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幸福,或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與認知。想要達到幸福,其實很難;而更難能可貴的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更想為他人營造一種幸福的氛圍。
4號線,這是一條幸福的環(huán)線,幸福源自于地鐵人的日常言行,幸福幻化在了線路的每一個角落。
哪怕頭頂著“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的頭銜,對于4號線乘務一組的列車司機林浩而言,工作中也不敢有半點懈怠,“安全無小事,責任大過天”是他時時給自己敲響的警鐘。
林浩說,幸福的地鐵需要以安全為基礎,安全駕駛又需要以扎實的技能為前提。為此,對于自身駕駛技術,他從沒停下學習的腳步。2016年,通過個人的努力,林浩取得了中國技能大賽—城市軌道交通競賽上海賽區(qū)三等獎,并有幸作為上海代表隊的一員參與了在鄭州舉辦的第八屆全國交通運輸行業(yè)軌道列車司機職業(yè)技能競賽。備戰(zhàn)期間,每天17小時的訓練,熟悉比賽用車模擬器以及突發(fā)事件處置方案,“雖然累,但都是日后工作中的寶貴財富。”林浩說。
這條開往幸福的地鐵,有4號線列車司機的責任相伴。
2004年一畢業(yè)就進了地鐵,2005年4號線正式開通前就已前期進入調試,兜兜轉轉在4號線好多車站當過站長,細說起來,現(xiàn)任4號線海倫路站區(qū)車站站長范佳昊已經是4號線的“元老”了。
當年,畢業(yè)于同濟大學交通運輸本科專業(yè)的范佳昊其實一進地鐵就被當作重點培養(yǎng)“苗子”,而她也一直在工作中開動著“高材生”的智慧。2006年那會兒,她擔任浦電路站值班站長,浦電路站推出了上海地鐵第一個服務中心模式,同時首推地鐵車站雙語服務、微笑服務。2013年,在擔任塘橋站區(qū)區(qū)域站長期間,她又因地制宜做了一些車站自己的特色,在提升車站服務質量方面下了不少功夫。2016年,范佳昊回到了海倫路站,而她的IDEA又開始萌發(fā)……
“每個車站都需要作為基層管理者的站長去想去做才會變得更好,就像幸福需要經營一樣?!边@是范佳昊工作多年的感悟。
“我們的工作在整個面上看,可能就是保駕護航的后勤作用。”可就是在這樣一個“后勤”崗位,現(xiàn)任4號線維修班班組長的顧俊已經干了13個年頭。顧俊還記得自己2005年6月最早進入4號線拓荒的情景:車站什么都沒有,只有最基礎的土建,他騎著自行車跟著師傅一站又一站調試車站設備……“哪怕是擰好一顆螺絲釘,那也是對‘幸福環(huán)線’有貢獻的螺絲釘!”顧俊很肯定自己的工作。
今年7月1日起,為適應將來地鐵新線增能需要,上海地鐵第三運營有限公司在4號線維修管理部開始了試點改革,把原先3個平行的維修班組打破分界,變成1個現(xiàn)場管理組、1個綜合維修組、1個技術支持組。顧俊擔任了現(xiàn)場管理組的組長,他說,改革以來自己的壓力更大了,不過,是壓力,更是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