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義,黃俊斐
杭州市中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07
呃逆是化療所致不良反應的常見癥狀之一,直接影響患者的休息,睡眠,造成患者緊張,影響疾病的康復及生活質量,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臨床常用的應對方法為藥物對癥處理,對于一些頑固性呃逆,效果欠佳。本科室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對化療所致呃逆患者采用倒吸灸加腹式呼吸調息法治療,并與傳統(tǒng)藥物治療相比較,結果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內科學》[1]中呃逆的診斷標準,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不能自主,其呃聲或高或低,或疏或密,間歇時間不定,常伴有胸脘膈間不舒,嘈雜灼熱,腹脹噯氣等。
1.2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為2016年1月—2017年1月間化療患者,共80例。其中肺癌采用EP方案、GP方案;結直腸癌采用FOLFOX方案;肝癌采用XELOX方案,TACE灌注化療;胃癌采用EOF方案;乳腺癌采用TAC方案;所涉及藥物包括:順鉑、卡鉑、多柔比星、奧沙利鉑、5-氟尿嘧啶(5-Fu)等;化療前常規(guī)使用格拉司瓊、昂丹司瓊、地塞米松預防消化道反應。80例患者PS評分>2分,化療前無惡心、呃逆、頭痛及精神疾病,均在化療后出現呃逆,最早出現在化療結束后,最晚出現在化療后3天。將患者隨機分成2組各40例。觀察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齡(57±2.0)歲;肺癌14例,胃癌9例,結直腸癌7例,肝癌5例,乳腺癌5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齡(55±1.5)歲;肺癌17例,結直腸癌8例,胃癌6例,食管癌4例,肝癌3例,乳腺癌2例。2組年齡、性別及原發(fā)病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觀察組 護理實施方法:除遵醫(yī)囑予胃復安10 mg肌肉注射,本科室采用倒吸灸聯合腹式呼吸調息鍛煉法:選擇3~5年的陳艾,將艾條點燃放進容器內,艾煙通過小孔排出,置于患者口鼻前,囑患者平靜調息,張嘴吸氣,將艾煙深深的吸入體內,再緩慢的呼氣,作深而長的腹式呼吸,即“吸氣時鼓腹,呼氣時收腹”的狀態(tài),讓患者慢慢體會腹部鼓起的感受,時間為5~10 min;倒吸灸器具如下圖:將艾條固定在手持器(圖1A),點燃,蓋上盒蓋(圖1B),艾煙從盒蓋上的孔中冒出,置于患者口鼻前。
2.2 對照組 患者化療后出現呃逆即刻給予胃復安10 mg肌肉注射。
2組均治療30 min后觀察評價療效。
圖1 倒吸灸器具圖
數據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4.1 療效標準 顯效:治療后呃逆停止,伴隨癥狀消失,且未復發(fā)。有效:治療后呃逆次數減少或癥狀減輕。無效:治療后呃逆癥狀沒有明顯變化。
4.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傆行视^察組87.5%,對照組75.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4.3 2組起效時間比較 見表2。2組治療起效時間(統(tǒng)計顯效及有效病例的時間)經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2 2組起效時間比較(±s) min
表2 2組起效時間比較(±s) min
與對照組比較,①P<0.01
