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娜
摘要:清代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是章回體小說的巔峰之作,涵蓋了文史哲三大方面的精髓,是一部意義非凡的文化小說。這部小說在語言方面所取得藝術成就,也是值得我們去探究的,本文就《紅樓夢》小說的語言藝術特點研究分析,以期對熱愛研究這部作品的人有所裨益。
關鍵詞:《紅樓夢》;語言;藝術特點
一、《紅樓夢》的文學地位和成就
《紅樓夢》是清代文學家曹雪芹所著的一本古典小說,它代表了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這本小說在各個方面的藝術成就極高,成為后世人們傳閱和研究的經(jīng)典之作。由于研究《紅樓夢》的學者專家人數(shù)眾多,對這部作品的研究也很深入全面,逐漸形成紅學。這些研究主要涉及人物形象、文章主題、服飾文化等方面,并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本文就《紅樓夢》在語言方面取得的成就做出整理研究,歸納如下。
二、《紅樓夢》的語言藝術特點
(一)運用個性化的語言描寫人物形象
曹雪芹在古典小說《紅樓夢》中,運用多方面的語言描寫手法,刻畫了很多性格各異,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的語言高度個性化,寶釵的雅,黛玉的尖,薛蟠的粗,風姐的俗,都可以看出他們的家庭環(huán)境、文化背景和思想境界。例如曹雪芹運用個性化的語言描寫人物“王熙風”,直接的語言描寫是“嘴甜心苦,兩面三刀圳”,“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借賈母的語言說她是“風辣子”,薛姨媽說她說話“像倒了核桃車子”,通過王熙風自己罵下人的語言,體現(xiàn)出王熙風這個人物陰險狡詐、貪婪驕橫的個性,反映封建社會掌權者虛偽陰險的丑惡形象。曹雪芹從真實的生活出發(fā),用個性化的語言寫出了人物的真實性和復雜性。
(二)方言口語與詩詞雅言共用
《紅樓夢》的語言特色就是作者在寫作品時,既運用了古典文學語言,也運用了大量的方言口語。它以北方口語為基礎,兼采傳統(tǒng)文言中的精華,融會貫通,形成高度藝術化的文學語言。作者刻畫很多作詩的場面,運用古典文學語言做的詩詞典雅有韻味?!都t樓夢》被譽為是一部“詩的小說”,曹雪芹本人也是天才詩人,他在寫人寫事,寫情寫景,都帶著濃郁的詩意。曹雪芹在寫小說的時候,將詩歌融入其中,使小說具有詩的意境。
(三)運用讖語,埋下了伏筆
文中開頭的《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這預示著賈府榮華富貴的生活也不過是轉眼云煙,終將消散。
小說中人物的名字,大部分也是諧音雙關,意義深刻。如“賈雨村”實為“假語存”,“賈政”為“假正經(jīng)”,可見,作者在運用語言方面,也是字斟句酌。
(四)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小說開頭用“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引出了通靈寶玉,想象豐富,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文中男女主人公分別是神瑛侍者和絳珠仙子,因為一些原因被貶到人間。神瑛侍者因為對絳珠仙子有灌溉之恩,因此絳珠仙子來到凡間化為林黛玉,天天以淚洗面,報答神瑛侍者即凡間的賈寶玉的恩情。最后,林黛玉說到近日悲傷,哭時好像也沒有眼淚了,暗示著淚水己盡,報恩的任務己完成,將要離開人世。作者用奇妙的語言將凡間的真人真事與神話結合,水乳交融,合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浪漫主義色彩。
(五)強烈的寫實主義的精神
小說表面敘述了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三者之間的戀情,其實是寫封建王朝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衰亡的歷史,也是寫封建社會沒落的歷史,具有很強的寫實主義精神。文中寫實性的語言,“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請來金陵王。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边@一段寫實性的語言,描述了封建家族的富貴奢靡的生活行徑,以及終將衰亡的結局。紅學研究專家經(jīng)過科學地考證,認為曹雪芹的《紅樓夢》所寫的小說背景是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間所發(fā)生的事情,小說中大部分人物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都有他的原型,可見這部小說的語言具有極強的寫實主義精神。
(六)突出的地方色彩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寫人物時,大量運用了方言口語,具有很強的地方色彩。根據(jù)研究,圖穆熱認為《紅樓夢》中大量運用了東北方言,并舉書中很多例子為證,另外王福霞、李奉佐也對這種說法紛紛支持。張震昌分析《紅樓夢》中的有山東方言,并以此推斷孔梅溪曾參與《紅樓夢》的早期創(chuàng)作。沈新林通過對《紅樓夢》多個版本的研究,認為《紅樓夢》中有蘇北方言詞匯,從而提出江淮方言說,并分析曹雪芹曾在這個地方短時間生活過。王世華在《<紅樓夢>語言的地方色彩》一文中認為《紅樓夢》語言中有多處下官江話的語音、詞匯、語法現(xiàn)象。下官江話指的是揚州、南京一帶的方言。在這篇論文中并列舉了一百五十余例例子來證明,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我們不能完全肯定哪一種說法,但是我們可以看出《紅樓夢》這部作品的語言確實具有很強的地域色彩。
三、小結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小說《紅樓夢》代表了我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它的文學語言成就非凡,它的生動性、復雜性、豐富性都是任何一部作品難以超越的,值得我們不斷地欣賞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