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早晨四點鐘起床,然后散步一小時,走上兩英里路程。不是說每個人都得四點鐘起床,我只是覺得有必要養(yǎng)成一些生活規(guī)律。如果每天早晨上課都昏昏欲睡,課后只能再花時間補課,得不償失。
我在學校里待了55年,很喜歡這種氛圍,同時一個接一個地拿文憑,很有成就感。我習慣了這種狀態(tài),也想盡我所能地繼續(xù)延續(xù)下去。我學到的東西越多,想要知道的就更多。
學什么專業(yè)并不重要,但一定要學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否則極有可能半路就堅持不住。拿到學位更是關鍵,有了大學學位才有可能讀碩博繼續(xù)深造——要么就從事一些跟本專業(yè)無關的工作。比如我妻子,她讀的是師范專業(yè),也教過幾年書,但她過去這37年從事的可是數(shù)據(jù)處理行業(yè)。
我最喜歡達拉斯神學院的進修班,我在那里學會了“如何做一個好學生”。我離開家鄉(xiāng)一人求學,必須做出高質(zhì)量的成果才有臉見家鄉(xiāng)父老。這就意味著當天作業(yè)必須當天解決,要寫論文的話就得提前三個禮拜開始準備。我從此變成了一個真正合格的學生。
我跟當時的室友不太合得來,他性格外向、感情豐富,我則是比較文靜的類型。他涉獵廣泛,總有很多意見要發(fā)表出來,說實話我從中也學到了很多好東西。他比我早兩年入學,臨畢業(yè)前送給我很多書,還有以前的作業(yè)。因此我的經(jīng)驗是:如果你不喜歡你的室友,那也不要跟他吵架,說不定有什么可以學習的地方呢。
而且如果你能克制住自己張揚的性格、管好自己的嘴巴,那你在大學期間能學到的知識其實多到超乎想象。表達欲強的人很多,愿意傾聽的卻很少,一旦認真聆聽,講話的人都會把注意力偏向你。而且聽完我還會提問。另外,不要一次把所有東西告訴對方,因為很可能對方比你懂得還要多。
坐在教室里,可以從其他同學那里快速學到東西,可以聽聽他們對各種事物的看法。他們從哪里來?有什么背景?給課堂帶來了什么新想法?
我沒有背負債務。11歲的時候我就兼職給底特律的報館跑腿,一直做了11年,直到本科畢業(yè):我在大學四年里靠每天送報紙攢夠了學費,當然了,當時的學費也便宜。我后來擔任過一些教職,還在一所大學的停車場管理部門干過11年。但說回來,工作的時候,我的學業(yè)也沒停下。只要身體狀況允許,我還想再讀幾個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