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瓊
(宜賓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 四川 宜賓 644000)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交通工具的快速發(fā)展,交通事故的發(fā)生率也一直居高不下,而由此引起的外傷重癥的發(fā)生率也頻頻上漲,其中以顱腦外傷尤為典型。它是臨床上非常常見,同時也是非常嚴重的一種繼發(fā)性病變,它起病急,且病情發(fā)展極快,有非常高的致殘、致死率,臨床上多采取顱內血腫清除術進行治療,但圍術期的護理對患者恢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探究綜合護理這一新型、高端護理措施,對顱腦外傷患者行顱內血腫清除術圍術期的效果,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我院急診科接診的80例顱腦外傷患者檔案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我院急診科接診的80例顱腦外傷患者檔案資料,以人數(shù)均衡原則為基準,分為觀察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20~60歲,平均(40.17±10.29)歲;病程2~5小時,平均病程(3.54±0.76)小時;其中車禍、墜落摔傷、暴露擊打傷患者分別為17例、13例、10例;腦損傷類型:硬腦膜外血腫、硬腦膜下血腫、二者復合血腫患者分別為19例、16例、5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2~62歲,平均(41.62±11.35)歲;病程2~7小時,平均病程(4.66±0.38)小時;其中車禍、墜落摔傷、暴露擊打傷患者分別為15例、16例、9例;腦損傷類型:硬腦膜外血腫、硬腦膜下血腫、二者復合血腫患者分別為18例、14例、8例。比較2組臨床個人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1]。
對照組給予日常單一護理措施:指標監(jiān)測、基本護理、藥物指導等。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
1.2.1 術前護理:入院后,護理人員首先要為患者進行顱腦損傷評估,重點評估其瞳孔反應、出血狀況等,并及時了解其是否有藥物過敏情況;迅速準備手術需要的藥物、器械,并進行手術備皮處理,同時,為了預防腦疝的發(fā)生,需立即建立靜脈通道,降低顱內壓;此外,手術前夕,可為患者、家屬簡單介紹一些手術注意事項及成功案例,幫助其增強信心。
1.2.2 術中護理:妥善安排并固定好患者體位,同時,需確保術中吸氧、引流管及靜脈輸液管道的暢通,且靜脈通道主要是患者用藥、補液、輸血的生命線,在建立靜脈通道時,應盡量選擇中心靜脈;此外,麻醉前盡量為其留置胃管,以防發(fā)生嘔吐、誤吸等情況[2]。
1.2.3 術后護理:術后要嚴密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瞳孔變化、引流液顏色與流量;麻醉清醒前,患者需去枕平臥位,以防發(fā)生嘔吐、或呼吸道阻塞等情況;麻醉清醒后,給予冰帽,盡量減少頭部運動,并給予專業(yè)的營養(yǎng)餐護理;待其情況穩(wěn)定后,需進行該疾病的護理知識普及,讓患者、家屬對該病癥的護理工作有所了解,為其出院后自護奠定理論基礎。
對比、評估2組臨床護理效果;評估標準:(1)無效:臨床癥狀未能得到明顯改善,或病情加重,并發(fā)疾病狀況較多,且生活質量下降明顯;(2)有效:臨床癥狀得到輕微改善,并發(fā)疾病較少,且生活質量一般,未有所下降;(3)顯效:臨床癥狀有明顯好轉,且無并發(fā)疾病,生活質量顯著提高[3]。
為了對數(shù)據(jù)有更精確的計算,對各項計數(shù)、計量資料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分析。以()表示計量資料,檢驗采取t;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檢驗采取χ2。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護理效果對比[n(%)]
由表1,可知:兩組相較而言,觀察組護理效果更好(82.50%vs.90.00%)(P< 0.05)[4]。
綜上所述,在本文研究中,兩組相較而言,觀察組護理效果更好(82.50%vs.90.00%)(P<0.05),這說明,在顱腦外傷患者行顱內血腫清除術圍術期間,對其施以綜合護理措施,可顯著提高護理效果,對改善其臨床癥狀、降低手術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非常顯著的作用,臨床效果頗為明顯,因此,可廣泛實踐與應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