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朝金
摘要:隨著山體的大量開挖,形成高陡的邊坡體,裸露的山體極易誘發(fā)地質災害,對坡腳建(構)筑物及生產活動構成潛在威脅,造成財產損失。因此,在對邊坡支護設計與施工時,必須要考慮到許多可能影響施工的因素,在邊坡安全的前提下,經濟合理,并滿足國家建設工程的有關法規(guī)和規(guī)范。文章以實際工程為例,對主要施工工藝與技術要求進行了分析,對邊坡支護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最后對邊坡監(jiān)測與信息化施工進行了討論,保證了山體邊坡的穩(wěn)定與安全。
關鍵詞:巖土工程;邊坡支護;邊坡監(jiān)測
1.工程概況
惠科東莞平板顯示集群電子商務項目一期位于東莞市清溪鎮(zhèn)羅馬村委會羅馬路東側,本項目總用地面積約106526.27m2,根據場地總體規(guī)劃,一期邊坡支護包括開挖山體形成的山體邊坡及原有低洼地段回填形成的路堤邊坡,根據場地紅線及規(guī)劃設計標高,需對山體進行削坡,形成邊坡高約3m~30m不等,坡寬約530m。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有關規(guī)定,結合邊坡類型、高度及其破壞后果,確定本邊坡工程安全等級為一級。開挖山體形成人工邊坡,邊坡類型為土巖質邊坡,主要由殘積砂質黏性土、全、強、中風化花崗巖組成,屬永久性邊坡,設計擬采用分級放坡,錨桿(索)格構梁、坡面綠化或掛網噴射混凝土及截排水系統的支護形式。
2.主要施工工藝與技術要求
2.1采用預應力錨索支擋
場地東側宿舍區(qū)規(guī)劃有地下室,基坑開挖邊線距本次設計邊坡坡腳線位置較近,后續(xù)基坑設計時,應考慮東側邊坡對基坑安全影響,邊坡支護結構竣工后,并通過檢測邊坡穩(wěn)定后,方可開挖下部基坑,該段基坑支護建議采用預應力錨索支擋控制基坑壁和上部邊坡變形,基坑開挖支護施工期間應加強邊坡頂和基坑頂監(jiān)測。
2.2查明邊坡支護內管線情況
在邊坡支護施工前,應查明場地周邊地下管線和構筑設施的分布范圍和埋深情況,特別邊坡支護內管線應重點詳細查明,并會同業(yè)主、監(jiān)理、設計及有關設施的權屬部門協商,確保土方開挖和支護結構施工不影響地下管線和構筑物及相關構筑設施的正常使用,東南側邊坡頂紅線外已有一條輸油管,管材為合金鋼管,管徑650mm,埋深根據地形變化,深為1m~2m。
2.3邊坡削方與修整要求
邊坡開挖應按圖紙要求進行測量放樣,邊坡開挖后應準確地進行修坡平整,綜合考慮坡率控制要求與地形現狀條件,截排水溝施工要求隨坡就勢;邊坡支護施工嚴禁產生局部高陡邊坡,導致坡體變形破壞。開挖中如發(fā)現土層性質有變化,應及時報請業(yè)主會同設計、監(jiān)理、地勘單位研究,土方開挖到強、中風化層時,通知設計單位對邊坡統計裂隙等結構面,復核設計計算?;?、坑應開挖到設計要求高程,完成后的基槽、坑面應予整修,使其表面平整,以適應墊層攤鋪作業(yè)、砼澆筑的需要,開挖完成后,及時組織相關單位和人員驗收基槽和坡面,合格后方能進入下道工序。
2.4錨桿(索)施工技術要求
(1)錨桿(索)成孔。鉆孔直徑、深度等應滿足設計要求,超鉆長度≥0.5m,所鉆鉆孔應保持孔內清潔,孔壁無污染物,確保注漿體與孔壁的黏結強度;錨桿(索)成孔口徑為130m(中風化巖)、150mm(土層、全一強風化巖),錨桿(索)傾角15°,鉆孔時調整鉆進角度,嚴禁破壞相關管線;錨桿(索)孔位、孔徑、孔深及布置形式符合設計規(guī)范要求。
(2)錨桿(索)加工。錨桿桿體采用HRB400級鋼筋(Ⅲ級鋼筋),直徑28mm、32mm螺紋鋼筋,錨桿鋼筋優(yōu)先選用套筒連接;螺紋鋼筋如有目測可見的彎折必須調直,并清除表面浮銹、污物、泥土。錨索鋼絞線的加工長度應嚴格按設計錨索參數確定,本設計中錨索的長度未包含張拉鎖定段,為便于張拉,外錨段長度1.5m;錨索自由段采用I級雙層防腐保護措施:沿錨桿(索)軸線方向每隔1.5m設置一個對中支架;錨桿(索)原材料型號、規(guī)格、品種,以及錨桿(索)各部件質量和技術性能符合設計要求。
(3)錨桿(索)注漿。錨桿注漿材料為水灰比0.5的水泥凈漿,采用42.5R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注漿管應放置于桿體中心,隨桿體一同放人孔中,注漿管端部距桿體端部50mm~100mm;錨桿鋼筋應全部封閉于水泥漿錨固體內,與格構梁連接處錨桿鋼筋可涂防銹漆,且錨桿鋼筋應有混凝土包裹封閉,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50mm。預應力錨索灌漿采用自孔底向上灌漿的二次灌漿工藝;二次注漿管的出漿孔及端頭應密封,保證一次注漿時漿液不進入二次注漿管內,孔口需設止?jié){塞或其他穩(wěn)壓裝置壓力注漿。注漿要求:注漿采用水灰比為0.4~0.45的純水泥漿;二次高壓注漿采用水灰比為0.45~0.5的水泥凈漿,注漿壓力≥2.0MPa,并穩(wěn)壓10s;保證錨桿(索)注漿體28d無側向單軸抗壓強度≥30MPa。
