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寧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推進,合作性學習的策略也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關注。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的合作精神被充分喚醒,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知識,提升能力,同時,合作學習彌補了學生個人思維上的不足,能夠讓學生取長補短,提升語文綜合能力,實現(xiàn)共同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8)07B-0125-02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合作性學習的地位至關重要,通過合作學習,能夠避免學生的自我意識泛濫,讓學生的合作意識被充分喚醒,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共同進步,實現(xiàn)能力的提高。合作學習,讓小學生能夠在探究過程中取長補短,發(fā)現(xiàn)別人的亮點和長處,彌補學生個人思維的不足,這樣實現(xiàn)發(fā)展自身的目標。合作性學習,讓課堂教學展現(xiàn)不一樣的風采,為語文學習注入新的活力,實現(xiàn)了高效課堂的構建,所以我們在新課改的過程中,要大力推進合作性學習,構建和諧的語文課堂。
一、分歧處切入,合作探究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互動學習模式,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開展合作性學習的關鍵點之一就是要選好切入點。合作學習的切入點很多,例如,從題目、作者或者重點詞語切入都是有效的方法,而其中,從學生的意見分歧處進行切入,更加能夠讓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對文本內(nèi)容產(chǎn)生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深化,從而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教學《船長》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采用了從學生分歧處進行切入的方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對于文本的主旨有深刻的理解。具體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在學生初步感知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教師面對學生這樣提問:“同學們,課文我們已經(jīng)讀完了,那么,在你的心目中,哈爾威船長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樣的問題對于讀完文本的學生來說,難度不大,但是在表達自己的見解的時候,學生卻有不一樣的見解,有的學生認為哈爾威船長舍己為人,是一位好船長;還有的學生卻認為船長的做法雖然讓人感動,但是卻有點傻。面對這樣的分歧,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看來,我們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那么,我們到底應該怎么正確評價哈爾威船長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為哈爾威船長的行為做一個正確的評判?!边@樣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經(jīng)過大家的合作學習,最終認識到——哈爾威船長無疑是舍己為人的好船長,但是我們不能因為他最后有離開危險的機會卻選擇和船只一起沉沒就說他傻,其實這正是他忠于職守的表現(xiàn),哈爾威的犧牲是重于泰山的。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從學生的分歧處進行切入,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對文本的難點進行突破,實現(xiàn)了高效解讀文本的目標。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合作探究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不同見解,同時把握合適的時機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獲得準確的解讀,這樣也能提高教學的效率,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
二、課本劇表演,合作學習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方式很多,而在以小組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學習的理念,挖掘?qū)W生的潛能,讓學生的主動性得到發(fā)揮,同時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興趣以及能力水平,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而在多種多樣的合作學習中,課本劇表演符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是深受小學生喜歡的一種形式。
例如,在教學《祁黃羊》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采用了引導學生編演課本劇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涵。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為學生明確這篇課文是屬于一篇歷史故事,在這篇課文中講述的是祁黃羊舉薦人才的故事,然后讓學生體會這篇文章中主要是通過人物對話來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本中主人公祁黃羊的性格特點,于是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同學們,這個故事美麗動人,非常適合我們表演出來。那么,大家有沒有興趣將這篇課文改編成小劇目?”這樣的問題設計對于小學生來說應該是非常有興趣的,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表演夢,于是大家積極參與課本劇的編寫,而學生在編寫以及表演的過程中認識到文本中的祁黃羊是一個一心為國、處事公正、具有高尚節(jié)操的人。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這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深入理解文本的主人公形象。而在編演課本劇的過程中,學生的感覺、情緒以及智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他們能夠全身心感受文本內(nèi)容,而在形象的表達中深度體會文本的情感,最終也實現(xiàn)了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目標。
三、組內(nèi)外競爭,合作共進
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合作學習,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進行組內(nèi)的合作,還要關注學生的組外競爭,通過競爭機制的引進實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進步。而且競爭學習的方法也適合學生進取心強以及敏感的特點。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好勝心,讓學生在競爭中實現(xiàn)合作,在合作中促進共同進步。
例如,在教學《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這篇課文情感真摯,講述的是因為母親生病住院,需要換床單,而作者就是在這樣一個偶然的機會第一次抱母親,讓自己和母親之間有了一次心靈的碰撞。在學生整體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心里變化,具體的做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愧疚”一詞讓進行分組討論,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看法。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讓小組之間進行競爭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探究熱情與興趣,也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而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良性競爭,在互動辯論的過程中使他們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開放性閱讀,合作拓展
新課改的推進讓高效課堂的構建成為了重中之重,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教師不僅要關注課內(nèi)教學,更要關注課外閱讀的拓展,所以新課標提倡開放性課堂的構建,讓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而合作性學習模式的使用,能夠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學生能夠在交流中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這也是讓學生充分感受語文魅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教學《秦兵馬俑》這篇課文時,教師就不是僅僅滿足于課內(nèi)學習,而是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將視線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進行有效拓展。在學習完這篇課文之后,教師為學生布置了合作拓展學習的任務:“關于兵馬俑,你還想了解什么內(nèi)容?請大家利用課下的時間搜集整理,然后上傳到班級的網(wǎng)站,一起交流分享?!边@樣的任務布置為學生明確了學習的方向,大家利用課下從網(wǎng)絡或者課外資料中進行整理,讓學生對兵馬俑的認識更加豐富而深刻,而且還有的學生搜集整理了其他名勝古跡的資料,讓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
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拓展,讓學生在延伸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不僅讓教學資源進一步豐富,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同時極具趣味性的設計,讓學生一下喜歡上語文課堂。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推行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切入點,選擇小學生喜歡并且適合學生特點的方法進行指導,讓學生在合作、競爭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提升能力,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構建和諧、優(yōu)質(zhì)、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葉廷.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13).
[2]梁承暉.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支架式教學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09,(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