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邵紫賢,農雪艷,張明珠,蘇倩怡
(佛山市順德區(qū)婦幼保健院,廣東佛山 528300)
齲齒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為慢性感染性疾病。乳牙齲齒是學齡前兒童常見的疾病之一,其影響因素諸多,對患者的口腔健康與咀嚼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兒童乳牙齲齒若不加以干預,嚴重者會誘發(fā)牙髓炎、根尖周膿腫等病癥,影響兒童的飲食、咀嚼、消化,甚至造成兒童生長發(fā)育不良等[1]。因此,研究學齡前兒童乳牙患齲狀況及相關性危險因素,對齲齒的預防保健治療有著重要意義?;诖耍疚囊皂樀聟^(qū)24間幼兒園的1.3萬學齡前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共480名齲齒兒童和無齲齒兒童分別進行對比研究,旨在為兒童齲齒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j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順德區(qū)24間幼兒園的1.3萬幼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2周歲-6周歲;②兒童家長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參加。排除標準:①認知障礙、意識不清、有嚴重精神疾病及染色體疾病的兒童;②中途退出本研究的兒童。分別在幼兒園中隨機抽取480名兒童作為病例組,所有兒童均符合《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的相關診斷標準[2],其中,男童233名,女童247名,平均年齡(3.9±0.7)歲。另外在每間幼兒園同樣隨機抽取480名無齲齒兒童作為對照組,其中,男童240名,女童240名,平均年齡(4.1±0.6)歲,兩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聘請省內有關專家進行可行性論證,完成相關調查問卷的設計,對所有入組幼兒父母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主要帶養(yǎng)人、性別、懷孕期間補鈣時間、母乳喂養(yǎng)時間、母乳喂養(yǎng)是否含乳頭入睡、人工喂養(yǎng)是否含奶嘴入睡、補充維生素D的時間、什么時候開始刷牙、是否給孩子喂甜食、孩子是否有挑食習慣等。由專人統(tǒng)一培訓幼兒園園醫(yī)及其他相關人員幼兒齲齒情況調查問卷的使用,統(tǒng)一尺度,統(tǒng)一標準。調查結束后收集匯總資料。此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960份,收回960份,有效率為100%。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檢驗,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對各危險因素進行風險研究,P<0.05提示差異顯著。
2.1 順德區(qū)學齡前兒童患齲齒情況 1.3萬幼兒中,齲齒患兒7,198名,患齲率為55.4%。
2.2 順德區(qū)學齡前兒童患齲齒的相關性研究 對比兩組學齡前兒童的性別、懷孕期間補鈣時間、母乳喂養(yǎng)時間、母乳喂養(yǎng)是否含乳頭入睡、人工喂養(yǎng)是否含奶嘴入睡,差異不顯著(P>0.05);對比兩組學齡前兒童的主要帶養(yǎng)人、補充維生素D的時間、什么時候開始刷牙、是否給孩子喂甜食、孩子是否有挑食習慣,均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順德區(qū)學齡前兒童患齲齒的相關性研究(n=960)
表2 順德區(qū)學齡前兒童患齲齒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3 順德區(qū)學齡前兒童患齲齒的單因素分析 將學齡前兒童是否患齲齒設為因變量,將主要帶養(yǎng)人、補充維生素D的時間、什么時候開始刷牙、是否給孩子喂甜食、孩子是否有挑食習慣設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根據(jù)OR值可知,主要帶養(yǎng)人是學齡前兒童患齲齒的危險因素,見表2。
齲齒是牙齒在身體內外因素作用下,硬組織脫礦、有機質溶解、牙組織進行性病損[2,3]。學齡前兒童乳牙的齲蝕和崩解,從生理和心理上都會對兒童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如阻礙營養(yǎng)的攝入、加速恒牙的齲蝕、降低機體抵抗力、影響心理發(fā)育及語言功能等。齲齒已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心血管疾病和癌癥之后的第三種重點防治疾病,也是影響兒童生長發(fā)育健康的最常見的口腔疾病[4]。關于患齲率的研究,世界衛(wèi)生組織流行病學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各地區(qū)、不同年齡、種族人群的患齲情況及嚴重程度均不相同。近年來,隨著口腔預防保健工作的進步,齲齒的患病率,尤其是成人的患齲率呈下降趨勢,但幼兒乳牙的患齲率仍居高不下[5]。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5歲兒童患齲率我國東部地區(qū)為69.7%,中部地區(qū)63%,西部地區(qū)63%[6]。寧夏地區(qū)2013年的研究顯示其學齡前兒童患齲率為57.41%。大部分的研究顯示我國兒童患齲率都超過50%以上。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1.3萬幼兒中齲齒患兒7,198名,患齲率高達55.4%。由此說明我們國家的兒童預防齲齒的工作非常重要了。預防齲齒除了需要了解患齲率,還需要了解當?shù)貎和x齒的相關因素。有研究顯示:學齡前兒童患齲率隨著BMI的增高有逐漸降低的趨勢,以消瘦組(以下)兒童的患齲率最高,達51.52%。母親孕期患齲或牙髓炎、牙齦炎,孕期補充蛋白質、鈣等,孕期吸煙或被動吸煙、早產(chǎn)等對兒童患齲率有影響。除上述因素以外,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主要帶養(yǎng)人、補充維生素D的時間、什么時候開始刷牙、是否給孩子喂甜食、孩子是否有挑食習慣均是學齡前兒童患齲齒的相關性因素,且除補充維生素D的時間以外,其他因素均為危險因素。
通過本次調查研究結果,提出幾點防治措施:①利用婦幼保健醫(yī)院的平臺建立口腔宣教,如孕婦口腔保健講座、新生兒口腔護理等;②指導家長與幼兒正確掌握刷牙方法,養(yǎng)成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良好習慣,合理控制甜食;③政府應重視和切實抓好防齲工作,加大對兒童口腔保健的投入和資源配置,做好兒童齲齒的早期防治,如窩溝封閉、氟化防齲工作,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從根本上改善學齡前兒童齲齒的高發(fā)的狀況。綜上所述,采用科學合理的問卷調查方式對齲齒兒童家長進行患齲相關性因素的研究可為本地區(qū)學齡前兒童預防齲齒的方案提供科學性依據(jù),促進學齡前兒童齲齒率的有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