2.5鋼筋混凝土格構粱施工技術要求
鋼筋混凝土格構梁施工前必須修整坡面,并刻槽嵌入土層(殘積土、全、強風化巖)100mm,中風化巖無須刻槽;砼強度等級為C30,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均為30mm;鋼筋的規(guī)格、形狀、尺寸、數量、間距、錨固長度、接頭設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guī)范的規(guī)定;彎鉤的朝向應正確,綁扎接頭應符合施工規(guī)范的規(guī)定,搭接長度≥規(guī)定值;混凝土澆筑完畢,應在12h以內加以覆蓋和澆水,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夠的潤濕狀態(tài),養(yǎng)護期一般≥7晝夜。
3.邊坡支護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坡的修整沒有達到設計要求。在邊坡修整施工過程中,常常存在挖多或挖少的現象,使開挖后邊坡的平整度和順直度不規(guī)則,影響邊坡體的整體美觀,也不利于后期支護結構施工,同時深挖部分的坡體也存在不穩(wěn)定因素,而少挖部分采用人工修理時,又因為條件的限制不能作深度挖掘,這些都是因為管理人員管理不到位和機械操作手的水平等多種原因所引起的。
(2)巖土層開挖和邊坡支護不配套。邊坡支護施工對工藝要求較高,一般應由專業(yè)的施工隊伍來進行施工,而土方的開挖一般是由本地的施工隊伍施工,因此,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對雙方的協調管理難度較大,一些土方施工單位盲目地搶工期、搶進度,打亂了設計所要求的土方開挖順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施工的安全和質量。
(3)施工過程與施工時的設計差別較大。項目施工前按要求對各工序均進行圖紙的交底,并在施工中實行三檢制度,但是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常常是不按照規(guī)定的程序進程施工,這也就達不到設計的要求。
(4)邊坡施工分級開挖問題?,F場施工一般要求分段分層開挖支護,建議分層開挖宜配合格梁間距(>2跨)來開挖,且滿足接縫要求;為保證邊坡的穩(wěn)定,加快施工進度,可依據現場開挖的巖土體特性、坡率大小、分級高度等綜合確定分層開挖高度,因設計時考慮的是整個邊坡體的穩(wěn)定性,當開始分層開挖時僅是小坡體,因此為加快施工進度可綜合考慮分層開挖高度。
(5)邊坡支護格梁分縫問題。按設計要求為鋼筋混凝土格構橫梁每20m~25m設伸縮縫(視地形變化和結構需要可調小分段長度),縫寬20mm,分縫兩側鋼筋必須截斷并彎起,縫用瀝青木板或瀝青麻筋填塞;由于鋼筋混凝土格構橫梁屬整體受力構件,因此在分縫設計上進行了適度調整,分縫兩側鋼筋必須截斷并彎起限制,建議邊坡格梁分縫一般設置在巖土體變化較大處或邊坡體高差較大的地方,以及設計結構分段處,其余為保證邊坡的整體穩(wěn)定性一般不設斷開的變形縫。
(6)鋼筋混凝土格構橫梁成型增加混凝土方量問題。對于方型布置的鋼筋混凝土格構橫梁,設計多為矩形,橫梁在實際施工中采用的是二面支模方式,另一面為澆注砼和插震動棒,因此會造成該面的混凝土量增加,坡體越緩增加的混凝土量越多,在設計預算時可適當考慮所增加的混凝土方量。
(7)野外施工與檢測同步等施工最優(yōu)化建議。一個成熟的施工隊伍除滿足施工質量外,還應優(yōu)化施工成本,在項目施工前應計劃好各分批的工程量,如澆注的混凝土量與該批次所需送檢的量是否最優(yōu)化,如錨桿索注漿、抗拔等在該批次檢測中是否最優(yōu),等等。
4.結語
綜上所述,邊坡支護施工應實行動態(tài)設計和信息化施工的原則,對邊坡支護施工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如影響到安全、進度、成本等施工問題應及時反饋給各單位,以保證整個工程的順利開展和完成。在邊坡支護設計與施工中,為了保證其施工安全,要特別注意堅持邊坡施工的一般原則,盡量減少對原有邊坡體的破壞,開挖后,要及時保護并做好監(jiān)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