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代良
【摘 要】目的:為提高腦脂肪栓塞影像學診斷水平,來早期診斷及治療此疾病,減少病死率。方法:從臨床上收集6例腦脂肪栓塞患者的臨床及影像資料,探討分析其影像特點。結果:6例患者早期無嚴重呼吸系統(tǒng)方面的損傷表現,在術中、術后均出現意識障礙方面的問題,頭顱CT和MRI檢查提示有異常信號,具體表現為彌漫斑片狀異常。結論:對于腦脂肪栓塞患者應早期并且仔細評估,結合影像學有效手段如CT和磁共振進行診斷以便于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
【關鍵詞】腦脂肪栓塞患者 CT 磁共振
【中圖分類號】R5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腦脂肪栓塞綜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通常表現為神經功能障礙、皮膚有點狀出血現象、還可以引起呼吸窘迫的一類綜合征,大多是由于骨折、外傷等嚴重傷而并發(fā)的疾病。從生理學角度看,是因為在血液循環(huán)中的脂肪栓子堵住了全身各系統(tǒng)的血管,所以產生以上臨床癥狀。腦脂肪栓塞(cerebral fat embolism,CFE)通常是因為腦脂肪栓塞綜合征殃及到大腦的動脈,以腦部表現為主導的一類病癥[1],一般會出現急性的腦功能障礙,從而造成相應的腦組織壞死,其發(fā)生率偏低。經過早期診斷可以降低其死亡率和其他不必要的醫(yī)療支出費用,臨床上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包括CT和磁共振,這里所說的磁共振確切來說是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MRI)目前是評估腦脂肪栓塞(cerebral fat embolism,CFE)最為準確和敏感的技術[1]。本文作者通過分析臨床上6例患者癥狀和相關影像資料,來探討此種患者CT和磁共振的影像表現,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1月到2017年10月接收的6例腦脂肪栓塞患者的臨床病癥和影像資料。男4例,女2例,年齡20~69(平均(38.5+25.2))歲。3例車禍傷,3例高處跌傷。6例都沒有神經系統(tǒng)的病史。6例均有骨折,大多是長骨骨折,2例出現雙側跟骨脛骨骨折、3例出現雙側股骨干骨折、1例左股骨頸骨折。
1.2 臨床表現 其中5例既往無糖尿病、肺部疾病以及高血壓疾病史,入院時沒有神經系統(tǒng)定位體征。外傷后的12~46小時(平均14小時)突發(fā)有神經損害的癥狀出現。1例躁動、2例抽搐發(fā)作、3例伴有惡心嘔吐頭痛、嗜睡癥狀、2例昏迷、2例尿中查到含有脂肪滴。其中1例既往有“高血壓病”病史,因“外傷導致左側髖關節(jié)畸形并疼痛,活動受限12小時”,入院時的血壓145/85mmHg,其余生命體征穩(wěn)定,診斷為左股骨頸骨折。
1.3 影像學檢查
1.3.1 CT 檢查
其中5例進行急診頭顱CT檢查,檢查無異常排除顱腦損傷。其中1例患有高血壓病史的胸片顯示兩側胸腔積液。CT檢查時常考慮的問題是蛛網膜下隙出血以及兩側基底節(jié)腔隙灶,但是CT檢查一般不能完全發(fā)現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早期改變,對于早期的腦脂肪栓塞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排除局部神經組織的缺血性改變,其顯示出的腦組織密度也無明顯變化,難以分辨病變腦部位和正常的腦組織。所以應該再進行敏感性更高的MRI檢查。
1.3.2 磁共振檢查
其中5例俊進行MRI檢查,采用Siemens Avanto I class 1.5T MR成像系統(tǒng)[3],詳細操作可見參考文獻[3]。經過早期診斷發(fā)現DWI和T2WI上雙側額葉皮層下放射冠、基底節(jié)、腦白質區(qū)域、半卵圓中心區(qū)域有點狀異常高信號影出現。其中1例頭顱MRI+液體衰減恢復+DWI顯示腦實質兩側異常信號,見圖1-3-2
2 結果
