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團日活動不僅是高校共青團組織開展學生工作必不可少的形式,而且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主題鮮明的的團日活動可以加強團支部建設、增強團員意識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本文通過對高校團日活動的具體意義,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團日活動;存在問題;發(fā)展對策
1 團日活動的含義
《中國共產(chǎn)主義共青團章程》(1953 年修改稿)第 31 條最早提出了團日活動這一說法:“團的重要會議以及團日活動可以使用團旗?!痹趯W界,楊柳對其進行了更為提舉的解釋“團日活動是基層團支部按照青年特開展的,旨在團結教育青年一代、培養(yǎng)‘四有新人的主題新穎、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系列集體行動”。結合目前的具體發(fā)展情況來看,筆者認為團日活動是由基層團支部組織開展可以提高團組織凝聚力和影響力,提升團員青年能力和素養(yǎng)的活動。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高校大學生在課外實踐中接受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熏陶、加強其政治文化修養(yǎng),綜合提高團員的綜合素質。
2 開展團日活動的意義
2.1 開展團日活動能加強對青年團員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開展團日活動,是為了不斷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青年團員的參與意識,增強集體意識。作為高校校園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團日活動,團日活動充分發(fā)揮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補充作用,通過在班級團日活動中對青年團員進行思想教育,對團員青年進行以馬克思主義為主要內(nèi)容的世界觀教育,能更好地促進廣大青年成長成才。
2.2 開展團日活動有利于提高青年團員的綜合素質。通過團日活動有利于青年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鍛煉成才,通過開展關注國家時政的活動去培養(yǎng)思想政治覺悟和理論水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專業(yè)創(chuàng)新活動提高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加強專業(yè)學習的能力。這些多元的活動和學習,可以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的同時開闊了視野。這些活動的組織策劃也可以提高團員干部的合作意識和工作能力,對青年團員培育責任意識、奉獻精神以及服務社會的能力,全面提升綜合素質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2.3 開展團日活動能加強基層團組織的凝聚力。團支部作為基層團組織中最小的管理單位,由各班的團員組成。團支部開展相關的團日活動,可以凝聚團結團支部團員,增強團支部團員的團員意識,增強支部的活力。團員們也可以通過這個實踐平臺,與支部的其他團員積極參與實現(xiàn)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團支部和組織的團員能加深對其他人的了解和認識,無形中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一個有組織,又凝聚力的團組織不但有利于上一級組織的管理,同時也為全團的凝聚做出小小的貢獻。
3 高校團日活動開展過程存在問題
雖然高校團日活動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展,形成了較好的傳統(tǒng)與特色,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fā)展,高校在開展團日活動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
3.1 團日活動內(nèi)容沒有新意,活動形式單調,缺少創(chuàng)新。高校開展主題團日活動的形式都是經(jīng)驗交流會、專題講座、知識競賽等,這些活動在全國各個高校輪番上演,缺乏新意,反復舉辦這樣的活動,就會使得團員產(chǎn)生審美疲勞,喪失新鮮感和吸引力,導致團員們擦浴團日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3.2 團日活動缺乏內(nèi)涵和教育意義,流于形式。團日活動不同于同于一般的文體活動,團日活動是為了加強青年團員的思想教育和素質培養(yǎng)。然而在實際的操作作中,有些團日活動為了迎合同學們追求時尚、輕松娛樂的要求,在主題設計和活動開展過程中放棄了引領青年思想這一功能,模仿電視電臺娛樂綜藝節(jié)目加入過多的娛樂成分,導致團日活動缺乏內(nèi)涵和教育意義,沒有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3.3 團日活動沒有與青年團員的需求相吻合。開展團日活動的目的是引領青年的思想,和促進全面成長,團日活動只有和青年需求相結合,才能增強吸引力。但是現(xiàn)在的團日活動大多忽略了青年興趣與需求,開展的活動內(nèi)容過于老舊,仍停留在傳統(tǒng)的形式,甚至有基層團組織為了應付上級的任務,團日活動只是形式主義,沒有實際滿足和切合青年團員的發(fā)展需求。
