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智勝——藝術訴訟法經典案例解析汪騰鋒
將計就計找公關“假道伐虢”不聲不響關閉違法“送禮門”(下)
代理藝術:
在處理本案糾紛時,我們借用兵法三十六計中“假道伐虢”之計,通過對“爆料者”委托的中間人(嫌疑同伙)進行法律威懾施壓,達到威懾打擊“爆料者”,使其退卻罷手!
“萬某公司送禮門”之所以能在來勢洶洶的社會輿論漩渦和殺氣騰騰的法律危機中逃出生天,并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扭轉危局,使深陷反腐泥沼的萬某公司及其主要負責人解脫風險,恢復平靜安全的生存狀態(tài),完全是因為我們抓住了敲詐者既無比貪婪又充滿恐懼的犯罪心理。爆料人——敲詐者深知自己以抓人把柄威脅爆料這種手法獲取巨額錢財是不合法的,所以,不敢公開身份,也不敢露面;其委托的中間人——媒體公關公司負責人劉某,明知敲詐者——爆料人的行為涉嫌犯罪,卻因有巨大利益可分割而甘愿助紂為虐,一旦可以借機獲得合法的豐厚回報,馬上放棄了與敲詐者基于非法利益的聯(lián)盟關系,結果最終卻被我反戈一擊,從而輕松地化解了他們打著反腐旗號敲詐上市公司巨額財產的圖謀!
我方律師代表萬某公司,表示為了化解企業(yè)在社會上的不良輿論影響、力圖改善企業(yè)不法經營的形象,而與劉某及其媒體公關公司達成了戰(zhàn)術上的妥協(xié)協(xié)議,這給臺前幕后的對手都吃了一顆定心丸,也讓對手看到了獲勝的“希望”,從而使對手充滿希望和期待地與我方轉移到私下交涉,由此全面放松了后續(xù)的正面“進攻”,于是,他們本來不斷地添柴加薪“燒”起來的媒體報道“烈火”迅速地全面“停息”。最終,我們迫使因貪婪吞下了我方拋出去的一點誘餌的中間人劉某,為避免使自己身陷囹圄,而不敢再為虎作倀地幫助爆料者,也不敢再推動媒體對“萬某公司送禮清單”繼續(xù)糾纏、追打,一場聲勢浩大、貪欲殺伐的鬧劇突然消失在無聲之世界中了……
在本案中,我們察言觀色,準確判斷出媒體公關公司負責人劉某明顯與幕后“爆料者”涉嫌“同伙”,因此,我們代表萬某公司先與他虛與委蛇,巧妙周旋,伺機拆散其與爆料人的利益聯(lián)盟。因為,基于牟取不法利益目的上的任何聯(lián)盟,都容易被獲得合法利益的機會擊垮,畢竟趨利避險是人的本能。
果然,當我方萬某公司向劉某及其媒體公關公司拋出了“委托其協(xié)調媒體,幫助萬某公司進行危機公關來消除負面輿論,以支付豐厚報酬”的“橄欖枝”后,劉某負責的媒體公關公司很快就接受了我方擬定的稍顯苛刻的合作條件,并達成合作協(xié)議。
貪婪的人在看到眼前利益時,往往是不計后果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為了金錢和私欲不惜踏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在本案中,劉某怎么也沒想到,他及他的媒體公關公司一旦接受了首期合作費用后,我方就轉守為攻,態(tài)度強硬地明示或暗示,逼他去勸說或迫使幕后“爆料者”收兵罷手,否則,即使“爆料者”身居幕后暗處,但你這名“公關者”已走上前臺明處,涉嫌與幕后“爆料者”一起敲詐勒索,證據(jù)就是你這名“公關者”收下的“合作”預付款20萬元人民幣的收款憑據(jù)。小小的一張轉賬收款憑據(jù)就是你這名“公關者”與幕后“爆料者”利益捆綁的“罪證線索”,因此,你們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了,而合謀敲詐勒索罪是難以開脫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規(guī)定:“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p>
經過我方依據(jù)法律進行的強力威懾,劉某這名“公關者”乖乖地接受了我的建議:讓他去說服或迫使爆料者偃旗息鼓。此后,“爆料者”方再不敢提什么敲詐的要求了,而且還為我方當事人完成了“合作協(xié)議”上消除網站不良信息、負面影響的事務,約定的服務費尾款也不敢再要了。劉某還憂心忡忡地對我們說,我把已經收到的預付款退回給你們總可以了吧。
你以為把你們收下的預付款退回去就沒事了嗎?我方律師趁機給劉某上了一堂法律課:如果查實你是與敲詐者合謀犯罪,即使你把贓款退回去也只是事后退贓,仍屬于犯罪后的悔罪情節(jié),不能想當然地被視為沒有犯罪!
