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欣
最近讀林語堂先生撰寫的《蘇東坡傳》,在字里行間發(fā)現(xiàn)男主東坡居士就是個顯性的佛學大師。
蘇東坡跟朋友隨便一句玩笑話語,便充滿了佛教色彩。因為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的出生地——四川眉山,與著名的樂山大佛比鄰而居,離普賢菩薩居住的峨嵋山也很近。唐宋時期不僅國富民強,而且佛法也極昌盛,從皇帝到百姓,都拜佛信佛。東坡從小受到佛法浸潤,再加上天生慧根,便與我佛結下了三生的善緣。母親、前妻亡故以后,他常常替她們抄寫佛經積下功德。
蘇東坡寫下的許多詩句,也都留下了深深的佛教禪宗痕跡。比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除卻與自身本質相關的,他一生最好的朋友也是佛教人士——佛印和參寥兩個大和尚。民間有許多傳說,記錄了佛印與東坡斗智斗勇、搞怪搞笑的若干事件。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蘇東坡與佛印泛舟中流,吟詩作對,不亦樂乎。此時,蘇東坡看見河邊有一只狗在啃骨頭,于是計上心來,想捉弄佛印。
他用扇子指著正在啃骨頭的狗,叫佛印看,臉上頗有得意之色。佛印知道東坡又在想餿主意整他了,于是就把手中那把題有東坡的詩的扇子丟進河里。東坡看見佛印如此舉動,臉上的得意之色馬上就煙消云散了。
為什么呢?原來這哥倆在打啞謎——東坡叫佛印看河邊那條啃骨頭的狗,其實是出了一條罵佛印的上聯(lián):狗啃河上骨。佛印把題有東坡詩句的扇子丟進河里,不但回接了東坡的上聯(lián),還把東坡也罵了回來:水流東坡詩。
蘇軾最響亮的名號是東坡居士,這居士二字,便是他給自己貼上的佛教標簽。居士是指在家修行者,不必出家當和尚,也可修成正果。東坡為弘揚佛法做了許多善舉,比如自己出錢重印《楞伽經》并親自作序,還出資修繕各地寺廟。
當然,他做得更多的,還是積極幫助老百姓脫離苦厄、災荒、貧病,走的是普度眾生的菩薩道。蘇東坡總是以平等的視角與眾生交往,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天上人間,眼前所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
臨終之際,他勸家人不要哭泣,因為他一生不曾做惡事,死后必不墮地獄。是我佛慈悲,所以心境開闊,所以有容乃大,倒跟我這個佛系中人不謀而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