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零一四年教育部提出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概念,要求我國學生在具備探究精神、批判意識、理性思維的科學文化基礎上,還應當具備主觀學習能力,喜愛學習并學會反思自我,積極面對生活,學會自我管理,擁有健全的人格,熱愛自己的生命,讓自我往優(yōu)秀的方向發(fā)展,并且充滿社會責任感,勇于擔當,擁有國際理解與國家認同思維,明白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初中生在學習英語進行后階段沖刺復習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與核心素養(yǎng)相違背。
為了幫助學生在學期末考試中取得理想的分數(shù),教師在對學生英語復習教學中往往只重視與考試有關的內(nèi)容,導致學生的真實英語能力與期末分數(shù)落差很大,取得高分的學生也很難運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對話。比如,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分數(shù),讓學生進行大量閱讀訓練后,為了節(jié)約上課時間,僅僅用一兩句話概括文章大意后,便僅僅針對選項抓取關鍵詞進行講解,導致學生缺乏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不利于學生后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升。教師的應試化復習策略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方向偏頗,也僅僅重視成績,卻未掌握英語技能,未來步入社會也難以融入英語語言大環(huán)境。
盡管初中生已經(jīng)學習了幾年英語,但是并沒有掌握正確復習英語的方法,大部分學生認為復習英語就是背單詞,再做大量與考試相關的習題,背作文模板,認為英語考試就是對自己記憶力的考試。比如,有些很頭疼英語期末考試完形填空的學生,會通過做大量完形填空題,企圖提升考試分數(shù),而完形填空大多是考察學生同義詞、反義詞、形近詞等學習過的詞匯,所以很多學生摸索出規(guī)律,選自己眼熟的詞匯,盡管學生獲取了高分,但是卻與出題者多方位幫助學生檢驗詞匯量與理解能力的意圖相違背,導致學生沉浸在高分的假象中,自我感覺良好。
提升學生聽力不應當僅僅停留在做聽力題方面,因為許多初中生在做聽力閱讀題時將選項中的關鍵詞找出后,僅僅去抓聽力中的關鍵詞,聽見哪個選項的關鍵詞就選則哪個,這樣的做法非常危險,對于閱讀中時而出現(xiàn)的“陷阱”難以躲避,并且也并非真正理解聽力的意思,學生的真實水平仍未達到初中階段應當掌握的聽力水平,卻拿到了虛高的分數(shù),讓學生自以為英語聽力良好,實際卻連簡單的聽力都聽不懂。
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盡管在英語復習沖刺階段,學生在其他科目的壓力下時間非常緊迫,但是教師也要讓學生自行總結(jié)知識點,因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在學生總結(jié)知識點的過程中,便完成了對知識點的一次復習,并且以自己的復習系統(tǒng)所建立的知識清單,更利于學生未來進行再次復習時快速回憶,教師所提供的知識清單會讓學生在學習上“偷工減料”,僅關注教師所給的知識點,忽略了細節(jié),導致英語學習岌岌可危。教師可以給學生兩天的時間總結(jié)知識點,學生總結(jié)好知識點后,再將完整的知識清單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與自己的知識清單比照并完善自己的知識清單。這樣的做法有利于訓練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幫助訓練學生的思維與總結(jié)概括能力,實現(xiàn)了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訓練。
為了避免學生在聽不懂聽力意思的情況下獲取分數(shù),與核心素養(yǎng)相違背,教師可以通過訓練學生進行每日聽議,聽議內(nèi)容不能過難,教師應當選擇適合于學生該階段應當掌握的難度的聽力文,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聽課文錄音并寫下來,教師還可以自行尋找聽力真題中的聽力原文,讓學生每日聽議一篇,沒有聽出來的地方要重復聽,但是第一遍要連續(xù)聽,不要回放,第二遍再補充漏聽處,最后與聽力原文對照,將錯誤的地方重聽,并且將聽議的陌生詞匯與寫錯的詞匯記錄在專門的筆記本中。這樣的做法可以真正提升學生的聽力能力,還能幫助學生鞏固詞匯,掌握純正英語,提升學生在聽力中的注意力,對于未來實踐中實用英語有很大的幫助。學生的聽力敏捷性提升,在日積月累中詞匯量也會提升,在考試中便能聽懂聽力原文的意思,在聽懂的情況下獲取分數(shù),實現(xiàn)對自己與他人的公平公正,幫助學生認識最真實的自我。
初中生在英語學習的中級階段,必須要扎實自己的基礎,在考試復習沖刺階段切記急功近利,應當謹遵核心素養(yǎng)中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將能力提升而不是投機取巧,“騙”到虛高的分數(shù),所以在復習階段應當更加注重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利用難得的期末考試機會準確定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