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健敏
(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00)
“巴洛克”源于葡萄牙語(barroco),原本的意思是指形狀不規(guī)則的珍珠,是一種用于建筑方面的藝術形式,由于這種藝術風格的盛行被后人稱之為巴洛克時期。這個時期的音樂作品就稱之為巴洛克音樂。巴洛克音樂時期是西方藝術史上的一個時代,歌劇的出現(xiàn)(1600年)標志著巴洛克音樂時期的開始,一直到巴赫的逝世(1750年)這個時期才終結。
意大利也是巴洛克音樂的起源地,從“巴洛克”這一詞語的含義中不難看出,它更偏向于華麗的、壯觀的風格。不管是在建筑方面、繪畫方面或是音樂方面。所以巴洛克音樂就更偏向于這些特征。但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也出了創(chuàng)新的形式,如歌劇,還有音樂的世俗化。
歌劇創(chuàng)作的成功,引發(fā)了連鎖反應。其中宗教音樂是受影響最深的:在音樂的內容上不單只是傳統(tǒng)的圣經(jīng)故事,還在其間添加了許多戲劇化的表演,更是在其中加上了類似歌劇中的獨唱,重唱,這些都成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種世俗化的宗教音樂不僅改變了巴洛克的音樂類型,還裝飾了巴洛克的音樂類型,最大的改變應該是創(chuàng)造出了在此之前沒有過的作品類型,包括受難曲、清唱劇等等。
一說起巴洛克時期,首先涌入大家腦海的一定是巴赫與亨德爾。
巴赫,德國作曲家,也是杰出的演奏家。他被尊稱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也是西方音樂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實巴赫的一生都沒有走出過德國,但他的作品卻集中了意、法、德的大成,這與他的成長經(jīng)歷不無關系。但最多的還是描述的德國風格,反映了德國的人文思想。他的作品大多是宗教音樂。在他創(chuàng)作的前期,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宗教康塔塔”,他在這之中不再繼續(xù)使用單聲部的合唱,而是逐漸在摸索復調聲部合唱的康塔塔,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新型的康塔塔;除此之外,他還寫了《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等作品,這些作品全部充滿了宗教性質,他通過創(chuàng)作、通過音樂去表達了對生活中的痛苦的憐憫、同情以及對未來和平生活的一種渴望。而逐漸到了后期,康塔塔的創(chuàng)作也出現(xiàn)了世俗性。我們稱這個階段的康塔塔為“世俗康塔塔”。代表作品有《農(nóng)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等。這些作品就描繪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的一種狀態(tài)。巴洛克時期的器樂、聲樂都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原因就在于這些作曲家能夠在已有的作品形態(tài)上打破原有的風格并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
他是最后一位偉大的宗教藝術家,他認為音樂是“贊頌上帝的和諧聲音”,贊頌上帝是人類生活的中心內容。他的音樂最初就是從被稱作贊美詩的路德圣詠而產(chǎn)生的。通過旋律可以看出作曲家結合了當時流行的通俗之聲。在音樂形式上他無意創(chuàng)新,而是把現(xiàn)有的形式推上頂峰。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并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在此舉出筆者認為比較突出的幾點貢獻:
(一)兩種常規(guī)(實踐):“第一常規(guī)”指由扎利諾總結的聲樂復調風格,音樂支配歌詞,也稱為古老風格和嚴謹風格?!暗诙R?guī)”指由羅勒、馬倫齊奧和蒙特威爾第創(chuàng)作的當代風格,歌詞支配音樂,也稱為現(xiàn)代風格或裝飾風格。
(二)通奏低音:通奏低音是巴洛克音樂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特點。由維亞達納(Ludovico Grossi da Viadana)提出。主調和聲織體,強調兩端(低音部和高音部)的聲部的旋律線條。
(三)情感論(移情論):聲樂和器樂都要生動而有力地表達或體現(xiàn)廣泛的感情——憤怒、激動、高貴、英雄主義、傲慢的沉思、好奇神秘的興奮。但這種情感不是作曲家自己的情感,而是一種類型化的人的基本情感。
(四)音樂理論:十二平均律的實際運用;大小調式的逐漸運用;正式確立了功能和聲;最重要的是從復調音樂過渡到主調音樂時期;小節(jié)線開始使用;樂段、三段式和早起奏鳴曲式等曲式結構概念開始形成。
(五)音樂實踐:提琴組樂器和古鋼琴的制造達到高水平,器樂開始各自發(fā)展獨立的曲目;出現(xiàn)了最初的鋼琴;演奏技術的成熟,開始出現(xiàn)樂隊;作曲家開始用強弱記號標記音樂的感情走向,演奏家開始運用裝飾音和通奏低音支持旋律等。
(六)體裁:現(xiàn)在我們所使用的樂曲中的體裁開始產(chǎn)生并逐步發(fā)展。例如奏鳴曲、歌劇等。
這些都是巴洛克時期優(yōu)秀杰出的作曲家一同探索出來的,通過對聲樂、器樂的改革與變化,為后來的音樂搭建了很好的橋梁。
巴洛克音樂在西方音樂史上占有很大的地位,改革了聲樂與器樂,特別是歌劇的發(fā)展,對后來影響很深刻??傊?,巴洛克音樂是從中世紀通向古典時代的橋梁,這一時期是為近代音樂奠定基礎和開辟道路的重要時期。
注釋:
①張洪島著.歐洲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