成逃避的性格。在我國的教育成長環(huán)境下,父母會經常將自我價值強加于兒童身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對兒童的攀比心理,這是也是心理控制的直觀體現(xiàn)。在我國兒童教育理念中會強調集體主義,所以兒童之間的比較較為直接,所以父母對兒童的期望值也會極大的提升,這種期望值會附加在父母自身的自我價值認知中。所以通過心理控制強制兒童去滿足自己的期望,來滿足自己的自我價值。
目前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父母的心理控制對兒童心理社會功能所造成的影響,會存在一定的爭議,這種爭議多數為地域性和文化背景上的原因。同時隨著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兒童的家庭教育不僅僅的落在父母身上,兒童的爺爺奶奶等也會對其心理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這種多種關系的聯(lián)合影響我們不能直接的將兒童的心理社會功能歸結于父母的心理控制。研究表明,我們目前有關心理控制的測量設備和觀察方法都是較為落后的,我們更多的通過西方的研究結果來結合我們自己實際情況來進行研究和推測。我們當下是急需一種復合我國文化理念和兒童教育背景的研究理論和測量標準,這樣可以提高對兒童心理社會功能關系分析的準確性同時也能更好的進行推廣。能夠讓父母更直觀的注意到自己對孩子的心理控制這一教育問題,同時讓他們明白心理控制是不利于兒童心理社會功能的成長。
近些年,我們對兒童的心理問題愈發(fā)的關注,不能否認心理健康的兒童在未來的社會中能夠表現(xiàn)的更加優(yōu)秀。而通過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的心理問題更多的是父母造成。因為在兒童的成長期父母和他們接觸的時間更多,所以父母的教育方式則是主要影響兒童性格和心理的原因。父母通過心理控制等入侵式的教育方式,讓兒童產生壓力并且達到聽話的目的。會在兒童心理中留下種子,對于不同程度感性的兒童造成心理障礙上的差異化,對其心理社會發(fā)展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我們應該不僅僅是研究父母心理控制和兒童心理社會功能的關系,同時也要改變當今父母的教育方式,多加注重與孩子的溝通,不應該通過心理控制去限制兒童成長應該給兒童一個較為“寬松”的生活環(huán)境,這樣才有利于兒童心理社會功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