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鳳珍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在不自覺中總會犯一個錯誤,總是從自己的視角、用自己的經(jīng)驗來教育孩子。然而,教師越是喋喋不休、苦口婆心地教育,事實越與自己的意愿相反,這是為什么呢?
例如,我們班的一個小朋友,他似乎老不遵守規(guī)則。有一次在游戲活動中,有小朋友告狀說他搶玩具,我批評了他,第二次小朋友說他又搶玩具,我又批評了他??墒钱?shù)谌涡∨笥言俑鏍畹臅r候他自己接上了小朋友的話:“這是第三次了?!碑敃r的情形令我哭笑不得。
孩子是有意的嗎?其實,在教師每次“恨鐵不成鋼”的審視下,孩子們有可能會形成一種意識:“我就是這樣了?!币驗榻處熆偸窍M⒆玉R上就有個巨大的飛躍,所以忽視了他們小的進步,因此孩子們便會形成自暴自棄的心理。
特級教師于永正被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中青少年寫作協(xié)會副理事長袁浩尊稱為“派往兒童精神世界的使者”,正是由于他特別善于理解孩子,善于從孩子的視角思考問題,所以一個因為流鼻涕被媽媽斥責的孩子,卻偷偷地告訴于老師:“爺爺,你知道鼻涕是什么味道嗎?告訴你,是咸的呢!”于永正老師能理解孩子,也被孩子喜歡。他的一句話讓人警醒:“因為我從沒忘記自己曾經(jīng)也是一個孩子?!?/p>
我們回憶自己的童年,不禁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小時候看到的世界的確與大人很不一樣。那時我們覺得青蛙也是巨獸,蜻蜓就是巨蟲。有時不禁會發(fā)問:池塘里到底有多少條小魚?月亮為什么會有陰晴圓缺?為什么自己不能像小鳥一樣在天空飛翔?那時甚至有時做“壞事”都毫無歉意——記得我小時候就曾經(jīng)為了試試當時自己手上一把剪刀鋒利不鋒利,把床單剪了個大窟窿,當時挨了一頓臭罵,因為這在大人看來簡直不可理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泵總€孩子身上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關鍵是你從什么視角去解讀孩子。在我們的教育中,很多時候很多問題,是因為成人的視角和兒童的視角不一致產(chǎn)生的。我們只有站在兒童的視角觀察事物、思考問題的時候,才可能讀懂孩子們的一顰一笑,才可能快樂著孩子們的快樂,憂傷著孩子們的憂傷,才可能走進孩子們豐富多彩的內(nèi)心世界。
(作者單位:湖北省廣水市廣水街道辦事處第一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