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園,向 濤
(1.烏魯木齊市中醫(yī)醫(yī)院心腦病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2.烏魯木齊中醫(yī)醫(yī)院手術室,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冠心病心絞痛是一種由冠狀動脈功能改變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發(fā)心肌暫時性缺血、缺氧,使患者出現(xiàn)胸部不適等癥狀的臨床綜合征。中醫(yī)將冠心病心絞痛歸為“胸痹” 、“心痛”、“真心痛”、“痰濁”的范疇。該病患者常為中老年人[1-3]。用西醫(yī)療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效果存在局限性,易使患者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不良反應。近年來,臨床上為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常應用中醫(yī)療法進行治療。本次研究主要探討中藥熱奄包在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本研究的對象是2017年1月至7月期間烏魯木齊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68例,女性42例;其年齡為39~71歲,平均年齡為(48.9±11.4)歲。這些患者病情的中醫(yī)辨證分型均為心腎陽虛兼痰瘀互結證,其在參加本次研究的前1個月內未服用過可影響本研究結果的藥物。本次研究排除存在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感染、精神障礙、重度營養(yǎng)不良、重度心腦血管疾病、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及處于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中藥熱奄包組和非中藥熱奄包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本次研究使用的西醫(yī)診斷標準是: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xié)會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lián)合專題組制定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中的相關標準。2)本次研究使用的中醫(yī)診斷標準是《中醫(yī)診斷學》及我國衛(wèi)生部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癥候部分》中關于冠心病心絞痛的診斷標準。
這些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進行常規(guī)的中醫(yī)治療。進行常規(guī)中醫(yī)治療使用的藥方是溫陽補腎活血化痰方。該藥方的藥物組成是:黃芪30 g,巴戟天、茯苓、黨參各20 g,仙茅、桂枝、田七、川芎、白術、制半夏各15 g,仙靈脾、當歸、炙甘草各10 g。將上述中藥用清水煎煮,每日煎煮2次,共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當患者心絞痛的癥狀發(fā)作時,可讓其舌下含服0.25~0.5 mg的硝酸甘油。在此基礎上,為非中藥熱奄包組患者使用米糠粉熱奄包進行熱敷。具體的方法是:將米糠粉用紗布包裹,上鍋蒸煮。當熱奄包的溫度降至42℃時,敷于患者雙側的內關穴上,每次熱敷15 min,每日熱敷2次,共治療1個月。為中藥熱奄包組患者使用中藥熱奄包進行熱敷。使用的中藥組成是:川芎20 g,補骨脂、肉桂各15 g,吳茱萸、白芷、紅花、山奈、姜半夏、制南星各10 g。將上述中藥粉碎后用紗布包裹,上鍋蒸煮。當熱敷包的溫度降至42℃時,將其放在患者雙側的內關穴上。每次熱敷15 min,每日熱敷2次,共治療1個月。
參照《中藥新藥治療胸痹(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了本次研究的療效評定標準。具體的療效評定標準是:1)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其進行心電圖檢查的結果恢復正常。2)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其進行心電圖檢查的結果有所改善。3)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心電圖檢查的結果均無改善或在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中藥熱奄包組患者接受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非中藥熱奄包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中醫(yī)將冠心病心絞痛歸為“胸痹”、“心痛”的范疇,認為該病的主要病因是機體的正氣內虛,引起血瘀、氣滯、痰濁內阻、寒凝心脈,進而導致心脈痹阻不暢?,F(xiàn)代人的飲食習慣發(fā)生改變,多嗜食肥甘厚味。此飲食習慣可使氣機失暢,使機體產生痰濁,痰濁滯于血脈可使患者出現(xiàn)痰癖交結之證[4-6]。
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主要的臨床癥狀是胸部憋悶、疼痛。如何做好冠心病心絞痛的防治工作、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已經成為臨床上研究的重要課題。西醫(yī)治療該病雖療效明顯,但易出現(xiàn)患者對所用藥物不耐受的情況,嚴重的可誘發(fā)急性冠脈事件。冠心病心絞痛的病因多為本虛標實,即心腎陽虛、痰瘀互結。因此,中醫(yī)提倡對該病患者進行溫通心腎、活血化痰的治療。筆者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將具有溫通心腎、活血化痰功效的中藥制成熱奄包,熱敷于患者的內關穴,可起到溫通心腎、活血化痰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中藥熱奄包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