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威
10月14日,英國《衛(wèi)報》發(fā)出了一則報道,說已故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預言將誕生“超級人類”,媒體把他們稱為“超人”。
道理其實很簡單,基因技術的進步,讓人類可以編輯、修改遺傳信息,讓下一代變得更強、更完美。聽上去讓人很驚喜,因為我們使用了“人類”這個詞,似乎技術是共享的。然而技術很貴,并且控制在少數(shù)人手里,因而它事實上是分配的,結果上是專享的。依照什么來分配呢?人類社會不變的法則—金錢。
所以,富人將可能變得越來越強大和完美。霍金說,“我相信,在21世紀,人們將發(fā)現(xiàn)如何改變?nèi)说闹橇σ约鞍ü粜栽趦?nèi)的本能?!闭莆丈鐣Y源的富人將很快有能力進行選擇,他們會花錢推進研究并讓自己的后代接受改造,改變基因構成,從而創(chuàng)造出具有更強記憶力、抗病性、智力以及壽命的“超人”。一旦這樣的“超人”被創(chuàng)造出來,人類社會將面臨重大的政治問題—“超人”將以更快的速度繼續(xù)進化,而其他人類則無法與之抗衡,他們將“被死去”或喪失存在意義。
霍金使用了“選擇”“進化”這些詞匯,這告訴我們,社會達爾文主義正在從一種價值建構,轉化為有科學支持的實體存在。存在時間足夠長的生命,都在不斷進化,以適應環(huán)境。人類掙脫自然狀態(tài)的束縛之后,有了文明,文化和技術的進化取代了身體機能的進化,因而人的進化就不是被動的適應,而是主動的改造,這就是“主觀能動性”。然而過去的文化和技術,只能在生命規(guī)律的基礎上,對一部分人的社會身份進行“軟裝飾”,而今天我們來到了一個重要的時代,那就是生命規(guī)律本身將被建筑,在毛坯上就不平等。
霍金使用了“選擇”“進化”這些詞匯,這告訴我們,社會達爾文主義正在從一種價值建構,轉化為有科學支持的實體存在。
事實其實正在發(fā)生,今年曾有報道,一部分中國富豪到烏克蘭打干細胞針,一劑價值60萬元,可以年輕30歲。聽上去有點江湖神棍的意味,但考慮到當下的技術背景,以及富豪并不愚蠢,我們有理由部分相信它的“療效”。60萬元對于普通人是天價,但對于富豪則是毛毛雨,終極的平等問題正由此產(chǎn)生。
另一個趨勢是我們可以感知的。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里,人工智能正在取代越來越多的人類崗位,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以及部分服務環(huán)節(jié)都在排擠人力。我接觸過的管理者,都欣喜于人從簡單操作中被解放出來,可以做更多分析性的工作,甚至將來只需要專注于價值判斷?!敖夥拧边@個詞很美妙,對未來世界的理想描述都跟它聯(lián)系在一起,但烏托邦想象很少考慮到它會制造失業(yè)。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從事分析或者價值判斷,這種工作也不需要這么多人,相當一部分人將面臨飯碗問題。失業(yè)的人會被分散到其他行業(yè),一些是既有的,一些是衍生的,但人工智能還會進一步滲透和蔓延,人類社會將進入一個矛盾系統(tǒng)當中:怎樣制造新的就業(yè)機會,來彌補經(jīng)濟組織方式不斷制造的失業(yè)擴大。
現(xiàn)在“超人”和技術性失業(yè)都在襲來,人類無法回避對應對辦法的思索。有專家認為,社會規(guī)則和倫理的建立或許會阻止這一過程所制造的負面問題。然而,新的社會規(guī)則和倫理是否有效,取決于它的變革幅度,在現(xiàn)有基礎上的修補和裱糊一定無濟于事。最大的變革可能性,就是徹底重構分配制度以及所有制,讓全社會沒有一個人有能力去控制大量資源為個人服務。
這將意味著資本的消失。如果所有生產(chǎn)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們無力消費,那么利潤也就消失了,利潤消失,資本也就不再存在。全面的無人生產(chǎn),只有控制在所有人手中,才可以繼續(xù),一旦控制在所有人手中,則意味著人的真正解放。
這是一種邏輯推演,和我們喜不喜歡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