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照元 呂志娟
摘 要 推進精準扶貧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高等院校是國家培養(yǎng)高水平人才的主要基地。實現(xiàn)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精準化,是最有效的“造血式”扶貧。通過挖掘高校學生精準化資助工作的深層含義,分析當前高校資助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難點,進而提出高校精準化資助工作的有效路徑。實現(xiàn)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精準扶貧”,要以貧困生的需求為導向,瞄準資助的主要對象,聚焦貧困生的主要需求,挖掘高校資助潛力,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和大數(shù)據(jù),來建立“物質(zhì)資助”與“精神資助”相結合、“經(jīng)濟救助”與“心理援助”相結合、“學業(yè)幫扶”與“個性成長”相結合的綜合扶助體系。
關鍵詞 精準扶貧 高校資助工作 貧困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9.005
Abstract Promote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major strategic decision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re the main bases for the country to cultivate high-level talents. It is the most effective "hematopoietic" poverty alleviation to realize the precision of the work of po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excav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recision of univers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fund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precision work. The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for the po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needs of the poor students, aiming at the main target of the subsidy, focusing on the main needs of the poor students, digging up the potential of university funding, and establishing the "Internet +" and large data "Physical assistance" and "spiritual support", "economic assistance" and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academic help" and "individual growth" combination of comprehensive support system.
Keywords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university financial assistance; management of poor students
自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以來,國家對扶貧工作做出了新一輪的全面部署,在扶貧舉措上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省考察時提出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精準扶貧” 成為全國人民熱議的話題。
資助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yè)一直是國家教育扶貧工作的重點。2010年7月,國家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 ( 2010-2020年)》,從頂層設計層面保障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新時期,在精準化視域下開展學生資助工作,已然成為新時期高校資助工作新的目標和任務。
1 精準化資助的內(nèi)涵
“精準化”一詞最早在管理學領域被提及。“精”主要指簡化、易操作,“準”主要是指對象定位的清楚。結合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實際,我們將精準化資助的內(nèi)涵從對象、目標、方式、體系這四個方面解釋:
一是資助對象的認定要做到“扶真貧”。即通過有效、合規(guī)的程序,把真正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群體識別出來,做到應該資助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實現(xiàn)資助對象的甄別的精準化。
二是資助目標要明確。即針對學生的需求,從物資、精神、心理、發(fā)展等方面對學生的資助目標進行細分,從而確定對學生最有意義的資助目標。
三是資助舉措要適用。要根據(jù)學生致貧的原因、困難的等級和個人發(fā)展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采取資助方式,確保不同需求學生群體資助措施的精準性。
四是資助體系要健全。完備的資助體系是資助意圖貫徹可靠保障,健全的資助體系可以為實現(xiàn)資助目標提供方向指引。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精準化資助內(nèi)涵界定為:在完備的資助體系保障下,對受助學生群體進行科學準確地甄別,并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施行有針對性的幫扶舉措,助力其成長成才。
2 當前高校資助的困境
目前,我國高校多通過現(xiàn)有的“獎、勤、補、助、貸、減(免)”相結合的資助體系,以期在較大程度上滿足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最基礎的生活需要,無物質(zhì)方面的顧慮,從而保證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然而,由于受助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和高校建設的不適性,當前高校資助工作仍存在一些瓶頸問題亟待解決。
2.1 高校資助工作組織機構不夠健全
依據(jù)《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資助工作機構建設的通知》要求,高校資助部門原則上按學校全日制普通本??粕?、研究生在校生規(guī)模1∶2500的比例,在現(xiàn)有編制內(nèi)調(diào)劑落實編制,并配備相應的專職工作人員。然而,雖然我國的高等院校都設有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但多數(shù)高校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專職工作人員配備并沒有達到國家有關文件的要求。此外,高校資助工作又任務繁重,既要完成資助工作任務并確保工作的精確性,又要進行資助政策的宣傳及資助育人等工作,工作任務之大可想而知。缺編運行勢必會造成資助工作精細化管理不夠,個性化服務不足。
2.2 資助對象的認定難以精準
目前,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基本流程為,學生本人提出申請,學校資助管理部門依據(jù)《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diào)查表》和學生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門出具的貧困證明材料來了解其家庭經(jīng)濟狀況。除此之外,一些高校為了補充了解學生在校期間的消費情況等,會組織學生對申請資助的同學進行民主評議。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難保證資助對象認定的精準性。第一,相關政策用以界定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條件較為模糊,目前尚沒有統(tǒng)一的認定標準,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認定辦法。第二,在材料審核方面,家庭情況調(diào)查表內(nèi)容的真實性難以保證。由于學校和當?shù)孛裾块T都很難對學生家庭經(jīng)濟情況逐一核實,無法辨別材料內(nèi)容的準確性,不能保證認定結果的公平性。第三,由于評議小組未必對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完全了解,這種信息不對等,使得民主評議的精確性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2.3 資助目標的制定難以精準
