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琳
摘要: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對小學教學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自身教學方法的使用效果,還應該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小學課堂運行的過程中,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方法,從實際教學內容出發(fā),為學生制定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帶動下,真正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價值。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了小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著重分析了小學課堂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課堂;高效課堂;問題;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0-0023-01
在教學中,小學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教師在實際開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則應該關注高效教學課堂的構建。在此,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時間,讓學生能夠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感受知識的魅力和價值。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自主學習模式,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就會對小學產生一個正確的認識。最終會形成高效的小學教學課堂。
1.小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因素。第一,教師在實際開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過分關注自身的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就嚴重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比較單一,在此背景下,學生學習的熱情就受到了影響。在枯燥的教學氛圍下,學生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第三,教師在實際開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往往與學生之間缺乏一定的溝通和交流。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就不能得到解決,教師在忽視學生自身問題的情況下,影響了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以上問題都是嚴重影響小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教師要解決這些問題,讓小學課堂教學更加完善[1]。
2.構建高效小學課堂的有效策略
2.1 創(chuàng)建問題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引領。
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還應該對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著重優(yōu)化。在此,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建問題教學情境。通常情況下,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進行相應的引領和幫助。教師在進行小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運用問題引領學生學習,讓學生能夠在接觸知識的過程中,找到正確的方向。在問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下,學生學習會擁有一個大致的方向,在為學生提供良好學習空間的情況下,學生會根據(jù)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思考[2]。這樣,問題就成為了小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指引,成為了小學課堂發(fā)展的推動力量。
2.2 形成自主合作學習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想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就可以創(chuàng)建自主學習模式。在該學習模式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得到提升,這主要是源于教師在合作學習模式之中,會為學生布置明確的學習任務。這樣,學生在明確學習任務的情況下,才會提升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背景下,學生的思維就會變得更加活躍。學生可以在小組內部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在分析的過程中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自主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學習的興趣會得到提升。因此,不管進行哪一個學科的教學,教師都可以創(chuàng)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為學生提供充實的學習空間,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3]。
2.3 加強師生之間交流,構建高效教學課堂。
在實際開展小學科目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比較關鍵和重要。這主要是源于在教師和學生溝通的背景下,學生學習會變得更加積極和主動。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定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的幫助。教師要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透徹分析和理解,找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難點和困惑。這樣,在加強與學生之間交流的情況下,才會從根本上明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才能夠更加高效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對學生進行輔導和幫助。由此,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更加有效的交流,才會形成高效的小學教學課堂。
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實際教學內容出發(fā),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應該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此,教師要整合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學生制定出完善的教學空間和課堂。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學習會擁有更加廣闊的空間。同時,教師和學生之間還應該進行更加密切的溝通和交流,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和研究,最終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相信在教師的努力下,小學教學課堂一定會更加高效,學生的綜合能力定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鑒,王明娣.高效課堂的建構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15,36(03):112-118.
[2] 龍寶新,孫峰.翻轉課堂與高效課堂間的異同與整合[J].電化教育研究,2014,35(12):93-98+120.
[3] 周建華.中學高效課堂評價標準實證研究——以數(shù)學教師和數(shù)學課堂為例[J].課程·教材·教法,2013,33(08):47-52.