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巖芹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薄吧嵘×x”思想是孟子對孔子“殺身成仁”思想的充實和發(fā)展。孟子認為“義”的價值高于生命價值,人固然應該珍惜生命,但在“義”與生命不能兩全,二者必須抉擇的重要關頭,就不能茍且偷生,只能舍生取義。
儒家認為,大丈夫修身立世,應該有道義與擔當。孟子說:“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好一個“舍我其誰”!民族英雄林則徐在國家民族利益遭受威脅的緊要關頭,挺起胸膛,承擔起了抗擊外來侵略的重任,他領導的禁煙運動的勝利,展示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決心,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這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擔當精神。面對國破家亡,文天祥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愛國名篇《過零丁洋》,以氣勢磅礴和悲壯深沉的筆觸抒發(fā)了他的愛國主義情懷。尤其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寫出了詩人要以赤誠的愛國之心來彪炳千秋的道義與擔當精神。
新中國成立前,無數革命先烈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鐵肩擔道義。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舍生取義,矢志不渝,用寶貴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句話與孔子所說的“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一樣,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座右銘,成為最強有力的心靈依托,既對他人,也對這個世界。窮困不得志時,有著“獨善其身”的操守,即使環(huán)境污濁亦不同流合污;飛黃騰達時,又有著“兼善天下”的豪情,能夠為國為民干一番事業(yè)。貧窮發(fā)達都是身外事,只有道義才是根本。所以君子能“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擔當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從歷史中繼承的優(yōu)秀品質。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曾說:“只有勇于承擔責任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大有作為的人。”
今天,我們身處和平環(huán)境,“舍生取義”雖不像先前的義士、烈士那般氣壯山河,但始終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關鍵時刻舍小家、保大家,充分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十二分的工作熱情投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事業(yè)中,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開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