3.4 團日活動缺乏活動反饋和改進機制。一個活動的完善和改進需要有參與者對其評價和反饋,在高校團日活動開展過程中鮮有基層組織設立了對應的反饋和改進的機制。即使有的學校設立了,但是活動的評價機制還是比較簡單,不夠完善。在整個團日活動的策劃中,高校不應該只是注重過程,而不注重結果的收集和反饋,如果沒有參與者的反饋,活動策劃者就不會知道這個活動存在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評價的缺失和對活動評價的不全面,就影響策劃者對團日活動的正確認識,從而影響整個團日活動的質量。
4 高校團日活動創(chuàng)新發(fā)展對策
4.1 創(chuàng)新團日活動的內(nèi)容,增強活動吸引力。在團日活動的形式上,我們要打破傳統(tǒng)的模式,在符合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情況下,綜合運用多種活動形式組織團日活動,充分調動大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內(nèi)容上,可以將團日活動于專業(yè)特點和學生特點有效結合,讓青年團員在參與活動過程中鞏固夯實專業(yè)知識,不再只是玩樂。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積極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便捷功能,可以開創(chuàng)形式新穎的網(wǎng)上團日活動等。也可以舉辦一些走出校園,深入社會的實地調研團日活動,為青年團員提供一個服務社會的平臺,讓他們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成長,培養(yǎng)責任意識。
4.2 多開展體現(xiàn)精神引領和教育功能的團日活動。高校要多開展集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體的主題團日活動,充分發(fā)揮團日活動的精神引領和教育的功能。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可以在活動適當加入一些娛樂綜藝的元素,但是不能整個活動淪為娛樂活動,從而失去團日活動原本的意義。高??梢蚤_展一些心靈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團日活動,不但可以通過團日活動讓青年團員全面了解心靈教育內(nèi)涵意義并關注自身和他人的心靈成長,而且通過生命教育能讓學生認知生命的可貴和人生的價值意義。
4.3 強調團日活動要切合青年發(fā)展需求。為了使主題團日活動更加貼近青年團員成長需求,提高團日活動的吸引力和參與度,在制定支部團日活動計劃的過程中,團支書應該在廣泛動員支部團員積極參與活動的策劃,充分發(fā)揮班級團員青年自主性和能動性,這樣就可以結合專業(yè)特色特別是參與對象需求,制定出符合青年團員需求的團日活動,既滿足了團員發(fā)展的需要,也增強了支部參與活動策劃的積極性。
4.4 完善反饋評估和考評獎勵機制,推動活動持續(xù)改進。為了更好的改進團日活動,高校應該制訂一套系統(tǒng)完整的后期反饋評估機制,在每一次的結束后,收集參與者的反饋,總結出本次團日活動存在的漏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為下一次團日活動的開展提供發(fā)創(chuàng)新的方向。此外,增設考評表彰機制實是為了激發(fā)各個支部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為了能準確地對支部的團日活動進行準確評價,可以在全校或者全院的基礎上制定統(tǒng)一的考察辦法,從團日活動數(shù)量和質量兩個層面對各支部主題團日活動進行全面的考核,最后評選出優(yōu)秀的團日活動給予表彰。
參考文獻
[1]楊柳. 論影響高校團日活動實效的因素[J]. 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0, 12(2):39-41.
[2]秦鵬魁. 高校班級團日活動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 科教文匯, 2012(19):178-179.
[3]單既陽, 于虹霞, 王晶,孫慧麗,王琳. 新時期學生團干部培訓的形勢與要求[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6(7).
[4]李海英. 高校團日活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 河北師范大學, 2011.
[5]汪治國. 淺談高校主題團日活動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J]. 教育教學論壇, 2011(26):237-238.
[6]鄧晶晶, 王運霞. 新形勢下高校主題團日活動設計與實踐[J]. 科教導刊(上旬刊), 2011(5):158-159.
[7]呂峰. 以主題團日活動為載體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J]. 青少年學刊, 2012(3):36-38.
[8]湯麗萍, 嚴柏炎. 主題團日活動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J]. 黨史文苑, 2010(12):63-65.
作者簡介
陳鴻鵬(1996—),女,漢族,廣東省湛江市人,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2015級法學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