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麗
(陜西省漢中市南鄭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婦產科 陜西 漢中 723100)
臨床引產時由于考慮到手術的創(chuàng)傷和諸多并發(fā)癥,往往以選擇藥物引產為主。中期妊娠一般指的是孕14~27+6周,如果妊娠意外發(fā)生而又失去了早期終止妊娠的時機,就會面臨著在中期終止妊娠,但在此時引產的難度和危險性相應增加[1]。為提高中期妊娠引產的安全性和效果,我院采取以口服米非司酮聯合羊膜腔內注射利凡諾引產的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研究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的60例主動終止中期妊娠孕婦,均非計劃內妊娠,無引產禁忌,無凝血功能異常、妊娠糖尿病、瘢痕子宮等合并癥,孕齡14~26周,年齡19~41歲。以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入院后,于引產前常規(guī)檢查血、尿、白帶常規(guī),血型、凝血時間、肝腎功能。對照組利凡諾100mg羊膜腔內注射(初產婦注射70mg,10∶00AM)。觀察組于治療1d夜間晚睡前(10∶00PM),口服米非司酮50mg,以少量溫開水送服,服藥前后2小時禁食,2d早上(8∶00AM)羊膜腔內注射利凡諾100mg(初產婦注射70mg),于首次服米非司酮(50mg)12小時后,再空腹口服米非司酮25mg,共服75mg。
觀察兩組孕婦的宮縮開始時間、胎兒娩出時間、胎盤排出時間(自胎兒娩出開始)、陰道流血量(至產后24h)、行刮宮術人數及軟產道裂傷人數。
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應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觀察組孕婦的宮縮開始時間、胎兒娩出時間、胎盤排出時間和陰道流血量均少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行刮宮術人數及軟產道裂傷人數均少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妊娠中期,胎盤和胚胎骨骼已經形成,胎兒體積明顯增大,而羊水相對較少,此時臨床引產中面臨的棘手問題是要將子宮頸擴張到足夠大,不僅增加了引產的難度而且容易引起一系列并發(fā)癥。傳統(tǒng)引產方法如鉗刮術、利用水囊引產等,對孕婦容易造成較大傷害[2]。因此,目前臨床以藥物引產為主,而在藥物的選擇上,需同時兼顧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利凡諾屬于一種強力殺菌劑,將其注入羊膜腔內時可使蛻膜組織及胎盤發(fā)生變性、壞死,誘導蛻膜的剝落;同時利凡諾還
表1 兩組孕婦引產指標對比()
表1 兩組孕婦引產指標對比()
組別 例數 宮縮開始時間 胎兒娩出時間 胎盤排出時間 陰道流血量 行刮宮術 軟產道裂傷(h) (h) (min) (ml) (n) (n)觀察組 30 18.36±3.84 23.74±3.76 11.78±4.42 152.36±27.75 4 0對照組 30 26.02±5.47 33.73±4.58 18.83±4.37 246.98±35.24 13 6 t/χ2 / 6.2777 9.2339 6.2125 11.5542 6.6484 4.6296 P/<0.01 <0.01 <0.01 <0.01 <0.01 <0.05
可促使機體產生內源性前列腺素(PGs),對子宮收縮可起到正性促頻率、張力及幅度作用,有利于引產,但其不足之處也較為明顯,當宮頸不成熟時,利凡諾引起的宮縮可出現宮縮乏力現象,從而使胎盤、胎膜組織長時間殘留,既會使孕婦出現陣發(fā)性疼痛,同時引產所需時間增加,還可能造成宮頸裂傷等并發(fā)癥[3],宮頸裂傷較多見于初產婦等宮頸發(fā)育不良者,這是由于中期妊娠利凡諾引產的宮頸有別于正常生理性宮頸,其特征在于引起宮體的強烈收縮,但宮頸的擴張卻相對較慢,一旦子宮腔內容物因強烈的子宮體收縮而被擠到子宮下段,而宮頸外口尚未進行相應的擴張且向陰道后穹隆部位隆起,導致子宮頸組織的伸展過度,使其變薄和發(fā)生缺血、缺氧,從而造成宮頸組織損傷。為了降低宮頸裂傷的發(fā)生率,我們對初產婦應用利凡諾時,用量由100rng降為70mg,并對產程進行密切觀察。米非司酮是一種受體水平新型酮類抗孕激素藥,其作用機制是降低黃體生成素水平,使黃體萎縮,胚囊壞死,子宮頸軟化、擴張。將米非司酮聯合利凡諾加以應用,能夠克服單用利凡諾引產時宮頸尚未成熟軟化的缺點,因此可以增強引產效果、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本研究從結果來看,觀察組孕婦的宮縮開始時間、胎兒娩出時間、胎盤排出時間和陰道流血量均少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行刮宮術人數及軟產道裂傷人數均少于對照組(P<0.05),多項引產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可見,米非司酮聯合利凡諾用于中期妊娠引產,能明顯提高安全性,縮短產程,效果顯著,有明顯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