一直以來,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目標主要集中在解決學生的物質(zhì)困難,而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精神層面的幫扶以及受資助后的心理引導往往容易被忽視。資助工作的關鍵在于滿足學生基本物資需求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同學更敏感,融入感較難建立,綜合素養(yǎng)、社交技能和格局視野等相對欠缺,這些都很難單純地利用物質(zhì)資助來解決。而部分受助學生缺少自立自強的意識,缺少誠信意識,缺少感恩回報社會的意識,資助工作本身的育人訴求和人文關懷被弱化,無法實現(xiàn)物質(zhì)資助和精神資助的有效結合。
2.4 幫扶措施的實施難以精準
由于家庭支持和社會環(huán)境的差異,不同類別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對于資助工作的需求有所差別。對于不同年級或處于不同階段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他們個體發(fā)展的需求也存在差異性。當前,各高校資助部門往往希望“畢其功于一役”,從而忽略各類困難學生群體的差異性,導致資助工作缺乏及時有效的動態(tài)分析,幫扶的形式單一。這種片面地追求資助的廣度而缺乏對不同類別或不同時期的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換位思考,容易造成資助工作“供需”矛盾,將會導致資助工作缺少個性化和精細化,使得資助工作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
2.5 資助工作信息化程度較低
目前資助工作程序創(chuàng)新還處于低位。各高校還在采用傳統(tǒng)的人工填寫材料、審核數(shù)據(jù),再導入信息平臺的辦法。這相當于把傳統(tǒng)的工作模式搬到網(wǎng)上,將紙質(zhì)版變?yōu)殡娮影?,沒有充分運用網(wǎng)絡資源建立新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由于受助人數(shù)較多、數(shù)據(jù)量龐大,這種辦法不僅效率難以保證,還容易出現(xiàn)人為錯誤。使信息化平臺的效率和效能大打折扣。與此同時,由于信息平臺缺乏必要的信息反饋機制,無法對資助目標狀況進行科學的分析,使得資助目標的實現(xiàn)與否、資助效果的好壞難以評估,資助的時效性難以保證。
3 精準視域下高校資助的實現(xiàn)路徑
3.1 規(guī)范資助制度,完備組織結構
規(guī)范的資助制度是有效資助的基礎,完備的組織結構是精準資助的保障。為此,高校應全面準確理解把握國家資助相關的政策要求,多方面調(diào)查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現(xiàn)實狀況,深刻剖析當前學生資助工作所存在的問題,科學地修訂和完善資助制度。一般來說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切實學懂弄通國家的資助政策,全面貫徹落實相關的配套制度。二是根據(jù)高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助學制度。組織是目標的承接單位,也是目標的實現(xiàn)單位。完備的組織結構可以將繁重的高校資助工作按模塊細分,以提高工作的精確性。此外,通過建立一支結構合理、層次分明、專兼結合的資助工作隊伍,可以充分實現(xiàn)高校資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并為學生們提供精細化管理,個性化的服務,提高資助工作的實效性。
3.2 精準甄別,建立科學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體系
精準客觀地甄別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是學生資助工作開展的前提。只有建立科學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甄別體系,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資助工作的精準度。首先,在“互聯(lián)網(wǎng)+”和云計算發(fā)展的幫助下,可以綜合考慮學生的家庭收入、致貧原因、教育支出、健康狀況、家庭人口數(shù)等因素,構建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的模型以及學生貧困程度的量化評定公式,為資助工作提供可參照的統(tǒng)一標準。其次,家庭經(jīng)濟困難認定工作應充分征集輔導員、任課教師學生觀察員即基層組織認定與輔導員意見,結合客觀標準與學生主觀需求,聯(lián)系學生生源地了解學生家庭情況,綜合認定學生困難情況。再次,要建立動態(tài)的反饋機制。通過常態(tài)家庭經(jīng)濟困難認定與突發(fā)致貧認定相結合、學生受助情況和家庭經(jīng)濟變化情況相結合,以學生當前狀況為基礎,適時更新數(shù)據(jù)庫,促進家庭經(jīng)濟情況常態(tài)認定的精細化、實時化。
3.3 靶向資助,施行多維度的幫扶舉措
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開展資助工作是精準化資助工作的重點。高校應在充分了解受助學生的需求差異和階段差異的基礎上,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用豐富的內(nèi)容和學生習慣接受的形式,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扶舉措,構筑以精準化的資助為核心、以共性的資助為根本、以個性的資助為突破的構建分層次、分階段、分重點的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體系,最終實現(xiàn)受助學生群體的靶向資助。此外,通過改變現(xiàn)有單一的學生資助工作體制,將物資幫扶主導的學生資助工作體系轉(zhuǎn)變?yōu)椤拔镔|(zhì)資助”與“精神資助”相結合、“經(jīng)濟救助”與“心理援助”相結合、“學業(yè)幫扶”與“個性成長”相結合的多維度綜合扶助體系。
3.4 科學評價,提升資助工作的實效
建立科學的資助績效評價體系重在找出資助工作所存在的問題,進而探索改進方式、提升工作品質(zhì)。(下轉(zhuǎn)第14頁)(上接第11頁)資助工作的品質(zhì)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資助政策是否落細、落實;二是資助育人作用是否發(fā)揮;三是資助效果是否顯著。因此,科學的資助績效評價,應基于資助高校資助體制、機制的構成,更應關注受助個體的狀況。既從整體層面關注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成長成才,還應從個體層面評價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效果。這種個體層面的資助效果評價既包括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物質(zhì)條件的提高、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精神文明以及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同時也包括資助的宏觀社會效應、對資助政策公正性的回應等隱形效果。通過建立科學的資助績效評價體系,對高校資助工作進行正面的反饋,可以促進資助工作標準化、規(guī)范化,使得資助服務精準及時、準確到位。
參考文獻
[1] 劉曉杰.“精準扶貧”思想下的大學生“精準資助”[J].教育教學論壇,2017(3):3-5.
[2] 董志強.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業(yè)經(jīng)濟,2017(3):179-181.
[3] 張楠.“進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J].科技視界,2016(5):142.
[4] 張震宇,趙發(fā)榮.高校貧特困生資助工作的現(xiàn)狀與幫困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08(33):67-68.
[5] 楊紅波.我國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的有效性探討[J].思想教育研究,2014(7):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