腦脂肪栓塞病灶的大小、形態(tài)和分布特點是兩側散在多發(fā)、邊緣模糊、基本對稱的斑片小狀影形狀,直徑為3到9mm不等。有些病灶可以相互融合,但是融合后的直徑也不會很大,最大直徑也不超過2厘米,如圖1所示。位于基底節(jié)區(qū)的有3例,小腦半球的2例,丘腦1例,腦干2例,兩側腦室以及周圍白質和皮質下6例。MR信號的特點是長T2、等或長T1信號灶;T1WI等信號的有3例,低信號的有3例,所有患者的影像檢查中FLAIR像的病灶成像最清晰。CT檢查結果為低密度2例,高密度的有4例。如圖2所示。
3 討論
腦脂肪栓塞綜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Zenker在1862年首次提出到概念,當時他發(fā)現了脂肪栓子,是因為在腹部或胸部損傷而死亡的患者的肺部的毛細血管中。腦脂肪栓塞綜合征的主要原因是骨盆或長骨的骨折,其中長骨骨折占0.5%到3.5%,合并骨盆骨折時可以達到5%到10%不等[4]。腦脂肪栓塞綜合征也常見于糖尿病、骨髓炎、腫瘤或感染等[5]。目前腦脂肪栓塞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還沒有明確,主要分為機械學說和生化學說。機械學說是指由于外傷直接傷及骨髓導致脂肪組織或者細胞進入到血液循環(huán)中,從而引發(fā)脂肪栓塞。而生化學說是講在一般情況下,存在于血液中的脂肪顆粒主要是以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顆粒的狀態(tài)運行,當機體突然遭遇嚴重創(chuàng)傷的時候,會使血液中的脂肪栓子增加。當眾多的脂肪栓子通過肺循環(huán)進入到體循環(huán)中時,進一步到腦組織后引起腦脂肪栓塞。
臨床相關診斷常用Gurd的標準[6]。主要有以下幾個標準:胸部X線可以反應呼吸系統(tǒng)癥狀;點狀出血現象;頭部出現外傷以外的典型癥狀。還有以下次要標準:血紅蛋白含量降低;動脈血氧分壓降低。
目前也并沒有可以直接溶解栓塞的特異性有效藥物,針對此種疾病的治療主要采用對癥支持,保護重要臟器的基本正常功能,預防各種并發(fā)證的產生。大腦對于氧氣含量的變化極為敏感,缺氧后的耐受性也特別差。通過相關研究調查發(fā)現,糖皮質激素可以有效的防治腦脂肪栓塞疾病。其他眾多的支持治療也頗有療效,比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可以改善大腦缺氧的問題。但是如果出現脂肪梗死面積較大的情況時,腦部的損傷較重,治療效果甚微。綜上來看,腦脂肪栓塞早期診斷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此疾病的癥狀和檢查的指標沒有特殊性,所以需要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醫(yī)生都提高警惕,在遇到不是因為頭顱創(chuàng)傷的患者時也應該全面考慮,最初可能不會表現出皮膚出血和呼吸系統(tǒng)這些典型癥狀,但在早期的意識突發(fā)改變時也應當考慮到腦脂肪栓塞的可能性,應用好CT和磁共振等技術進行早期診斷,從而讓早期治療成為可能,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預后和康復狀況。
參考文獻
唐春香,張龍江,盧光明.脂肪栓塞綜合征及其影像學表現[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3,32(08):1206-1208.
李天龍,宋德彪,尹永杰.骨折并發(fā)單純性超急性期腦脂肪栓塞1例[J].臨床急診雜志,2014,15(07):443-444.
金光玉,黃美善.腦脂肪栓塞患者CT和磁共振影像表現及臨床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2):4454-4455.
Takahashi M, Suzuki R, Osakabe Y,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in cerebral fat embolism: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J〕 . J Trauma, 1999;46( 2) :3247.
孫曉艷.腦脂肪栓塞綜合征[J].中國現代醫(yī)生,2008,46(26):31-32.
劉科,徐磊,白興文,等. 頭顱 CT 對腦脂肪栓塞的診斷價值[ J] .重 慶醫(yī)學, 2002, 31( 11): 1067-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