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莉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對傳統(tǒng)依靠“黑板、粉筆、幻燈片、投影儀的英語教學手段和方式帶來強大的挑戰(zhàn)”,打破了學生學習的時空限制,也要求教師重新思考和定位自己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角色。
一、移動智能終端對學生和教師的影響
互聯網的普及增強了知識的開放性,課堂和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源泉,學生能夠通過互聯網更加方便快捷地獲取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利用移動智能終端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獲取各類地道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專家的權威講解,語言輸入突破了課本的限制,語言學習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分隔(王麗麗,2015)?!?0后”“00后”大學生非常依賴手機,以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為載體進行學習,學習工具的喜歡度,學習材料的多樣性以及學習模式的創(chuàng)新性使得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提升。
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個性化學習是“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所謂“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者在一定程度上從元認知、動機和行為方面主動地參與自己的學習活動的過程。時代發(fā)展的要求與大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是促使大學生加強自主學習的原動力。何克抗認為:“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E—Learning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這意味著既要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使兩者優(yōu)勢互補,才能獲得學習效果?!?/p>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只要有較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懂得簡單的課件制作和電腦操作就可以完成授課。但是在新形勢下,以黑板、粉筆為主要教學手段的時代已經結束,取而代之的是依托移動互聯網和智能設備的現代化、多樣化和便捷化的教學手段。教師不僅需要具備很高的資源提煉能力、課堂組織能力,還需要較好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師要轉變職能。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信息并不是知識。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占有者和提供者,而變?yōu)檎n堂的組織者、資源整合者和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并不好當:教師要對學習內容十分熟悉,并知道網上有何種公開課視頻可以提供;同時最好能了解學習者的特征(性格、認知方式、學習方法、學習目的、特殊經歷等),能比較準確地告訴他在特定階段選擇什么樣的視頻,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學的個性化。當然,引導者必須熟悉學習內容,否則引導就是空話(劉潤清,2014)。因而,大學英語教師應清醒地意識到課堂的一切活動應以學生為中心,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應由“教師主導,講授為主”向“教師輔助、師生共同參與、資源共享、合作探究”的新型模式轉變。
二、構建“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的多元混合教學模式
作為新興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被稱為互聯網時代的教育革命,顛倒了傳統(tǒng)學習過程中的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要求“課前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完成知識的傳授,課堂上學生通過各種教學形式完成知識的內化”(張金磊,2013)。構建并實施基于慕課和微課的翻轉課堂多元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了優(yōu)質教學資源與新興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與未來發(fā)展趨勢。“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下,要充分利用和開發(fā)課上知識平臺,比如,慕課平臺的使用,微信公眾號的建立,各種學習相關的App的使用,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創(chuàng)建的BB網絡平臺,等等。使用“問卷星”進行試卷的設計和作業(yè)的布置,網上答題過程會形成學習軌跡,對學生的評價會智能地形成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那么智能教學就體現在教師可以有根據的尋找精準度高的教學材料,上面提到學生智能學習情況的反饋會讓教師的教學有的放矢,個性化教學得以實現。
慕課是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高度結合的產物,慕課基于平臺依靠互聯網運行,與傳統(tǒng)課程在“授課人數、課堂時空、學習動機、學習主體、交互方式、課程設計及評價等環(huán)節(jié)都有本質的區(qū)別”,實現了“平臺、教師、學習者和學習資源的深度互動”。微課不是整個授課過程的壓縮版,而是將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錄制成短小的視頻,借助網絡共享給學生。微課與慕課的重要區(qū)別在于微視頻是授課教師依據授課進度、授課重難點、學生學習特點專門錄制的短小精悍的視頻。與慕課相比,微課具有主題突出、指向明確、資源多樣、情景真實、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結構化、方便使用等特點(胡鐵生,2011)。
多元混合模式教學把傳統(tǒng)課堂先教后學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橄葘W后教的模式,把知識的認知放課堂之前,把知識的內化放課堂之中。整個教學模式分為課前、課堂與課后三個部分。課前獲取知識,課堂內重難點解析與新知識點講解,課外鞏固知識和單元主題拓展。微課視頻、翻轉課堂、線上測試、線下輔導等大幅度提高了學生在課堂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文章采用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靜態(tài)教學資源與動態(tài)教學資源、課堂評價與網絡過程性評價的融合有助于學生課前閱讀知識點材料,觀看相關微課或視頻,完成配套習題或測試,初步掌握知識點內容并即時反饋預習和復習情況。而教師根據學生課前學習情況,可以調整課堂教學安排,精講重點和難點,解決學生課前學習的困惑,引導學生深層理解語言知識點,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活動。大學英語課堂采用教授(lecture),討論(seminar)和輔導(tutorial)三種授課模式。
學生考核方式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將采用多元評價方式,突出學生成果展示。個人、小組活動相應的評價采用多元評價方式,注重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由兩部分組成:通過學生觀看視頻頻次、布置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單元測試的成績及在共享平臺討論組中的表現,實現對學生的在線學習評價。通過課堂上作業(yè)的完成情況、課堂個人表現及小組合作情況,實現對學生下線學習的評價。終結性評價通過線上測試及線下期末考試來實現。
三、結論
與傳統(tǒng)的課堂相比,依賴網絡視頻等教學也有一定的局限性:①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相對較少,教師無法親自一對一進行指導,及時解決問題;②由于缺乏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督促和指導,很多人無法順利完成課程。這給我們提示,大學英語不能僅僅靠微課+慕課課程學習,而要借優(yōu)質資源結合傳統(tǒng)教學,形成新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2]劉潤清.大數據時代的外語教育科研[J].當代外語研究,2014(7).
[3]王麗麗,楊 帆.“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