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斜陽不暮
讀者朋友們好!深秋到了,冬天眼看就來了,不由得想起那句名言:“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的確,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成就印證著這句名言……無論是怎樣的冬天,春天一定會如期而至,這既是大自然的屬性,也是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人類社會畢竟是要走向科學與文明,正像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說的那“二十四個字”一樣!
本期主持人為大家提供一個青年的“故事”……
老師好!本來是個開心的日子不想給您添麻煩,可是我又不知道同誰能交流。照理說,我現(xiàn)在生活還是蠻美的,因為婆婆“有錢”了!聽起來您準是覺得我這“問題”好沒意思——婆婆“有錢”了,對我們來說不是個好事嘛,可世界真的好奇怪,有些事情總能從因為“有錢”而導致并不幸福的境況。這并不是我“雕琢”和“是非”,我說說心里話您就知道“有錢”是多么讓我無奈。
我出身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今年三十三歲的我,可以說從小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讀書嘛是在吉林大學本科,眼下在東北一家物流企業(yè)做業(yè)務。
父親曾是一家出版社的編輯,母親是位行業(yè)報記者,但他們在我二十一歲還在讀大學那年,父親因車禍去世,母親也在那次車禍中大腿受了傷。不久,因行業(yè)報調整取消,母親辦理了病退……那時,比我大三歲的,當時也在吉林大學讀書的學長,又是兒時鄰居的邵國,給了我不盡的關懷和呵護。我畢業(yè)后兩年,也就是我二十五歲那年,我和也在物流企業(yè)工作了五年的邵國結了婚,三年后有了我們的女兒甜甜。
甜甜爺爺是年輕時從陜西農村參軍,后轉業(yè)到我們這里的部隊宣傳干事,也是我父親的同事。不幸的是當年也是同我的父母在一輛車上,同樣撒手人寰。甜甜奶奶是一家國有企業(yè)的副書記兼工會主席,五年前時五十五歲退的休。
婚后為便于照顧因身體狀況不好的我媽,我們安排把她的房子賣了,在我們兩居室的同樓買了一個兩居室的房子。婆婆呢,還住在離我們公交車三站地的當年出版社老樓。
老師,介紹這些您聽得可能比較“煩”,可就是這些“基礎性”情況有個“預期的變故”,才給我本來的生活增添了說不清道不明的煩惱??梢哉f我們一家人和睦開心,兩個媽媽幫我們帶孩子,我們的收入雖然比不上關內和沿海大城市的工薪階層,但日子過得還是有滋有味,錢不多,但也“不差錢”……我多希望我們的生活就這么繼續(xù),像我們女兒的名字“甜甜”一樣幸福地生活下去呀!
說到這,必須要說說我婆婆。婆婆祖籍是江西,父母在支援大三線建設后因事故去世后,就跟著叔叔嬸子。六十年代末隨在部隊的叔叔“支左”來到我們這個城市。叔叔原本有四個孩子,我婆婆在家里并不受她嬸子的“待見”,再加上轉業(yè)后的叔叔去世早,她同從部隊轉業(yè)留在北京的兩個堂姐和一個在美國、一個在新西蘭的兩個堂弟的關系并不好。她總是耿耿于懷地說,叔叔的“官位”去世時雖然到了地師級,但她并沒有得到什么福蔭和“庇護”。要是叔叔過世不那么早,她肯定不會只當個企業(yè)的工會主席……
我爸和邵國爸爸是同事,婆婆和我媽年輕時自然也熟悉。不過當年她倆關系并不融洽,我和邵國的結合,完全是我們愛情的“力量”!尤其是有了女兒甜甜以后,使當年并不“融洽”的她倆攜手“同行”,一塊兒給我們倆輪流帶著孩子……
當然,上面這些情況多數(shù)是從我媽和邵國那里聽說的,以前我真的沒把這些放在心上。生活嘛,總歸是向前走的……
老師,您肯定納悶,這么好的日子我還尋求啥呀?不瞞您說,是因為一個天上可能掉下來的“餡餅”,使我們家庭生活走向發(fā)生了我和丈夫邵國預想不到的“變化”,這“餡餅”雖然肯定“好吃”,可精神上的“摧殘”和“折磨”卻讓我們,尤其是我非常無奈!
我婆婆是從企業(yè)退休,收入相對并不多。平日里的花銷多數(shù)是我們來擔當。而我們也從來不會計較,畢竟是一家人嘛。期間,婆婆和我媽處的也挺好,還總說我媽是事業(yè)單位退休,心里雖然不平衡,但有一點兒她特明白,那就是這個不是我媽的事,是社會分配的因素,所以也沒什么不開心的。婆婆對家里的經(jīng)濟投入,主要是給甜甜買些吃的、玩的;我媽呢,因為我們住的近,買菜做飯承擔的比較多,她自己的花銷不大,給自己孩子用錢,也沒什么怨言。日子就這么過著,真的是挺舒坦的。在甜甜三歲的時候,我媽提出讓我們再要個孩子。我們說眼下孩子的挑費太大,還是等我們的經(jīng)濟積累覺得更寬松些再說。那時的婆婆也說,雖然她很盼著有個孫子,可知道我們東北的整體工資相對低些,可孩子的消費又基本上同大城市一樣,所以也不贊成我們當時要孩子??陀^說,從我和邵國角度,真的不想要了。經(jīng)濟上其實是個托詞,我和邵國都是在民營企業(yè),我們最怕的是企業(yè)經(jīng)濟狀況并不穩(wěn)定,眼看著新畢業(yè)的研究生屢屢地往企業(yè)里招,職場上的拼搏競爭自然很激烈。不是我們不自信,而是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雖然好,可畢竟在我們東北,人際關系在職場中占的比重相對大些,我們沒有任何背景的員工,不好說啊……
老師,話說遠啦。以上所有的“預測”,只代表我們自己個人!咱說正事。
今年“五一”節(jié)期間,我婆婆接到一個電話,是她在新西蘭最小的堂弟打來的。他說自己在國內,眼下在北京的姐姐家。說他們母親,也就是我婆婆的嬸子在新西蘭去世了。老人家原想“落葉歸根”的愿望自然也就沒了。在我們這個城市閑擱了好多年的房子該出手了。在遺產(chǎn)繼承上,因婆婆屬于養(yǎng)女,有繼承權,房子過戶和出售在法律上必須要有我婆婆要么“放棄”,要么“繼承”的表態(tài)!換句話說,房子出售后的錢有我婆婆的一份!我婆婆聽了簡直驚呆了。因為她從沒注意過那房子還“在”,并且還有她的一份!
