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并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地處文明沖突的“要害”,自己的身份認同也常常游移不定。
土耳其人的祖先,據(jù)稱8世紀起由阿爾泰山一帶遷入小亞細亞,13世紀末建立奧斯曼帝國。帝國在16世紀達到鼎盛期,20世紀初淪為英、法、德等國的半殖民地。1919年,凱末爾領導民族解放戰(zhàn)爭反抗侵略并取得勝利,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凱末爾當選首任總統(tǒng)。
土耳其兼容并包了太多不同的文明,不同的人種,不同的語言以及不同的信仰。這樣的歷史,使得今天的土耳其人,在繼承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承受著沖突帶來的痛楚。這樣的命運,他們無法選擇,亦無法逃避。
多舛的命運也給這個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界地帶的國家,增添了一種迷幻又清晰、天真又滄桑的性格。土耳其就像是令人眼花繚亂的馬賽克拼圖,當人們拾起其中的一塊,總會深陷其中,流連忘返,不知歸處。
土耳其有種舞蹈叫旋轉舞,和宗教祭祀有關。長老帶領5位托缽僧幾次換上黑色和白色的衣服,不停旋轉。舉手投足每個動作都有特定的宗教意義。土耳其人認為,在旋轉和眩暈中,是和真主距離最近的瞬間。
而萬事萬物都在旋轉,大到星球,小到原子。寒來暑往,斗轉星移,由無數(shù)馬賽克拼成的土耳其萬花筒,正在旋轉中綻放出一片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