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 黃海濤
(吉林省磐石市取柴河鎮(zhèn)中心小學校,吉林磐石132303)
班主任教師是一個班級運轉的中心,班級工作完成的情況很大可能受到班主任的影響。而要對小學生進行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班主任就必須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夠言傳身教,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素質。除此之外,班主任應該重視小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工作,不能只片面的抓學習,而忽略了道德素質的教育。當然,班主任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所以要結合家庭乃至社會的力量,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班風是指一個班級的風氣,是由班級成員共同營造的,因此它能體現一個班的整體精神面貌和特征,并且引領著未來班級的發(fā)展方向。由此觀之,一個班級的好壞與班風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應該要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熱愛學習、注重紀律的良好班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班級里的每一位同學。班主任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差異,循循善誘,通過一些方式讓班集體的同學認識到道德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在班級里舉辦一場好事競賽,讓小學生在比賽的激勵下培養(yǎng)道德習慣。也可以組織相關的活動,舉個課堂活動的例子:在思想品德課堂上模擬上下樓同學的情形,詢問“當你是住在樓上的同學,你應該要注意什么?”然后模擬情形給學生看,讓他們明白走路要輕,不能高空拋物,不能隨手亂扔垃圾等……小學生在理解這些道理的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觀。即使只是一個小活動,但是卻推動了學生的正確道德觀念的形成,樹立了良好的班風。
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是以班集體為單位的,是在集體中學習,在集體中成長。所以就很容易對自己生活的集體產生感情,與集體同進退,為自己的集體感到驕傲,這些都是集體榮譽感的表現。當學生產生集體榮譽感后,會不由自主地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去為集體做貢獻,有正向的表現欲,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進取心。一個團結的集體才能前行,但是學生往往都是來源于五湖四海,來自于不同的原生家庭,每位同學的性格習慣都是各異的,難免的會產生分歧與摩擦。因此,班主任教師就應當肩負起團結學生的責任,通過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可以舉辦各種集體活動并讓同學們積極參與,讓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共同維護班集體的榮譽。同時,也可以由此激發(fā)學生的進取心,給表現機會的同時讓學生喜歡表現自己,樂于展示自己的才藝。班主任教師在學習生活中要鼓勵學生表現自己,在他們取得進步時,給予表揚。除外,還應鼓勵學生多讀勵志的閱讀名著來完善自己的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內心的進取心。當然作為班級的帶頭人,老師自身也應該以身作則,樂于探索,不懈追求,更加直觀地感染身邊的同學們。
每個學生都有理想,有抱負,但不能持之以恒地努力去奮斗,這就需要班主任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在課堂上、作業(yè)批改上、日常交談中,能給學生肯定的要及時肯定,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要鼓動學生積極參與,調動學生參與信心,強化學生參與精神,深化學生參與意識。
樹立了信心,帶動全班學生制訂工作目標。人只有確定了目標,才會產生要實現目標奮斗的動力。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是一個艱苦的過程。目標對于成功的重要性,就如空氣對人的重要性一樣,目標必須切實可行。要具有遠景性、激勵性,學生才能保持高昂的士氣,堅強的信心,持久的恒心,不屈的雄心。這樣就為良好的班風學風的培養(yǎng)注入了持久的動力。
榜樣是行軍的一面旗幟,是黑路上的一盞指明燈,也是海面上的燈塔,他引領著后面的人走向成功。道德榜樣是指在道德方面值得模仿并且學習的對象。榜樣在小學生的品德形成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因為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方式大多都不是具體的思維,而榜樣是具體的,可參考的,能直接給小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容易被接受并模仿。在教育過程中,可以為小學生提供一些道德模范,可以是名著中的人物,也可以是烈士豪杰,甚至也可以是身邊好人好事,這些都能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實際教學中,班主任教師可以選出班集體中優(yōu)秀的個體,在對他們進行表彰的同時讓他們分享自身的經歷和想法,在鼓勵他們的同時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而身為表率的教師們,更要如此。要想學生進步,有正確的道德觀念,那么教師就要率先垂范,成為學生們的榜樣。從自我做起,將正確的道德觀在教學過程中慢慢的傳輸給孩子,用豐富的學識和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幫助他們培養(yǎng)正確的道德觀念。
在培養(yǎng)小學生道德素質的過程中,班主任教師應該注意多與學生溝通交流。溝通往往能迅速了解情況并且能有效解決很多問題。溝通的方式可以不局限于單一的方法,可以采用多形式的溝通策略??梢蚤_展班級活動,也可以召集開班會,可以一對一溝通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集體的溝通。主要是要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而定,在平等的基礎上靈活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敞開心扉,對他們進行全面的了解,針對不同的情況提供不同的培育方案。
同時,在校園的道德素質培養(yǎng)中不僅僅只關乎于班主任,也與各科的老師緊密相連。班主任雖然是班級工作的核心,但是也不能時時刻刻了解到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如果能與各科老師進行良好的交流,及時了解到學生在課堂上或者課后的情況,有助于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道德素質培養(yǎng)。當然學生的情況會因為原生家庭的不同而有差異,如果學校的教育理念與學生家庭有很大的出入,那么培養(yǎng)的效果也會大打則扣。因此除了與學生溝通,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班主任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和計劃分享給學生家長,對其進行詳細說明,以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班主任教師通過溝通交流與各科老師以及家長達成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形成教育合力,使得學生在每個環(huán)境中都能受到統(tǒng)一而又高效的道德素質培養(yǎng)。
總而言之,在當今社會的素質教育下,班主任在關注小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要提高對小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道德觀的重要時期,搞好班集體的工作,多舉辦一些思想品德教學的活動,讓學生在有趣的學習過程中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同時,班主任教師身為班集體的領袖人物,也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學生相處溝通,積極與學生家長以及任課老師交流,更好地管理班級,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