從那以后,我婆婆就像是換了個人!她除了告訴我們和我媽之外,幾乎逢人就講,說什么我們的法律真的公正,這么多年了,那房子竟然有她的。又說,她早就知道自己有權力繼承遺產(chǎn)的,只是平時沒跟任何人講過!還說,自己當工會主席的時候就處理過N多職工家庭中的財產(chǎn)糾紛,結果呢,還得依照法律……如果只是這些也就罷了,她還多次到那房子的所在樓群附近的二手房交易市場去詢問房產(chǎn)價格啊,并表示她是從那個房子里出的嫁……
跟我媽說當然是婆婆的“重要選擇”,于是媽就成了她的炫耀“對象”。
以前她同我媽的交流大多是當年怎么來的東北,邵國爸爸怎么能耐,他們這代人年輕些沒有趕上上山下鄉(xiāng),要不也遭罪啦;眼下的事呢,說說廣場舞,老年大學學唱歌的人們的那些是是非非啥的,總體上真的算挺開心??裳巯聨缀趺看我娒娑际且粋€調門兒:“那遺產(chǎn)該我繼承我早知道啦。等錢到手退休費就算不上啥,愛‘調’不‘調’啦;別看你事業(yè)單位,退休金再多也比不上冷不丁來這么一筆錢啦……”聽得我媽除了說“眼兒熱”實在不知怎么回答好。好在我媽畢竟當過記者,并不在乎這些。
跟我媽畢竟不是總見面,于是甜甜就成了老太太的述說“對象”。她告訴甜甜要好好讀書,將來奶奶送你出國留學,咱去歐洲呢還是澳洲?反正美國咱不去,他們跟咱打貿易戰(zhàn)……弄得甜甜云里霧里的。好在甜甜才六歲,并不大理解奶奶說的是啥。
這人啊,才是預測到自己可能有錢,就真的跟變了個人似的!沒幾天,老人家竟逼著我們再生個孩子!最無奈的是她把這事還上升到愛國的層面:“你們生了就是增加國家的‘人口紅利’,不生就是不愛國!”只把邵國逼得一個勁地說:“好好好,生生生?!?/p>
老師,我真理解婆婆的心情,可這個“宣傳”方式幾乎讓所有人——鄰居、親戚、我單位和邵國單位的同事都知道了。就連我同學聚會,大伙都把要我請客放到了“日程安排”……整的邵國還問我:“要不咱真生一個?!”我說別整那剛見個“水坑”,就商量那魚是紅燒還是清蒸好不好?
老師啊,您說怎么辦,一個沒準的“餡餅”,讓我婆婆弄得滿城風雨,真的影響著我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了呢!我要是提醒她不是不可以,可說了吧,得罪了苦了半輩子的婆婆;不說吧,她這勁頭兒,真的是打一個電影名字——《沒完沒了》,可我就真昏了頭啦!
讀者朋友們,一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把這位本來生活快活的兩代人都“砸”昏了頭!顯然,金錢的魔力真的好厲害呢!在下不由得想起一個我國古代故事:一富家夫妻見鄰居的貧家兩口每日里雖辛苦非常卻開心度日,于是將“很多錢”放在了他家門口。貧困夫妻撿到錢后買房子置地,過上了富裕生活,而且男人還娶個了二房……于是夫妻每日里“戰(zhàn)火紛飛”……主持人知道這個故事未必同咨詢女子的困難貼切,但說明了金錢的“功效”卻真的難以預期!故而,擁有一個健康的,不被金錢的多寡而“左右”的心態(tài),實在是人生旅途中的重中之重!
我給來函的女子出了個主意……她聽了先是猶豫,后來就樂了。尤其是她“如法炮制”之后也有了反饋……至于什么主意,我想讀者是猜得到的——潑潑冷水降降溫唄!
朋友們,改革開放四十年了,從國家角度講,當初窮怕了的我們今天已成為世界第二經(jīng)濟體,有幾個錢不炫耀,既是國家,也是個人的素養(yǎng)之一!更別說在“錢沒到位”的時候,就各處彰顯自己“厲害”,以為就成了富翁的“小人乍富”心態(tài),絕對不屬于當代文明喲……
客觀講,女子和厚道的邵國是冷靜的,而生活中“有幾個婆婆”類的也屬正?!肝覀兯腥?,在面向未來的進程中,該是同當代文明漸行漸近,而決不該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