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向妮
隨著ESP在我國的不斷發(fā)展,ESP研究領(lǐng)域的問題不斷凸顯。我國目前的ESP研究處于“三無”階段——無ESP專門的研究中心,無ESP專門學術(shù)刊物,無ESP專門學術(shù)帶頭人(嚴明,馮莉 2007)。經(jīng)過國內(nèi)ESP學者以及對ESP教學感興趣的廣大教師的努力,中國的ESP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2010年,北京外國語大學專門用途英語學院創(chuàng)辦了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期刊《中國ESP研究》,改變了ESP研究沒有專門的學術(shù)刊物的歷史。ESP研究服務于課程,服務于學習者,最終服務于社會。ESP課程建設情況直接反映了ESP領(lǐng)域的研究狀況。在各高校開展ESP課程的過程中,ESP課程建設仍然困難重重,課程如何建設成了首要的基本問題。
國外從事ESP研究的知名學者Hutchinson和Waters提出了被目前廣泛用于管理工作的“5WIH”分析法,為ESP課程建設提供了基本的理論框架。這種分析從六個角度對計劃目標提出相關(guān)問題。(1)WHY(為什么要這么做)——明確工作目的,即明確ESP教學目標;(2)WHO(由誰執(zhí)行完成)——明確執(zhí)行工作的人員,即ESP的師資問題;(3)WHAT(要做什么)——明確工作內(nèi)容,即ESP教學內(nèi)容;(4)WHEN(什么時機最合適)——明確工作的時間表,即開設ESP課程的時機;(5)WHERE(在哪里做)——明確開展工作的空間位置,即ESP課程授課地點;(6)HOW(如何做)——明確完成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即ESP教學方法?!?WIH”分析法具有簡便、易于理解和使用的特點,為ESP課程建設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框架。但是在實際課程建設過程中,由于ESP課程本身跨專業(yè)的特性以及我國教師缺乏跨專業(yè)知識背景的實際情況,師資問題成了ESP課程建設中最先必須決的問題。
教師是總設計師,擔任著確立教學目標,選擇教材,討論教學方法,對教學進行評估等任務(Dudley-Evens & St John 1998)。在應用5W1H分析法進行課程建設的實際過程中,只有首先確定了ESP課程由誰來教,才能明確WHAT(教學內(nèi)容),WHEN(教學時間),WHERE(教學地點),HOW(教學方法)等問題。
1986年,美國教育家Shulman提出學科教學法知識體系(PCK),并指出PCK是運用專業(yè)學科知識和教學法知識去理解特定的教學活動是如何有效地組織并呈現(xiàn)出來,以適應學生不同的興趣和能力(Shulman 1987)。組織教學活動的教師必須具有學科知識和教學法知識。作為ESP教師,學科知識包括英語語言知識和專業(yè)知識。
任榮政,丁年青也指出,合格的ESP教師應該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素養(yǎng):英語學科知識,專業(yè)技術(shù)知識以及ESP理論及相關(guān)的教學方法。目前在ESP領(lǐng)域內(nèi),關(guān)于誰來承擔ESP教學存在較大分歧:一種觀點贊同把EGP教師培養(yǎng)成ESP教師(陸偉成 2009),另一種觀點則主張選派英語基礎(chǔ)較好的專業(yè)教師來擔任ESP教學(黃建濱,邵永真 2001;朱萬忠,韓萍 2002)。
EGP教師有較強的英語學科知識和教學方法,但是缺乏專業(yè)知識;而專業(yè)教師雖精通專業(yè),但是缺乏系統(tǒng)的英語教學的方法。不管是EGP教師還是專業(yè)教師承擔ESP課程都有自己長處和優(yōu)勢。在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師語言等跨學科建立合作對提高ESP的教學水平及能力都有幫助。這是一種雙向互贏互利的合作過程,相關(guān)專業(yè)的老師師可幫助ESP老師較好的掌握學生的語言的使用情況,而ES老師可以使得專業(yè)教師了解學生語言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王艷 2010)。
EGP教師和專業(yè)教師合作有效地解決了目前ESP課程的師資問題。把EGP教師和專業(yè)教師合作貫穿于課程建設的各個階段可以使5W1H要素分析法切實可行。
[1]胡凌,劉云,鄧立.商務英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體系結(jié)構(gòu)研究[J].中國ESP研究,2016(01).
[2]陸偉成.EGP教師承擔ESP課程探討——以建筑工程專業(yè)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6):130~134.
[3]任榮政,丁年青.ESP教學“5W1H”要素分析[J].外語界,2012(2):58~64.
[4]王慧婷,陶加輝.“三位一體”的ESP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合作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2(3):80~84.
[5]王艷.探索ESP教師角色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中國ESP研究,2010(1).
[6]嚴明,馮莉.國外ESP教學研究及其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4):44~47.
[7]Dudley-Evans T.,St John MJ.Dependence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8]Hutchinson T.and A.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9]Shulman L.S.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 Review,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