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推崇語文教學從精讀走向略讀,從單篇教學走向單元整組教學,重視知識點建構的過程,進行組塊教學,模塊教學,主題教學,而主題教學首推單元整組教學。教材是個例子,更是一個整體,小學階段六年十二冊書是一個大整體,每一冊又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整體,而每冊教材的每個單元同樣是圍繞同一人文主題編寫組合而成的一個整體。無論是從編者的意圖、教材的特點看,還是基于系統(tǒng)論教學的思想看,語文教學都應以整體的思想進行,突顯語文教學的整體性,更為關鍵和根本的是——生命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郭思樂語)。
關鍵詞:單元導讀;預習;導入
有幸結識了濱城區(qū)教研員宗老師,結識了他的“大單元主題教學”,并和我校老師一起參與研究這項課題。借由我校張老師執(zhí)教的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單元導讀課,談幾點我的思考和看法。
一、 導入環(huán)節(jié)
背誦《語文幫》上兩首古詩。這一環(huán)節(jié)不是單純?yōu)榱苏n堂導入而設置,而是緊扣讀寫誦一體化的要求,和經(jīng)典誦讀對接,形成資源之間的融通,提高整體效益。在學生背誦之后,我們要進一步引向詩的內涵:作者為什么要寫這首詩?他想表達什么?(詩以言志)從詩中你讀出了什么?最后老師總結作者表面寫的是動物,實際上給動物賦予了人的精神,表達了人生的志向。動物是有內心世界的,動物與人之間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今天讓我們走進這一組課文,看看人與動物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動物與動物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盡量讓這兩首詩發(fā)揮出最大的價值。)運用這些詩的形式多樣,可以采用前面引、中間插、后面帶的方式,將經(jīng)典誦讀與課內教學結合起來。
二、 了解單元導語
這一環(huán)節(jié)有兩個目的:明確單元主題和學習要求。在此環(huán)節(jié)應注意如何教會學生準確的概括單元主題和學習要求。老師要關注學生理解中的模糊點,引導大家討論如何概括,討論明晰后,再討論誰概括得好,為什么好。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理解這一單元的核心。所以理不辯不明,辨析真的很重要!
三、 通覽教材,梳理收獲,提出問題,明確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和重點
這一環(huán)節(jié),用圈畫和提煉關鍵詞的方法畫出思維導圖是關鍵。
四、 提出個性化的學習設想
通覽了這組課文,除了讀課文寫生字,你覺得還有什么事可做?當學生提不出來時,引導他關注教材中的有效信息,然后說說自己的想法。
五、 指導預習
明天要學《老人與海鷗》了,大家想想課前我們應該做哪些事情呢?(如查背景,查作者的相關資料)
有幾點需要注意:
1. 思維導圖的確定要根據(jù)單元導語而設定。畫思維導圖的意義:在內容方面,提煉關鍵詞。在我們細讀文本概括主要內容時,指導學生怎樣概括更好;在文章寫法上,瀏覽時沒關注到或模糊的地方,關于文章的寫法有沒有更新的認識;通過瀏覽產(chǎn)生的問題,這是細讀文本時必須重點關注的問題。帶著問題和收獲,再讀這些文章,把原來思維導圖中模糊的清晰化,原來粗略的精細化。有疑問的解決它,單元導讀課就是進行粗線條的梳理,鍛煉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明確如何讀這篇文章,把握文中的關鍵東西,這是檢視性閱讀重點訓練的能力,為下一步的精讀指導課做準備。
2. 當學生提不出核心問題時怎么辦?
課前準備:研讀文本,搜集資料。課上對孩子們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然后討論哪些問題有研討價值?讓學生明確今后提問題要多提這樣的問題。
3. 交流導圖的意義:討論如何提煉概括關鍵詞,提升學生用最簡練的語言概括文本的能力。
單元主題猶如一根紅線,它貫穿著單元教學的始終,尤其體現(xiàn)在單元導讀課上,它是教師進行單元教學的隱形抓手。在這種喚起學生主動探究的課型下,學生主動奔向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更快樂更有效更堅決地投入學習。這也正是教師努力上好這種課型的最大動力。
夸美紐斯指出:尋求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使學生可以多學。我認為單元導讀課就是這樣一種方法,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變教師的“灌”為“導”,變“注入式”為“啟發(fā)式”,變學生對知識“點”的接受為“面”的把握,形成知識的體系。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不管是“單篇教學”還是“單元整體教學”,能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就是一種好方法。因此,“單元導讀課”值得老師們在實踐中去嘗試實踐,進一步探索完善。
參考文獻:
[1]曾玲莉.單元整組教學的實施[J].江西教育,2007(24).
作者簡介:
張洪娟,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梁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