如此一來,劉某只好十分賣力地掉轉矛頭,竭盡全力地幫萬某公司給幕后“爆料者”做工作去了。至于他是如何做的工作,我們無法得知??傊?,自此,萬某公司被敲詐勒索錢財?shù)臒?,就煙消云散了?/p>
“爆料者”的“火力”從此“偃旗息鼓”了。我方巧妙準確地以釜底抽薪之計撲滅了本案極其危險的“烈焰”,達成“假道伐虢”之目的。
萬某公司的“送禮門”危機就這樣不了了之地得到了徹底解決。如今已過數(shù)年,早已聞不到昔日的“戰(zhàn)火硝煙”味道了。
結案啟示:
回首本案,“萬某公司送禮門”,最初雙方均投鼠忌器,不敢訴諸公檢法,自然是法外“火攻”對方,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滅“火”,至少也不可“火”上“澆油”!可失策的是,萬某公司最初聘請了一名身份和素養(yǎng)很高的律師,卻不懂得法律乃人用之法,運用極其常規(guī)的依法解決爭端的思維方式和手法,簡單而粗暴地直接出面找到爆料者(即涉嫌敲詐勒索的主謀),聲色俱厲地嚴令對方做如下三點:①立即登報賠禮道歉。②立即消除負面侵權信息。③立即交出所謂涉嫌罪責的“把柄”證據(jù)。
面對一個漏洞百出的對手,爆料者及其同伙如何能輕易認輸?盡管當面因為害怕被抓被打而唯唯諾諾地答應了這些要求,可一旦離開現(xiàn)場脫離“險境”后,便立刻展開報復行動,變本加厲地爆出更多“猛料”給報刊及網絡媒體。于是,點“火”變成縱“火”,媒體輿論高調追逼紀委和司法機關嚴厲追究萬某公司及其關聯(lián)單位相關人員的“腐敗”刑責,可謂“烈火”爆發(fā),并大有不把萬某公司燒個干干凈凈決不罷休之勢。
那名律師常規(guī)化地盲用、濫用法律武器,即刻幾乎陷萬某公司及其主要負責人于萬劫不復之地。所幸,在最后的危機關頭,萬某公司老板睿智地改換律師,請我處理,我藝術化地運用訴訟與兵法計策相結合的思維與方法,恰當?shù)貙嵤┝恕凹俚婪ル健迸c“釜底抽薪”之計,將敲詐者的嫌疑同伙——所謂的“中間人”——某媒體公關公司負責人牢牢地套住了,然后挑明真相,申明厲害,嚴肅警告其所涉違法的巨大風險,使其身陷危局不能自拔,進退兩難,最后只能乖乖地俯首帖耳聽我建議,轉而強逼其幕后主使就此罷手……快速有效地化解了社會輿論的非議、民眾的質疑、股民的騷動,化解了企業(yè)風險,保障了企業(yè)的平穩(wěn)經營秩序和健康發(fā)展!
設想一下,如果沒有我們恰當?shù)挠嫴邞獙Γ险呒捌涿襟w公關公司和萬某公司之間的“戰(zhàn)火”在媒體輿論的烽煙中繼續(xù)燒下去,必然將出現(xiàn)眾口鑠金、企業(yè)形象與聲譽及經營發(fā)展均遭受嚴重損害的可怕結局!
在此,需要提醒的是,一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尤其是進行規(guī)范商業(yè)經營的企業(yè)老板,應該舍得每年花一筆錢為自己的公司聘請一個真正優(yōu)秀、專業(yè)的法律顧問或法律顧問團隊,這將極大地避免很多可能陷公司于困境或絕境的法律糾紛和人身司法風險。關鍵時刻,還能為公司避免百萬千萬甚至更大的經濟損失或人身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