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意識指對目標語文化的社會規(guī)約、價值觀、信念的知曉。根據(jù)人們對文化的知曉程度,文化意識可以分四個層次。在第一層次,學習者對于明顯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但認為它奇特不可理解;在第二個層次,通過文化沖突,學習者了解到與自己文化明顯不同的某些有意義的但卻是微妙的文化特征,但是,仍然是不理解;在第三個層次,通過理性的分析,了解到那些微妙而有意義的文化特征,從認知的角度認為可以理解;在第四個層次,通過深人體驗其文化,學會了能設身處地從目標語文化的視角看問題,達到視其所視、感其所感的理解。
廣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進行的交際往來或信息傳播與溝通活動。
狹義:在特定的交際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際者使用同一種語言進行的口語交際。
因此,跨文化交際指就是指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具體的交際語境中,彼此認知雙方的多種文化身份進行相互交流與交往的行為。
《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價值觀念等。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接觸和了解外國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與熱愛,有益于接受屬于全人類先進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養(yǎng)國際意識。而文化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文化意識的不斷豐富有利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不斷提高會有利于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因而,不斷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才能提高其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材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文化背景,使學生能在以文化為基礎的背景下進行語言的學習。而目前大多的教材中都能呈現(xiàn)較為全面的話題,包括打電話、旅游、購物、提建議、表達個人喜好、描述地方、討論問題等,向我們介紹了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及價值觀,充分地向我們展示了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人們應用語言的習慣。但是初中英語教材中本國傳統(tǒng)文化習俗等內容涉及較少,很大程度上,不能起到幫助學生主動認識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不能更好的服務學生在日常交際中的語用功能。因此,教材中不僅要涉及到西方文化交際的相關內容,也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與中國文化相關的內容。讓學生通過把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培養(yǎng)其文化意識更好的日常交際中恰當?shù)氖褂谜Z言進行交際。
現(xiàn)階段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們更多注重的是學生對于語言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文化知識對于語言應用方面的作用。因此,作為教師要在學生在把握各個單元目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把握所需要掌握的文化知識內容,加深對語言的學習,而并非只注重學習成績。尤其要注意在實際語言交際中運用所學到的文化背景知識,也就是說,在交流中不能違背文化相關的一些原則。教師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在不同的情況下語用的差異,得體地應用語言進行交流。在相應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設置角色扮演的任務,創(chuàng)設真實或半真實的情境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親臨其境地感受到西方文化,從而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外語的交際氛圍,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同時也是學習的主體,現(xiàn)行的中小學英語教材選材廣泛,大部分語篇涉及英語國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識,為學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動鮮明的材料。在對話教學中,我們不但要讓學生把握對話的內容主旨,學習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技能,還要引導他們隨時隨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拓寬自己的文化視野;此外,作為學生要積極主動在日常交際中使用課堂上所學到的英文表達,在運用中不斷地進行鞏固。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從教材、教師、學生三方面出發(fā),通過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們的文化意識從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