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奕秋
浙江省樂清市柳市六中
今年兩會期間,教育是代表委員和會外輿論集中關注的熱點領域,學生“減負”、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等議題持續(xù)走熱,是歷年兩會不多見的現象。政府報告指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個人都有平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成就人生夢想。
在青少年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審美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是心靈成長的關鍵一環(huán),對個體的人生觀和性格完成都有重要作用。藝術教育對青少年提高審美修養(yǎng)、豐富精神世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全面發(fā)展等方面,具有其他教育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卻一直是學校教育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大家認為主課才是正統(tǒng),而音樂、美術等藝術教育課程僅是“調味品”,無足輕重,可有可無。安排在課程表上的音樂課、美術課等經常被語數主課占用。個別學校個別年級甚至取消了音樂課、美術課,使學生不能接受應有的藝術教育。因為藝術課并不納入升學范圍,所以不僅是學生沒有這種藝術意識,學校、教師也是如此,只注重主課的學習,不重視藝術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
本應屬于學生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被校外開設的各種“輔導班”代替,這些以收費為目的的短訓班很難做到為孩子的長遠利益考慮。
作為“副科”老師,接受培訓提高業(yè)務水平的機會往往小于其他科的老師,藝術課教師自己也沒有主動學習的意愿。部分中小學音樂課也只是教幾首流行歌曲,沒有教授學生相應的樂理知識,去了解音樂的博大精深,讓學生去感受藝術之美,進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多數美術教師也只是讓學生自己去對書本上的圖畫進行臨摹,并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學生連基本的素描繪畫基本知識都不懂,這樣的藝術課就算上了,實用性也不是很大。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他們只關心孩子語數等“主課”的學業(yè),認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畫家的“料”。認為學習藝術只是浪費時間而已,對于學生升學考試百害而無一利。音樂和美術,孩子學與不學,教師教與不教,沒有多大關系,以至輕視甚至阻礙孩子學習音樂和美術。
是否能夠向上級單位爭取修改本地區(qū)中考考核方案,嘗試將藝術考試列入中考范疇。在這方面,可以學習體育學科的優(yōu)秀經驗,在中考不斷加大體育分值比重并增多考試項目選擇后,學生鍛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大提升,相較以前,學生體質得到了很大提高,做得很成功。改革的實質就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素質全面得到提高,使教育在真真正正面向全體學生。
為學生提供較好的學校課內、課外藝術學習通道。比如增加藝術鑒賞課程,配備相應的教學設備,設立單獨的美術,舞蹈,樂器練習室,舉辦各種藝術活動等等。讓興趣成為學生的技能,讓愛好成為學生的專長,讓大多數的學生能享受到基本的藝術教育,同時,為有藝術特長的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平臺和良好的發(fā)展道路。建立切實可操作的藝術項目評定標準,與中考對接。
切實提升學科教師業(yè)務水平,提供更多機會鼓勵其參加業(yè)務培訓。同時,對于特色教育成績突出的學校,給予經濟或政策上的獎勵。辦學特色決不是指少數人或部分人具有某種技能和本領,而是指全體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智能素質、道德素質、審美素質、勞動素質、和交往素質的全面提高;也不只是指學校教育一個系統(tǒng),而應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系統(tǒng)的綜合。這就算說,辦學特色不只限于一點,而應是“一點帶面”,最終使學校工作在整體上,全方位都反映出這種特點,使學生,學校實現整體優(yōu)化。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文化在繁榮,全社會的審美需求也在提高,藝術教育現狀必須盡快改變,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