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嘉璐
2018年10月,中國老百姓迎來一個重要的改變,新個稅法開始試行。個稅免征額正式調整為每月5000元,并執(zhí)行新的稅率表。這是個稅法的第7次修訂,也是減稅降費的重要舉措之一。
10月18日,財政部國庫司公布了2018年前三季度財政收支情況。2018年1月到9月累計,個人所得稅11349億元,同比增長21.1%,累計同比增速連續(xù)多個月保持在20%以上。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會計系副教授葛長銀計算,如果2018年個稅保持20%以上的增長,那么全年個稅收入將達到14395億元,這大約是2014年全年個稅收入7377億元的一倍。這4年里,全國個稅年均增速18%左右,遠遠超過工資增幅。
一方面,政府在減稅降負;另一方面,包括個人所得稅收入在內的稅收收入又在不斷增長,這該怎么理解呢?
其實,個稅收入的增長不僅局限于2018年。2014年,個人所得稅收入7377億元,同比增長12.9%;2015年,個稅收入8618億元,同比增長16.8%;之后兩年,個稅同比增速分別是17.1%和18.6%。個稅收入不僅在增加,而且增速還越來越快。為什么在減稅降費的大背景下,個稅還會連年增長?
過去幾年里受減稅降費影響最大的是企業(yè),而不是個人。比如營改增、清理不合理的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增值稅稅率和企業(yè)所得稅稅率改革等措施,它們降低的都是企業(yè)的稅負;而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稅制在過去幾年內并沒有變化。最新的個稅改革從今年10月才開始試行,在這之前的免征額、稅率都是2011年制定的,個稅收入沒有降低并不令人意外。
不過,新個稅法的出臺將改變個稅收入持續(xù)上漲的勢頭。如果不考慮部分影視明星補繳稅款等其他因素的影響,10月份的個稅收入將會有不小幅度的減少。
個稅快速增長的原因在于居民收入的上漲。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教授賈康撰文稱,個稅大增,首要原因只可能在于居民收入的增長,特別是那些收入水平位于起征點以上的企業(yè)與機構的員工,受前一輪國有企業(yè)和不少民營企業(yè)利潤水平上升、市場機構收入增長帶來薪酬增加的影響,以代扣代繳機制上繳的個稅顯著增加。
從數(shù)據(jù)來看,居民可支配收入確實上漲了。由于第一產(chǎn)業(yè)占個稅收入的比例微乎其微,學界往往將城鎮(zhèn)居民收入看作個稅的主要稅基。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shù)據(jù),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0年的6280元增加至2017年的36396元,增長了5.80倍,年均增長率達到10.89%。
有人可能會說,工資增長率低于個稅增長率,這是不是說明個稅比工資漲得快呢?要知道,個稅與個人收入的關系的確是非線性的。個人所得稅采取累進稅制,個人收入越高,個稅的稅率就越高,個稅增長的幅度也就會超過個人收入。以本次改革后的稅率為例,如果不計各項扣除,當個人收入從5000元上升到8000元時,超出的3000元部分要以3%的稅率繳納90元個稅;但當個人收入從8000元上漲到11000元時,同樣上漲的3000元則要按10%的稅率繳納300元。很明顯,隨著全民收入上漲,個稅收入會漲得更快一些。
參與CRS的國家包括新加坡、新西蘭、開曼群島等,這些地方都曾是中國富豪青睞的避稅天堂。
因此,對于個稅收入的快速上漲,我們至少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待。首先,個稅不同于企業(yè)類稅負,它的快速提升并不是由征管力度與征管水平的提高導致的,個稅收入的上漲直接體現(xiàn)的是居民收入的提高。其次,由于工資薪金收入對個稅收入的貢獻最大,個稅收入激增確實使得中低收入階層的納稅負擔不斷增加,這就讓個稅調節(jié)收入的功能大大降低了,這也是為什么新的個稅法要將免征額提高到每年6萬元。
在個稅領域,最近還有兩條新聞。一是稅務部門查處范冰冰偷稅漏稅一案,二是霍爾果斯等稅收洼地的政策收緊,皮包公司紛紛撤出。這兩條新聞釋放出同一個信號:中國政府正在打擊高收入者的偷稅行為。
最吸引人眼球的恐怕是當紅女演員范冰冰的案子。稅務部門調查后發(fā)現(xiàn),范冰冰在電影《大轟炸》的拍攝過程中,以拆分合同的方式偷逃個人所得稅618萬元,少繳營業(yè)稅及附加112萬元。此外,她和她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yè)少繳稅款2.48億元。除去2.66億元的追繳稅款,范冰冰還要上繳0.33億元的滯納金,5.96億元的罰金。
更重要的是,稅務部門正借此機會規(guī)范影視行業(yè)的稅收秩序。稅務總局宣布:在今年年底前自查自糾并到主管稅務機關補繳稅款的影視企業(yè)及相關從業(yè)人員,將免予行政處罰,不予罰款;對個別拒不糾正的依法嚴肅處理。
另一條新聞說的是中國的邊境小城霍爾果斯。因為在稅收方面提供了極為優(yōu)惠的政策,這座小城吸引了眾多皮包公司來此避稅。但最近,情況發(fā)生了轉變。據(jù)《伊犁日報》統(tǒng)計,6月至今有100多家注冊在霍爾果斯的影視公司注銷。今年一月,當?shù)靥岢銎髽I(yè)必須實體落地,有固定面積的辦公場地和相應的辦公人員,并為員工繳納社保,拿出企業(yè)所得稅減免的20%用于當?shù)赝顿Y,繳納保證金等條件。稅收洼地被墊高了,企業(yè)無利可圖便紛紛撤出了。
范冰冰和霍爾果斯的新聞都指向了高收入群體的避稅問題。西南財經(jīng)大學教授陳建東研究發(fā)現(xiàn),收入越高的階層,其人均收入效應對其所在階層的個稅收入貢獻不升反降。換句話說,高收入者的個人收入提高了,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卻沒有相應增多。
