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極端一:多媒體教學純屬浪費時間。目前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存在部分教師對于多媒體教學不夠重視的情況。在他們看來,萬變不離其宗,說到底還是為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他人認為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法依然存在著很大的優(yōu)勢,如重復學習、自主記憶、教師監(jiān)督等。在一系列強度相對較高的教育教學力下,教師能夠更好地督促和指導學生學習,且能夠以較快的速度較高的效率掌握知識。相反,他們認為多媒體教學是空架子,當又是圖片,又是音樂等一系列熱鬧過去后,學生除了熱鬧什么都沒記下來。這是對教師和學生時間的巨大浪費,且一旦考試,成績也不理想。
(2)極端二:還有部分教師對多媒體教學非常推崇。在他們看來,多媒體教學首先解決了中國教師英語口語不標準,英語表達受限等問題。其次,由于借助多媒體教學我們可以實現(xiàn)圖片、音樂等學習材料的順利運用,因此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主性都是大有裨益的。畢竟,興趣才是第一位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第三,多媒體教學也節(jié)省了我們大量的學習時間,如寫板書、布置作業(yè)等。然而,部分教師也存在著直接將多媒體教學等同于教師教學的行為,這是對于自身教學行為的極度不負責任,因為如果真是這樣,那教師這樣行業(yè)存在的必要性在哪里呢?
在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境下,我們傾向于批評教師的一言堂和滿堂灌。而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們又容易出現(xiàn)向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的問題,尤其是以多媒體課件代替教師行為,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確實,在中學英語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夠達到使得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和有趣的效果,但是如果將課堂直接交給多媒體課件,最后的結果往往是學生在“繁華落盡”之后一臉懵,上課積極聽課,下課忘得一干二凈,這就和我們做多媒體課件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另外,在多媒體教學背景下,還存在部分教師依然把持課堂的問題。在他們的眼里,多媒體課件帶來的好處實際上就是節(jié)省了他們的書寫時間,因此,他們把教材內容直接搬進了多媒體課件中,以課件代替教材。從學生的角度來說,這樣的新課改是沒有意義的,唯一的不同便是合上紙質教材,改用多媒體教材而已。
認知心理學認為,我們人類獲得知識的路徑一般分,為三種:親身感知、他人告知和邏輯推知。一般來說,只有那些親身感知的知識才會讓我們印象深刻,且難以忘懷。他人告知的知識或者信息如果對我們有用的話,也是讓給我們有了一定的記憶。邏輯推知則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識作為支撐,對于中學生而言,這個相對較難做到。因此他們獲得知識的途徑實際上就是前兩種。因此古人也在極力提倡學習者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條件是只要經濟允許,學生樂意便能實現(xiàn),但是“行萬里路”的提法在今天背景下則顯然有些不合時宜了。因為在當下背景下,我們“行萬里路”的條件是非常有限的,相當部分學生的大量時間都花在了學校,而多媒體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便能實現(xiàn)學生“行萬里路”的目標,將遙遠的知識以及知識現(xiàn)象、知識表征都以借助信息技術拉到了我們的眼前。我們現(xiàn)在只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上及時有效地利用好多媒體課件這個工具,把握好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型即可,而非顧此失彼。
在當前教學背景下,有部分教師依然在提倡“浸入式教學法”,即教學的過程應該是的順其自然和不留任何刻意性痕跡的,而是應該順其自然,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和達到教學的效果的。鑒于此,他們在課堂上也不會太過于提倡教學的三維目標以及重點難點。這就很容易走入一個誤區(qū),即不強調或者不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甚至是高效性。這樣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和我們基礎教育領域提倡的“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的提法是背道而馳的,也不利于學生掌握一些基礎知識。
在筆者看來,多媒體技術具有形象、直觀的展示功能等一些優(yōu)勢,它確實能夠讓學生對英語的一些現(xiàn)象還有過程的認識和了解更加深刻,但是如果多媒體課件只重視它的好看程度或者精彩程度,而不管它的時效性,也就不能算是有發(fā)揮了它應有的價值,只能是繡花枕頭。這就要求我們的課件設計一定要體現(xiàn)出英語的三維教學目標,并要符合英語教學的科學性和客觀實際,還要圍繞我們的英語課堂來設計中突出重難點詳略,一定要得到,另外還要注重課件設計的這個藝術性和美感。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的時候注意色彩搭配,結構布局等并在選取素材時,充分考慮它的可利用性,加強它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銜接,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一定要強調它鮮明的三維目標以及實質內容。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我們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是大趨勢,不容逆轉,我們作為教師能做的便是從學科和需要出發(fā),利用好新科技、新技術,讓它們?yōu)槲覀兊慕虒W所服務,而不是讓它包辦一切,甚至代替我們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