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n 3 5 3 0起效時間4.7±3.8①1 4.5±4.2
5.1 化療所致呃逆的原因分析 西醫(yī)學認為,呃逆是由膈肌有力的,不自主痙攣收縮引起,而化療藥物會損傷胃腸道黏膜,影響了食物消化,以致胃腸道積氣,刺激橫膈;同時通過刺激迷走神經,傳至延髓呼吸中樞,并沿網狀脊髓束到達膈肌,引起橫膈肌痙攣性收縮,從而引發(fā)呃逆。池迎迎等[2]研究報道:化療前使用托烷司瓊、昂丹司瓊、地塞米松,特別是在應用含有鉑類和紫杉醇藥物化療方案時,呃逆的發(fā)生率較高。張光明等[3]分析大劑量甲氧氯普胺在化療過程中引起的呃逆,認為可能由于甲氧氯普胺阻斷了多巴胺受體,使膽堿能受體相對亢進,造成膈肌過渡興奮,膈肌痙攣。中醫(yī)學則認為,化療藥物損傷胃津,胃失于濡養(yǎng),胃失和降,以致胃氣上逆;化療后致脾胃陽虛,以致清氣不能上升,濁氣不能下降,致膈間氣機不暢,胃氣一旦上逆,沖擊喉間,引起呃逆的發(fā)生。
5.2 倒吸灸為何能止化療引起的呃逆 《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善入臟腑”。諸多前人經驗認為:艾煙是艾灸療法起效的關鍵因素之一[4]。在現代醫(yī)學中,艾煙熏療作為一種單獨的療法也已被應用于臨床[5]。本科室選擇3~5年陳艾,作用溫和,性辛溫,氣味芳香,能通十二經脈,而且施灸過程很短,不會傷陰[6],且《名醫(yī)別錄》載:“艾葉,味苦,無毒?!钡刮瑹熌芗訌娊的嫦職?,通暢氣機的作用,故可用于治療氣逆上沖的呃逆。承淡安先生認為,艾煙獨特的芳香氣味,能行氣散氣,能興奮神經,增加機體活力,解除痛苦。艾煙鑒定出含桉油精、樟腦、檜腦、石竹烯、石竹烯氧化物等物質,具有平喘、抗過敏、抗炎、鎮(zhèn)痛、強心等生物學作用,短時間吸入可對人體產生有益作用[7]。艾煙對交感神經具有調節(jié)作用,被人體吸收后能起到鎮(zhèn)靜安神的作用。所以,無論從現代西醫(yī)的角度還是傳統(tǒng)醫(yī)學認識,艾煙對氣機上逆所致的呃逆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5.3 腹式呼吸調息法治療呃逆 腹式呼吸是通過胸部與腹部之間的筋膜——橫膈膜的上下運動進行的。吸氣時,橫膈膜向下納入空氣,腹部鼓起;呼氣時,橫膈膜回到運來的位置,排出氣體,腹部凹下,也就是橫膈膜發(fā)揮著“泵”的作用;病人膈肌上下同時受力,可使膈肌進入舒張狀態(tài)從而抑制其痙攣,使橫膈膜的作用正常發(fā)揮。一般來說,吸氣時交感神經占優(yōu)勢地位;呼氣時副交感神經占優(yōu)勢地位,深呼氣時,副交感神經的優(yōu)勢地位就會長時間保持,能調整自律神經的平衡,得到放松;此外,副交感神經還支配著胃腸等消化器官的活動,當其處于優(yōu)勢地位時,胃腸的蠕動就會活躍。中醫(yī)學自古就有利用吐納法治療脾胃病的歷史,如《黃庭內景五臟六腑圖》“以鼻微長引氣,以口呼之。脾胃病,用大呼三十遍,細呼十遍。能去一切冷氣、發(fā)熱、宿食不消、腹內結塊者”。呃逆的發(fā)生主要是胃氣上沖,肺失肅降,擾動膈喉而致,腹式呼吸調息法,能宣暢氣機,降逆利膈,從而有效止呃逆[8]。
化療是中晚期腫瘤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呃逆是化療常見的不良反應,數秒鐘一次,造成患者的不適,影響患者的休息,甚至會引起胸肌、膈肌的疼痛不適,中醫(yī)外治法在治療化療引起的呃逆方面顯示出其優(yōu)勢,我科采用倒吸灸聯合腹式呼吸取得了良好成效,除使用藥物止呃逆外,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在治療效果、起效時間方面均優(yōu)于單純使用胃復安,特別是對于一些手術后頑固性呃逆,顯示出其獨特療效,而且,諸法合用,比單純使用一種方法效果要明顯。操作過程中患者無痛苦,倒吸灸器具的改良使用,使患者能自己操作,節(jié)約醫(yī)護時間,成本低廉,在安全性上也較傳統(tǒng)的艾條燃煙安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