這是因為高收入者避稅的方法更多。《南風窗》此前曾報道過,過去由于中國沒有施行綜合計稅的征收方式,個稅實際上是工薪稅、勞務報酬所得稅、稿酬所得稅等多種稅收的合集。這樣一來,越是高收入者,其收入越多元,稅負相對就輕。另一方面,由于中國的稅收制度不夠完善,高收入者更能利用避稅手段少繳稅款,這使得大量高收入階層的稅收流失較為嚴重。結果就是,個稅逐漸變成了工薪稅。
新的個稅法是摘下個稅“工薪稅”帽子的開始。本次個稅改革,有兩處與打擊高收入群體避稅有直接關系。一是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征稅,此前通過分散收入來避稅的人群將承擔更大的稅收壓力。二是首次在個稅法中增加了反避稅條款,對于納稅人獲取不當稅收利益等避稅行為,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
今年9月,打擊高收入者海外避稅有了新的武器。中國首次與其他部分國家交換CRS(海外金融賬戶共同申報準則)信息,這意味著中國能夠掌握稅收居民的海外資產(chǎn)狀況,從而發(fā)現(xiàn)跨境避稅的線索。參與CRS的國家包括新加坡、新西蘭、開曼群島等,這些地方都曾是中國富豪青睞的避稅天堂。
在新的個稅法中,有一個重要的紅利,那就是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所謂專項附加扣除,是指在計算綜合所得應納稅額時,除了免征額度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允許額外扣除的項目。新的個稅法規(guī)定了子女教育、繼續(xù)教育、大病醫(y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yǎng)老人六項專項附加扣除,這些都是最基礎的生活成本。
這項千呼萬喚的政策終于在10月份揭開了面紗。10月20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開始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專項附加扣除的范圍、標準也浮上水面。此次專項附加扣除的力度不小,確實達到了李克強總理的要求:“扣除后的應納稅收入起點明顯高于5000元,進一步減輕群眾的稅收負擔,增加居民實際收入、增強消費能力?!?/p>
專項附加扣除的細則沒有隨個稅法一同提出,這是因為專項附加扣除是一件非常復雜且充滿爭議的事。舉例來說,同樣是償還住房貸款利息,但房屋單價、人均住房面積、房屋套數(shù)、房屋類型等因素可能存在巨大的差異,怎樣制定扣除標準才能準確反映納稅人的實際開支狀況?再比如說,贍養(yǎng)老人的情況也很復雜,老人的個人收入、子女數(shù)量、子女的贍養(yǎng)方式都不相同,稅前扣除多少才合適呢?既要保障納稅人方便納稅,相關支出得到合理扣除,又要體現(xiàn)政策公平,使納稅人享受到減稅紅利,并不輕松。
從官方公布的征求意見稿來看,專項附加扣除采取了固定數(shù)額扣除和限額扣除兩種方式。
這是中國第一次在個稅征收過程中引入專項附加扣除,許多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
固定數(shù)額比較適合長期持續(xù)的支出項目,比如子女教育、繼續(xù)教育和贍養(yǎng)老人。以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為例,在征求意見稿中,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學前教育和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鄢绞娇梢允歉改鸽p方分別扣除,也可以由一方單獨扣除。這種方法既便于納稅人申報,又便于稅務部門審核,只是地區(qū)與家庭的差異體現(xiàn)的不明顯。
如何讓這種差異有所體現(xiàn)呢?征求意見稿做出了相應設計。比如說,對于大家最關心的住房貸款利息專項扣除,征求意見稿規(guī)定只有首套房的貸款利息支出可以扣除,標準是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這就避免了一些非剛需買房者鉆政策的空子。再比如住房租金一項,考慮到不同地區(qū)租房成本的差異,扣除標準會根據(jù)所在城市的不同有所區(qū)別。
對于個體差異較大的支出項目,可以采取限額扣除的方式。比如大病醫(yī)療一項,個人負擔超過15000元的醫(yī)藥費支出部分,為大病醫(yī)療支出,這部分可以按照每年60000元標準限額據(jù)實扣除。個體的開支不同,扣除的金額也就不一樣。這種方法更為靈活,也能體現(xiàn)不同家庭的差異,但是納稅人的申報和稅務部門的審查都更繁瑣,也存在出現(xiàn)稅收漏洞、造成稅收流失的可能性。
這是中國第一次在個稅征收過程中引入專項附加扣除,許多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說,稅務部門未來可以利用大數(shù)據(jù)工具,直接從房管、醫(yī)療、教育等部門獲取納稅人信息,精簡報稅流程。再比如專項附加扣除落地后,國務院還可以根據(jù)運行情況及時調整扣除方式,照顧不同地域、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將個稅的調節(jié)功能發(fā)揮得更徹底。限額按比例扣除是未來可以引入的一種方式,尤其是針對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這樣個體差異比較大的支出項目。
專項附加扣除是個振奮人心的政策,尤其對于工薪階層來說。假設一個家庭有兩個子女,夫妻雙方都要贍養(yǎng)老人,家中又有每月1000元以上的住房貸款利息,這個家庭在計算個稅應納稅額時,最多(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可以扣除7000元。
從2019年1月1日起,包括專項附加扣除在內的新個稅法就要正式實施了,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