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恒麗娜 冷水江市城區(qū)廣告燈飾渣土破(占)道管理辦公室 湖南冷水江 417500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基本方略發(fā)生了新變化。一是校正了黨和國家前進航向。扭轉了GDP主義。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在經濟發(fā)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時也留下了諸多問題,理想信念缺失,貧富差距加大,環(huán)境惡化。二是在政治上避免出現顛覆性錯誤。黨的十八大之前,我國政治生態(tài)的確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二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51.9萬億上升到2017年的82.7萬億,首次突破80億元大關,是1978年的227倍,人均GDP達到8582美元。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們可以看到,大概還相差30-40年時間;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只相差10年時間。所以,這個經濟的起點是進入新時代非常重要的一個標志。三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了轉化。四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標志著,中國總值2025年前后重回世界第一,之后中國長期保持世界第一,將成為人類社會歷史不可動搖的指向。毛主席說:百代尚行秦政法。我們這個大一統(tǒng)的大中國,是秦皇漢武,兩千多年前,雄才大略浴血拼殺締造出來的。秦皇漢武之后,羅馬帝國滅亡后,接近兩千年,中國產值世界第一,印度第二,日本第三。直到1820年,歐洲產值才超過中國。1840年到1949年,中國百年國恥。1865年,英國產值超過中國,世界第一。1900年,美國產值超過英國,世界第一,美國保持世界第一到現在117年了。五是做出了我國未來30年現代化建設的戰(zhàn)略安排。六是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重大時代課題,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實際相結合,取得了重大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要矛盾: 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矛盾,其中有:中華民族與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矛盾,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資產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部各集團派系之間的矛盾,各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爭奪的矛盾等。在這些社會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兩對主要矛盾及其斗爭貫穿整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始終,并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fā)展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新民主主義社會新中國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主要矛盾。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眾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殘余勢力之間的矛盾。從1953年到1956年底主要矛盾:中國還存在兩種基本的矛盾,國內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國外是中國同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隨著土改完成,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逐步成為國內的主要矛盾。這一主要矛盾的解決就是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以后, “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yè)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庇捎邳h內出現了一些“左”的傾向,從而使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發(fā)生偏差,1957年10月9日,中共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論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糾正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進而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概括。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歷史決議”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了規(guī)范的表述:“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我們要在繼續(xù)推動發(fā)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fā)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全面進步。這也對我們認識和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提出新的要求。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要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tǒng)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zhàn)。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第一個階段,我國要躋身創(chuàng)新型國家前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第二個階段,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tài)文明要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明確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方向、重點、途徑、機制,在解決社會主要矛盾中開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